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請問生態工法是什麼呢今天上課有提到 但不是很清楚有沒有人可以幫我做更多說明感謝噢
2005-12-07 11:41:21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科學 ➔ 其他:科學
生態工法(Ecotechnology)係指人類基於對生態系統的深切認知,為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發展,採取以生態為基礎、安全為導向,減少對生態系統造成傷害的永續系統工程設計皆稱之。生態工法的觀念,最早可追溯至六十餘年前。二十世紀初,歐洲地區拜工業發展之賜,社會經濟驟然起飛,但在提昇物質生活的豐富度之餘,卻也因各項需求接踵而至,必須大量開發自然資源以因應社會發展的步調,但是隨著森林野地的過度開發利用,大規模的災害因而接二連三發生,包括雪崩、山崩、洪氾等。尤其阿爾卑斯山區臨近數國,因此被迫必須立即提出可行的因應之道。據此,1938年德國Seifer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整治」的概念(高甲榮,1999),此不違反生態原則之治山防洪工程,可謂「生態工法」之濫殤。爾後,人類所必須面對的環境問題,已無法侷限於集水區之經營管理議題上。而事實證明,唯有不違反大自然的運行規則,以生態系為環境管理之基本單元的原則,方是根本解決之道,因此人類展開各種利用或遵循生態特質之技術的研究與研討。是故自1950年代起,生態化的工程技術逐漸開始朝不同的應用方向發展開來,以因應水質及水量等重大問題。因此,將生態的原則納入工程思維中,亦即水質淨化工程,以及水利工程,自此獨立展開。「生態工法之緣起與演變」課程講義:http://pwb2.tcg.gov.tw/ecoEngineering/summary.php
2005-12-07 11:50:5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5121007379)
幫忙一下10點(題目打錯了是花婆婆)
2005-12-10 16:45:3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1 · 0⤊ 0⤋
生態工法的定義
由於各國對生態工法的名稱和意義,皆有不同的解釋,為避免造成混淆,國內負責推動生態工法的公共工程委員會,於2002年組成生態工法諮詢小組,並共同研議出定義如下:「生態工法(Ecotechnology)係指人類基於對生態系統的深切認知,為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發展,採取以生態為基礎、安全為導向,減少對生態系統造成傷害的永續系統工程皆稱之。」
生態工法強調從整體性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例如河川的整治不應祗考量某單一區域,應將集水區,河川上、中、下游整體納入評估,才能有效整治;若從生態系統的觀點來看,人類經濟活動所採取的工程施作,應儘量降低對自然造成的衝擊,為提升工程專業人員對自然生態的瞭解,在工程規劃及施作過程中,勢必需要借重生態領域專家提供環境諮詢。因此,生態工法的工作團隊中,熟悉當地環境的生態專家,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2005-12-10 09:56:10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藉由生物模擬,來改造現在人類工程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模擬生物生態來建造人類工程!.......
2005-12-09 09:46:49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生態工法簡介
台灣的河流生態系,特色為水急流短,坡度陡峭,上游侵蝕劇烈而下游淤積嚴重。由於台灣地狹人稠,隨著人口增加,人類活動與產業發展時對水資源的需求大幅提昇,且因人類對土地利用的需求,導致河川流域受到過度開發。為了解決用水與防災的需要,台灣的溪流普遍受到人工整治,傳統水利工程大量使用水泥與混凝土建築水庫、水壩、及攔砂壩等,已造成河川水泥化,野溪水溝化。如此一來,雖然也許能達到保障安全的目的,但卻使得溪流原有的生態特色與生存在其中的生物消失殆盡,甚至造成許多台灣特有生物的滅絕;除此之外,亦使水面與綠地減少,減少了民眾親水的機會。
