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從它覓 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 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卻不是渠 恁須這麼會 方得契如如
書上都寫良价禪師由渠裡發現倒影而悟道
發這疑問是因為後來他由另位禪師得到啟發說:但教耳聽終難會.眼見聞聲方得知??
他真的有去看渠嘛??
2005-12-11 12:29:35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 7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善知識,【洞山良价】《景徳傳燈錄》卷十五:唐代禪僧洞山良价,因參「無情有〈佛〉性」而若有所悟,並寫了下面這首詩偈:『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解說不思議。若將耳聽聲不現,眼處聞聲方可知。』不久,又因涉水,見到自己的水中倒影,而大悟前旨。並寫下另一首悟道詩:切忌從它覓 迢迢於我疏 我今獨自往 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卻不是渠恁需這麼會 方得契如如 開悟後的洞山禪師,還寫了一首名為『無心合道』的詩:「道無心合人,人無心合道。卻識箇中意,一老一不老。」切忌從它覓 迢迢於我疏 我今獨自往 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卻不是渠恁需這麼會 方得契如如 切忌從它覓:它者,『不二』之外者,皆曰它。所以我之五蘊身心亦屬於「它」的範圍。迢迢於我疏:若從一切相入,以求見本來面目,只會懸加推遠。我今獨自往:當仁者離一切相時。處處得逢渠:行住坐臥,吃飯飲茶,待人接物,到處都可見到「本來面目」的顯現。仁者,詩偈中的渠,是『他』的意思,而不是溝渠之意。他者,非我也。詩偈中的渠,是指吾等本來面目,故非現今五蘊之我。渠今正是我:『本來面目』在今世取得一人身肉體,活在色身中正是『我』。﹝如同水中的倒影是洞山禪師的倒影,眼所能見色身的我,是『本來面目』在今世的投影。﹞我卻不是渠:色身的我,含身心五蘊,皆為幻垢。故非『本來面目』。﹝洞山禪師卻不是水中的倒影,倒影非洞山本人。同樣,五蘊之我不是『本來面目。』﹞【仁者在此可從覺林菩薩偈:『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這句去推敲】恁需這麼會 方得契如如:就是這樣去領會,方能體會「本來面目」。
2005-12-12 04:16:0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生命愛徒 7 · 0⤊ 0⤋
偈中所說的「渠」,並不是指水渠;而是「你」的意思。
2005-12-11 17:09:5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一星如月 7 · 0⤊ 0⤋
因為後來他由雲巖禪師得到啟發說:但教耳聽終難會.眼見聞聲方得知,無情說法不思議。他真的有去看渠嘛?? 雲巖即喝出師辭雲巖。雲巖云。甚麼處去。師云。雖離和尚。未卜所止。雲巖云。莫湖南去。師云無。云。莫歸鄉去。師云無。云。早晚卻回。師云。待和尚有住處即來。云。自此一別。難得相見。師云。難得不相見。臨行又問。百年後。忽有人問還邈得師真否。如何祇對。雲巖良久云。祇這是。師沈吟。雲巖云。价闍黎。承當箇事。大須審細。師猶涉疑。後因過水睹影。大悟前旨。有偈云。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
2005-12-11 23:37:40 補充:
偈中所說的「渠」,就是指水渠;因過水睹影,才「審」無情說法。
2005-12-11 13:12:2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