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學佛之人若是「嚐五辛、飲酒」這是否算是「破戒」?
設立「不飲酒戒」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失定慧』」。
假若「嚐五辛、飲酒」卻能清醒「不會『失定慧』」。
那麼「嚐五辛、飲酒」是否仍然還是一樣算「破戒」?

2005-12-31 01:28:24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非常感謝大德【野】慧心開示喔!

呵~呵~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2005-12-31 03:16:51 · update #1

2 個解答

這有類似的

▶▶http://qoozoo1400703.pixnet.net/blog

2014-08-05 18:37:0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至少要受『五戒』者
**********************************************************************
夫『戒』者學佛之根本,諸聖賢大德無不以戒為師,所以說:(1)戒是道德觀念(2)戒可使心清淨(3)戒能振興佛教。佛陀欲涅槃時亦告誡佛子要『以戒為師』,可見佛教很重視戒律。佛教的戒律有很多種,其中對『在家二眾』最基本的就是『三皈五戒』。從前此兩者是一齊傳授的,但是為了適應末法時代眾生的根性與欲願,法師才分開傳授,而且也可以只受其中一戒或二、三、四戒(優婆塞戒經有開示),無非是鼓勵眾生與佛法結緣,並能漸次提高修道的層次,直至最高的『菩薩戒』階位,以便普及佛法,淨化人心,達到『心淨則國土淨』,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戒』的前四戒是『性罪(又分不可悔罪和可悔罪)』,後一戒是『遮罪(皆為可悔罪)』,茲因篇幅關係,僅就前四戒的不可悔罪和後一戒,分述如下:

(一) 殺戒。1、要件:(1)是人(2)人想(3)殺心(4)興方便殺(5)前人斷命。2、方式:(1)親自殺(2)教人殺(3)方便殺(4)讚嘆殺(5)見作隨喜(6)咒殺。3、制意:(1)業道重故(2)違背大悲心故(3)背恩養故(4)傷善緣故(5)乖四攝行故(6)背菩薩無畏施故。4、實益:(1)殺人罪(2)傷害罪(3)墮胎罪(4)其他罪,都將大幅減少。

(二) 盜戒。1、要件:(1)他物(2)他物想(3)盜心(4)興方便取(5)值五錢(6)離本處。2、方式:(1)親自盜(2)教人盜(3)方便盜(4)咒盜(5)讚嘆盜。3、制意:(1)業道重故(2)犯國法故(3)違六度四攝故(4)壞人信心破壞佛法故(5)被盜之人焦慮憂愁或致失命。4、實益:(1)竊盜罪(2)搶奪強盜及海盜罪(3)侵佔罪(4)重利罪(5)贓物罪(6)偽造貨幣罪(7)偽造有價證券罪(8)賭博罪(9)貪瀆罪〈10〉其他罪,都將大幅減少。

(三) 邪淫戒。1、要件:(1)非夫婦(2)有淫心(3)是道(口道、大便道、陰道)(4)事遂。2、方式:(1)親自淫(2)教人淫。3、制意:(1)業道重故(2)亂靜心故(3)入魔網故(4)損自德行故(5)能繫縛眾生不得解脫。4、實益:(1)妨害風化罪(2)妨害婚姻及家庭罪(3)其他罪,都將大福減少。

(四) 妄語戒。1、要件:(1)所向是人(2)是人想(3)有欺誑心(4)說大妄語(未證聖果說證聖果、未得四禪定說得四禪定、未見天龍神鬼說見天龍神鬼)(5)前人領解。2、方式:(1)親自妄語(2)教人妄語(3)方便妄語。3、制意:(1)業道重故(2)誑惑人故(3)閉善路開惡端故(4)實語益故(5)鬼神棄故。4、實益:(1)詐欺罪(2)背信罪(3)偽證罪(4)誣告罪(5)其他罪,將大幅減少。

(五) 飲酒戒。1、要件:(1)是酒(2)酒想(3)入口。2、方式:(1)親自飲酒(2)教人飲酒。3、制意:(1)失禮儀故(2)破淨戒故(3)失定慧故(4)損財利故(5)增疾病故(6)生災禍故。4、實益:(1)酒後開車撞死人罪(2)酒後開車撞傷人罪(3)其他酒後亂性罪,將大幅減少。

由此觀之,受了三皈依的人,如想更進一步得信佛學佛的實益,必須求受五戒,才算是學佛所學,行佛所行的開始,皈依三寶僅是入門而已。修持五戒,即有二十五位善神隨身保護,能使出入起居皆得逢凶化吉。若修持五戒又發出離心,即能因此而可證得初果乃至三果(四果阿羅漢者,必須出家)。如果但求人天福報,或其戒力薄弱者,也可因此而不墮三塗(地獄、餓鬼、畜生),終將導致因緣成熟,發『出離心』而超出三界。如果不能五戒全部清淨,但能堅持一戒,亦可保住人身。持五戒的最高者,可生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但依經律記載,修人天福報的功德,多半是生到四天王天及忉利天,所以不如受持五戒,並專念『南無 阿彌陀佛』六字洪名至一心不亂,迴向願生西方極樂世界,依照《觀無量壽佛經》的開示,於臨命終時,即能『預知時至』『中品上生』彼國,如此即可超出三界,不再墮入『六道輪迴』。

總而言之,只要不犯『不可悔罪』,即使受持五戒而不小心犯『可悔罪(其實不可能不犯此類之罪,例如燒開水也會燒死水中的細菌)』,可用禮佛、拜懺(如八十八寶懺、大悲懺、三昧水懺、梁皇寶懺)來懺悔,或作功德迴向,來幫助那些因不小心被殺害的眾生,離苦得樂。又禁戒此五種惡事(殺、盜、淫、妄、酒),確為維持人類生存所必需,故為人生最基本之條件。設若樂於殺,則互相殘害無有已時,人類將因之滅絕;若樂於盜,必定互相掠奪不治生產,人人皆不能得其一衣一食,難望生存;若樂於邪淫,則易起人群之紛擾,起民族之衰弱;若樂妄語,則彼此不以誠信相處,必定爾虞我詐互相猜忌,社會因之解體;若樂飲酒,則易引起前四惡行,而且減少智慧多生不良嗜好,身心健康因之受損。若知他人作惡(例如侵略性戰爭殺人)影響及於全世界,則不能以不關己事而置不問,故須用種種方便以止息之。現在天災流行,物力減少,憂患累累,苦惱增盛,莫非眾生共業所感?所謂『依報(國家)隨著正報(人心)轉』,只要人人注重仁、義、禮、智、信,甚至於人人受持五戒,將能改革心靈,轉危為安,轉苦惱為安樂,使我們周圍環境成為『人間淨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Thursday, March 15, 2001

2005-12-31 08:58:2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果前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