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諺語在形容台灣早期社會的不安定, 指的是在台灣什麼時期呢?
2005-12-17 18:27:56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Frank 7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清廷統治臺灣以防止住民叛亂為主,未曾重視臺灣的發展,甚至設立種種禁令,限制大陸人民往臺灣開墾。臺灣人民一方面由於不願接受滿清異族的統治,一方面又因滿清官吏的腐敗貪污,在滿清政府統治期間,接二連三起義反清,即所謂「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在本縣發生的有吳球(一六九六)、劉卻(一七O一)、黃教(一廿六八)、張丙(一八四0)等役。 另外,滿清政府推行原住民漢化政策,許可土著部落耕地租與漢人耕種,使土著效漢俗並令改姓,如潘姓、王姓等。由於清廷禁止移民攜眷入臺,來臺者有很多是單身男子,俗稱﹁羅漢腳﹂,剛好平埔族土著多為母系社會,盛行招贅風俗,很多「羅漢腳」紛紛入贅,俗語:「有唐山公,無唐山媽」,即由此來,而這也加速了平埔族的漢化。 西元一八八四年中法戰爭後,基於防務的需要,滿清政府將臺灣改設為省,派劉銘傳為首任巡撫(今省長),致力於政治、經濟、交通建設,一時政績斐然,臺灣面目一新。
2005-12-17 18:29:2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26 23:45:2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RNBLCTBTPFZF 1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