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清末武毅軍的資料
請問清末武毅軍的資料
請問清末武毅軍的資料
謝謝
2005-12-07 07:24:03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武毅軍概 述 清朝的新式陸軍在裝備上並不落後。以武衛軍中裝備最精良的聶士成武毅軍為例。這支13000人的部隊,擁有的武器包括:11毫米口徑的後裝單發和連發毛瑟槍1萬支、7.9毫米口徑的後發毛瑟槍200支、8毫米口徑的後裝連發曼利夏槍1萬支、8毫米口徑的後裝連發曼利夏騎槍1400支,還有軍官用6輪連發左輪手槍和少量的溫徹斯特、哈齊開斯等步槍與騎槍。 此外,武毅軍還有7.9毫米口徑的馬克沁機槍2挺,75毫米口徑的12磅克虜伯炮16門、60毫米口徑的7磅後裝炮32門、57毫米口徑的6磅格魯森速射炮32門,這些炮每分鐘都可以發射10發以上的炮彈。另外還裝備了37毫米口徑的2磅克虜伯速射炮、87毫米口徑的20磅後裝炮等。這些火炮發射的開花彈、子母彈、葡萄彈、實心鋼彈等,可以分別摧毀城牆和炮台工事、擊殺密集進攻之敵、殺傷敵衝鋒散兵、擊穿敵艦鋼甲等。 如此精良的裝備,比起八國聯軍任何一支都毫不遜色。這得益於洋務運動。從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舉辦專造子彈火藥的軍械所以來,到1899年,洋務派人士共創立了30家兵工廠。西方先進的武器裝備一經出現,很快就會傳到中國,被清軍或買或仿制。這使清軍武器與西方相差不到10年。客觀地說,這種差距並不算大。 火藥方面:1884年,法國工程師維列制成膨脹率高出黑火藥3倍的硝化棉無煙火藥。而後881年,這種火藥還在研制中時就出現在李鴻章的奏折中。1895年,江南制造總局試制成功,“洋匠自謂不及,現在每年可造6萬余磅”。 步槍方面:德國1888年推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連發槍――1888年式毛瑟槍。11年後,漢陽槍炮廠即根據購自日本的仿制品自行仿制完成,即著名的“漢陽造”。而此前,能夠5連發,性能與“購自外洋者無殊”的快利槍已經大量裝備部隊。 火炮方面:清朝於1875年就已仿制成功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阿姆期特朗前裝炮,江南制造局還於1889年仿制成功大型的阿姆斯特朗後裝炮。 不僅如此,大量直接購自西方的武器彈藥也補充到清軍隊伍中。這使清軍基本結束了冷兵器、火繩槍炮、擊發槍和前裝滑膛炮並用的狀況,從而進入火器時代。 與這些武器彈藥一同輸入中國的,還有西方的軍事編制體制、軍事訓練方法等。 還是以聶士成的武毅軍為例。1896年,聶士成從淮軍中選出馬步隊32營,完全仿照德國的訓練體制進行編組訓練。聶士成要求士兵不得充當雜役,每天必須操演兩次,練習槍炮射擊、快步翻山越嶺、臨敵隊形變換、堅守陣地、夜戰、刺殺等課目;每年還要行軍一次,熟悉地形地勢,體驗戰時生活。這使武毅軍成為武衛五軍中最精銳的部隊。 袁世凱的新建陸軍也“專仿德國章程”,一師下轄兩翼,每翼下轄步兵數營,另設騎兵、炮兵、工程兵等兵種,形成了能適應近代戰爭需要,遂行獨立作戰的多兵種合成作戰單位。——摘自《世界軍事》
2005-12-07 07:31:2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武毅軍>您指的應是武衛軍...武毅軍只是其編制之一
※詳情如下~
談起毅軍,自然要從其創始人宋慶說起。宋慶字祝三,嘉慶廿五年(1820年)生,蓬萊縣泊子宋家村人。山東蓬萊這個地方,除了以“蓬萊仙境”聞名外,也是個出勇將的地方,遠的如明朝的戚繼光,近的如大帥吳子玉,都是出自蓬萊。宋慶早年落魄,棄學而耕,時而為賈,終不得志。24歲時投靠同鄉、亳州知州宮國勛,据說是做宮的衛士。在宋慶投宮几年后,捻軍孫之友部接受宮國勛的招撫,宮派宋慶統帶之,號為號奇胜營,并荐授宋慶為千總,此為宋慶發家的幵始。宋慶以這支部隊為基礎,參加豫南、皖北諸次剿發、捻戰斗,到同治元年(1861年)就因功升至總兵,得賜“毅勇巴圖魯”勇號。适逢新任安徽巡撫裁撤臨淮軍,將三個營撥歸宋慶統帶,因其勇號,以后宋慶的部隊就被稱為毅軍。
※武毅軍>>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廢新政。隨后,簡派大學士、前兵部尚書榮祿為欽差大臣,令“所有提督宋慶所部毅軍、提督董福祥所部甘軍、提督聶土成所部武毅軍、候補侍郎袁世凱所部新建陸軍以及北洋各軍,悉歸榮祿節制,以一事權”。同年12月7日,榮祿奏稱:“查北洋除淮練各軍而外,有毅、甘、武毅、新建四軍,分之各有自主之權,合之實無相繼之勢,一遇戰陣,仍形孤立,欲求制胜之方,必使各軍聯為一气,然后可期指揮如意”。因此,他建議將上述各軍統一編為“武衛軍”,以統一號令,集中指揮。
※武衛軍>>>
一八五八年四國“天津條約”簽訂之后清廷于上海設南洋大臣,由兩江總督兼;于天津設北洋大臣,由直隸總督兼。李鴻章任北洋大臣時代(一八七零至一八九五)曾于一八八五年建天津武備學堂,培養了一批新式陸軍人才,如段祺瑞、馮國璋、曹錕、盧永祥等,后均為袁得力人物。一八九五年袁世凱署直隸總督,次年正式真除,奉命接淮軍將領胡燏芬在天津小站練定武軍,名新式陸軍,從此成為北洋軍始祖。一八九八年北洋大臣榮祿將袁世凱新式陸軍、董福祥甘軍和聶士成武毅軍合稱“北洋三軍”。一八九九年榮祿又將北洋各軍編為“武衛軍”,分前、后、左、右、中五軍,袁新式陸軍為武衛右軍。
參考資料:
http://www.omnitalk.com/miliarch/gb2b5.pl?msgno=messages/2680.html
希望對您有幫助
2005-12-07 08:34:3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Rick 2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