近年來,生態保育意識抬頭,河川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已被視為生態水利工程學之重要課題;為了恢復溪流生態系的生命力,維護河川生態景觀,提升國民生活品質,促進水資源永續利用,在未來的開發與國土保育間尋求與自然和平相處,講求安全與實用的「生態工法」(Ecological Engineering Methods)便成為河川環境改造的重要途徑之一。
生態工法的觀念源自德國及瑞士,近年來逐漸為各國所接受。1938年,德國的Seifert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整治的概念,能夠以接近自然、廉價並保持景觀的治理方法,來完成傳統河川治理的任務。1989年生態學家Mitsch提出生態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觀念,強調透過人為環境與自然環境間之互動達到互利共生的目的。在日本,生態工法稱為「近自然的工法」或「多自然型建設工法」。生態工法基本上是遵循自然法則,把屬於自然的地方還給自然,讓自然與人類共存共榮。
目前有關生態工法尚無明確之定義與應用及適用範圍。但一般認為,整治河川的生態工法,是兼顧防洪與生態的施工方式,捨棄不透水的混凝土,利用原形的塊石材料設立親水河谷、小水道、親水步道、石面護岸、親水平台、魚梯等多項設施,石與石間有透水的縫隙,為河川環境創造較多生機。如果河床也放置魚礁,魚類生態會恢復更快。生態工法可以採用當地的石材,成本並不會比興建堤防的老方法高,由於具水土保持功能,並可以營造親山親水的休閒環境,越來越受歡迎。
生態工法沒有一定的施工方法或是準則存在,而是對每一工程加以獨立考量。必須考慮的項目包括當地地質、地形、水文情況、植生情況、生態環境需求(如特定物種之培育、保護)、現場材料取得等當地因素,另外更需要設計者的創造巧思將各項元素揉合、搭配當地環境加以施作,其目的務在營造豐富而多樣性之微棲地環境,同時兼顧環境本身以及使用者之安全性。
生態工法與近自然工法是有所區別的。所謂生態工法是依據生態系統的需要創設一個新的棲地環境設計,需要生物多樣性方面的設計考量,這部分可能比工程規劃的價值還高。例如在整治河川時,若要讓魚類產卵,就需要設計深潭或淺灘,設計一個能讓魚能存活、在生態系統上必要的設施,保存其生物多樣性,這叫生態工法或生態工程。至於如何施工、使用當地的材料等,叫做近自然工法。生態工法絕對要與保育結合關連,需要生態知識、原有生態資源資料、以及模擬的模型呈現等,才不會有第二次對棲地或河川環境生態的破壞。
生態工法是為了取得防洪工程與生態保育的平衡,不可能百分之百自然;專家對生態工法的看法有樂觀的,也有悲觀的。國內對於生態工法的理論探討或本土性生態衝擊影響評估,皆還處於剛起步的階段,目前台灣河川生態保育之基本資料仍相當欠缺,水利工程人員在兼顧棲地保育之規劃設計上亦無適當可依據之方式。但由於生態保育的觀念已漸漸為民眾所接受,因此,除了保育團體要求反省以往的作法外,社區居民也開始要求政府的防洪工程納入生態需求,而經濟部水利處、水資源局更是喊出生態工法的口號。台灣河川與溪流的坡度與水流湍急程度均遠大過日本與歐美等國家,淤沙量大,每年洪水期有大量的淤沙衝下,可能在短時間內把昂貴的人工設施淹沒或損毀。若只是把國外經驗複製到國內引用,可能會有適用上的問題,既賠了工程款,也喪失生態,因此「因地制宜,找出本土化的生態工法」,雖然可能要花費許多時間與金錢,卻是必須面對的迫切課題。
針對2001年立院作成的附帶決議,要求災修工程配合自然工法,經濟部水利署長黃金山表示,基於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前提,全面實施自然工法並不可行,只能採取「近自然工法」或「順自然工法」,在既有鋼筋水泥外表外,加築緩坡、拋石等,再利用爬藤和林投等當地樹種進行綠化植生(2001.02.13中國時報)。另外,台北市長馬英九在2002年6月底也曾表示,有的河川可以做生態工法,但基隆河因河面過寬,以及沿岸有一百萬人口的生命財產安全,不能開玩笑,馬英九並明白指出市府目前還找不到不建堤防的最好方法(2002.06.30中時晚報)。
姑且不論先進國家的模式是否適用於國內,到目前為止,台灣已有部分溪流的整治採行生態工法。有一些成功的例子,但也有失敗的例子;也有些河川整治正在以生態工法的模式進行中。無論如何,以生態工法整治河川,是一個值得期望的新方向,也希望國內在這方面能有更好的成果。
2005-12-07 11:42:40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