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參法性寺時遇風吹幡動,二僧爭辯,經祖開示「非風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學人未明此理,若云禪宗主心不隨動故,則心雖不動,但風幡自是動何,是否心能轉物,以令風幡俱不動?
2005-12-29 12:09:02 · 8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若心不動怎能見 風動 和 幡動而是 名相皆不知如此而己
2005-12-29 12:38:1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這有類似的
▶▶http://qoozoo04480609.pixnet.net/blog
2014-06-24 15:44:1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契緣...緣起緣滅.........
風動幡動是外緣...心若不隨境動...
則風動幡動有如天上浮雲飛過....
有誰知之?
今一念升起..於心取境...
心隨境轉..故執於風動幡動之境矣.....
若心動欲令風或幡動或不動..亦是心已隨境轉...
(不管是不是神通,能不能讓風或幡動或不動..)
此念一動..因果環環相扣..生生不息.......
.
2005-12-29 21:37:4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PINE 5 · 0⤊ 0⤋
幡動?風動?都是每個人的心自以為有動,就是(我執相),就是(差別相)
當那一切的生生死死,動與不動,來與不來...........都不過是自然而然沒有半點勉強沒有絲毫執著時,就不會被外境所轉動,就是六祖所言:(外無境,內無念)
一顆浮動的心,當下清靜無我
自然就(菩薩我法二執已亡,見思諸惑永斷)
然後呢?(仁者心動)
我惠能心動啦!
為了十方法界三世眾生而心動,要出來宣傳佛法啦!
就稱大!!!
大慈大悲呀!
2005-12-29 20:43:21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1 · 0⤊ 0⤋
二僧是有[心]爭辯。
2005-12-29 17:06:21 · answer #5 · answered by 瑞 仁 6 · 0⤊ 0⤋
善知識,末學的淺見是,您須注意『一眾駭然』這四個字。然後您在大腦裡模擬那個情境,或許大有幫助。經文: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遯。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時有風吹幡動。一僧云:風動。一僧云:幡動。議論不已。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眾駭然。心得: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遯。生命成熟了,總要負起責任,將法點燃傳遞下去。時有風吹幡動。一僧云:風動。一僧云:幡動。風動是因,幡動是果,兩者並存,這是常識,理應不引起議論。故兩僧議論不已,絕不是指外在的風及幡,而是另有所指,有些行者認為是禪機禪語也。若從後句的一眾駭然,可以知道現場尚有許多行者圍著聽。一下子,談論中就摻雜了名聲地位之爭,涉及對佛學理論高下的鬥氣,(佛法雖有時會落於不了義,是因為當時用此方便說法,反而較能契機也。是故佛法無諍。)兩僧各執己見議論不已。兩僧若住於「覺」,則不取於相,就能接納他人的觀點,甚或從生命的制高點來看萬事萬物,亦能彼此因此獲益,而不落在議論當中。所以當外在議論不已時,是住在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更住於法相中,所以惠能大師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當如此說時,其他行者莫不震驚。為什麼呢?因為其他行者雖有所感覺(即風動、幡動兩邊都是有理的),既是如此,就不應落在爭論中啊 !但為何落在爭論中,又停不下來呢?明知有問題,又不知問題出在哪裡。當惠能大師這麼一點,大家都佩服。看他外表卻又是白衣,所以一眾駭然。而心動者是指兩位爭論的僧人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是為非住。故曰仁者心動。
2005-12-29 15:49:52 · answer #6 · answered by 生命愛徒 7 · 0⤊ 0⤋
是風動?還是幡動?當你參透了,將決定你是否能「悟」。若說是風動,這是把幡當作立足點而分別的結果。若說是幡動,這是把風當作立足點而分別的結果。其實,說是風動或幡動,都是「主觀」的。說是什麼動,這都是人,自己抓了個立足點而說的,而非本來面目。換言之,一切分別都是主觀的,都是人心抓了一個立足點而分別的結果。既然是主觀的,那當然不是真理。換言之,不管說是誰動,都不是真理。都是人心主觀分別的結果。悟了嗎!!
2005-12-29 15:37:25 · answer #7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是否心能轉物,以令風幡俱不動? 不能因為風是風 它不受人控管如果可以管 那就是神通 神通是三界內的資源 動用了又要受果報
2005-12-29 13:53:57 · answer #8 · answered by ?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