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有人有看過王文華61*57這本書嗎?
因為沒看過這本又要作報告!
所以希望有人看過的能幫我一下!
他的讀後心得 大概600字
謝謝喔!

2005-12-06 22:17:40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Jay 1 in 藝術與人文 書籍與作家

2 個解答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63398 詳細介紹不過這本書的人物少得無法拍成電視劇,幾乎只是3.5人之間的故事,沒有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王文華在新書發表會上表示,雖然故事、人物很簡單,但是為了傳達情人之間種種細膩的感情,不得不用12萬字寫成這個故事。這是王文華聰明的地方,與其讓太多人物出場分散讀者注意力,不如集中在少數幾個人身上,所謂愛情,不就是二個人之間的事嗎? 在《61 ×57》中,小艾琳是 1880 年一名 8 歲的法國女孩,林靜惠是 2000 年一名 32 歲的台北女子,她們有相同的故事…… 他們的人生   「……回國工作之後,覺得自己的人生進入了另一個階段,年輕的東西,自然地忘記,沒什麼動力再追尋,也不願意被提醒。就像現在再問她梯形面積,她恐怕都說不清楚,嗯……上底加下底……他的人生正處於看不到上底和下底的階段,她的感情也是……」 他們的工作   「……他們聊起公司的事,業務部門和創意部門搞不攏,Sharon 和 Jason 有心結。徐凱很多時候在處理人的問題,搞得他很煩。媽的,他是要搞革命的,那有閒情逸致照顧這些小朋友。他不想當主管,如果幹不了齊格瓦拉,他就只想畫,只想欣賞,只想當雷諾瓦,最好是能穿 Prada 的雷諾瓦……」 他們的愛情   「……她打開生日卡,上面寫著:『杜蘭朵公主壓抑而冷酷,她的追求者卡拉夫勇敢而激情,簡直跟你我的關係一樣。』卡片右半頁有一根迴紋針,夾著卡片背面的東西,她把卡片翻過來……竟是兩張去米蘭的機票和在米蘭看「杜蘭朵公主」的票。他說:『2001 年 6 月 16 號,我們到米蘭約會好不好?』」 他們的分離   「……看不到他的這段日子,她畢竟是不快樂的。每一天都像一個巨大的工程,必須去奮鬥,去克服,把不打電話給他當做成就,把不想他當做成熟。每天睡前,她告訴自己,我 10 天沒跟他連絡了,我 11 天沒跟他連絡了,我又忍過了一天,我破紀錄了……為什麼要這麼累呢?」  

2005-12-07 10:13:1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lilyoct16 7 · 0 0

61x57--都會的愛情物語

由於出版不久,書中處處俯拾可得驚人的生活感:孫燕姿,臥虎藏龍,
李安,總統大選...我們熟悉的一切交錯出現,使得故事中的男女主角
就像和我們在同一個天空下呼吸一樣的空氣,聽著同樣流行音樂,
看同一場電影,為同一場選舉激情或憤慨的,真實的陌生人,我想,
很少小說能給我們這麼貼近的感覺,所以它在時間點的設定上給讀者
一個能夠很快進入的優勢.

而在空間的設定上更是徹頭徹尾的都市化,字裡行間中堆積著大量的
文化符碼:"華納威秀""地下pub""手機""信用卡""捷運",談解構主義,
齊格瓦納,廣告創意,今天在台灣,明天在紐約,下星期在東京,男女主角
儼然是悠遊在都會中自在的魚,吸收著由商品以及商業文化堆砌的養分,
作者很成功了滿足了我們對於21世紀大都會中產階級生活的預知與想像,
使得故事的進行中一切合理得無庸置疑,廣告人就是穿prada談創意,
金融人就是CNBC,隨著數字漲跌殺出殺進,當每個細胞都活躍的廣告人
遇上嚴謹壓抑,錙銖必較的商業人,究竟能擦出怎麼樣的火花,就是令
讀者忍不住一探究竟的賣點.

然而這樣的設定無疑也是相當危險的舉動,它限制了作品永續流傳的條件,
就像我們不會被孔子時代的伶人或戲曲感動,過了10年20年,這些令我們親切
的流行術語,有可能成為後人認為陌生累贅卻又不斷出現妨礙故事流暢的敗筆,
另外,階級設定過於明顯,使得能夠感同身受的讀者(同樣熟悉台北生活的中產階級)
人數也有限,當然這都不會影響當下讀小說的快感,如同許凱的反駁:
"趁它們還很漂亮,很流行的時候享受它們,就像吃水果一樣,每一季有每一季的水果,
不能說因為冬天吃不到西瓜,就連夏天也不吃西瓜了"
這本小說無疑也是流行的產物,所以在當下這個時間點閱讀它是種舒服的享受,
不但故事性強,文字也相當流利好讀,更可貴的是對話生動不落俗套,一旦開始閱讀,
就讓人有股不自由主非看到底不可的衝動,而看完本書的感覺,就像在炎熱的夏天
一口氣灌完一瓶清涼開水的痛快,也像欣賞了一部情節緊湊的好萊塢電影般
使人低迴不已.

而如同標題"61X57"般新穎而讓人費解(其實標題是個意味深長的雙關語,
不過這點就要讀者自己細細體會了),文中的男主角也是個遊戲人間又叫人
捉摸不定的角色,他一邊夢想著搞革命,一邊無時無刻顛覆枯燥繁瑣的日常生活,
就像魔術師的帽子,觀眾永遠猜不透下一次會出現的是兔子還是汽球,
而不管出現的是什麼總是引來一陣又一陣的驚呼,他就是這樣一個渾身充滿了
戲劇細胞的神奇人物,每當我看男女主角的精采對話,總是激動的拍案叫絕,
一面讚嘆著作者的巧思(這麼有趣的情節到底是怎麼想出來的呀?)
一面也感嘆像文中這樣英俊聰明,活靈活現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應是萬中選一,
可遇而不可求了.

另外文中人物的現代愛情觀雖然一時聽來很難接受,但也給了讀者很大的思考
辨證空間:
"忠誠只是基督教文明的產物,我只對我的感覺,我的情緒忠誠,
這就是我的生活,我做我的喜歡的事,誰能管我?"
感覺至上,責任再說,也許就是現代人自我過度膨脹後的後遺症,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當某些人選擇了放縱自己追求快樂,就有另一群人必須負擔
忍受背叛的痛苦,就像文中的程玲與周勝雄,當道德不再能約束個人,
只能用感覺和愛戀維繫不確定的感情關係,只是當時間一長,戀愛的激情逐漸
淡去時,從來沒有責任感的人們又憑什麼持續下去?再換個方向想,如同我們的上一代,
為了責任,無論如何不投緣也要廝守一輩子的情況真的比較適當嗎?
而文中理智與情感的拉鋸戰到底勝負如何,最後也成了待解之謎,
但不管作者是有意留一手以利後續發展,還是決定放手讓讀者自行想像,
不可否認的這的確是一本有趣而精采的小說.

不要照抄喔 = =||

2005-12-08 14:02:3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微笑的熊┤ 3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