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身心清靜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首詩有沒有詩名啊?
如果有可不可以告訴我呢?
2005-12-05 15:04:54 · 7 個解答 · 發問者 風 2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退步原來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唐 . 布袋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是形容一個農夫插秧時,一把把青秧插滿田,低頭看到
水面漂漾的藍天,也看到自己!一般人的通病是:只看到別人的短處,看不到自己的過失。水中
天如鏡,人要自覺自悟,使本性清澈顯見,才能夠「六根清淨方為道」,使自己的眼、耳、鼻、
舌、身、意六根,不被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污染,時時保持自性的清淨,就是道
,就是修行了。
「退步原來是向前」,頗有哲理意味。試想,農夫插秧,一面插青秧,一面往後步步退,返到田
邊,一畦田的秧苗才插好,其是似退而實進。有時候,退讓不是完全的消極,反而是積極的轉進
。與人相處,斤斤計較爭執,互相排擠詆毀,又能成就什麼?倒不如退一步,尋求更大的成功。
過去有一個人,為了一堵圍牆,和鄰居起爭執,心裡忿忿不平,就捎信給在京城做官的父親,
希望父親用官府的權勢把牆爭過來,他的父親很明理,回了兒子一首詩:
「萬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為了一堵牆而起爭執,真是何苦?讓人家幾尺不就太平了嗎?你看看萬里長城至今還在,可是
當年赫赫一世的秦始皇又在哪裡呢?你爭,跟人家鬥氣,百年過後什麼是你的?不都灰飛煙滅
,枯塚一堆了嗎?從這首詩裡,我們能不能領悟四大皆空?能不能在面對社會、物質一切時,
觀境自在?觀我自在?觀物自在?觀心自在?觀人自在呢?能!莽莽人間就不必再作什麼計較
爭吵了!只看自己心田清不清淨,任它八方冷語與暗箭!
2005-12-05 15:06:1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2⤊ 0⤋
那是"插秧詩"才對,不是"退步原來是向前"喔!!
2006-04-28 14:27:0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佩霖 3 · 2⤊ 0⤋
唐朝 布袋和尚 「插秧詩」明州奉化縣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化身,他的一付尊容並不大好看,所幸他笑口常開,倒也沒有人討厭他。有一天,他陪和尚在長汀溪中洗澡,和尚要摩訶居士為他揩背,忽見和尚背有四目,炯然放光,摩訶居士大為驚異,於是作禮道:「和尚佛也!」和尚當時嚴誡不得向人言。對蔣摩訶說:「我與你相聚同遊了三、四年,可以說有大因緣,我不久將去,你不要為此而憂。」不多日,又親至摩訶家中對摩訶說:「你要不要富貴?」摩訶居士道:「富貴何能長遠?但願子孫長遠就好了。」和尚拿出布袋一隻,袋內裝了無數小袋子,並一箱一繩,授與摩訶道:「我以此物為汝紀念,乃汝後代事也。」摩訶居士收下來,也不知是什麼意思。過了兩天和尚又來對蔣居士說:「汝解吾意否?」摩訶答道:「弟子不解。」和尚說:「我欲令汝子孫,如我袋中遺物也。這意思就是說:您的子孫長遠下去,一代一代的,如我送你無數小袋一樣。」布袋和尚,在貞明二年丙子三月三日對大眾笑著說:「明年的今天,我取彌勒果供養大眾。」果然於第二年丁醜三月三日,在岳林寺的廊下,跏趺磐石上而逝。大眾這才知道他去年所說之言。當和尚在世的時候,四明的亭長不信佛法,又以和尚顛瘋作態而不事事,他看見就加以垢辱,並且把他唯一的布袋,奪下放火燒掉!可是隔明天看到他仍存著布袋,來去如舊。如此三次奪燒布袋,可是三次仍然復舊。因此亭長甚為驚異,不敢再燒了。聽了和尚圓寂,亭長自備棺木,厚殮以贖過去垢辱之罪,但眾多人卻抬不動棺木。另有一姓童的居士,他平素很敬重布袋和尚,所以另以棺換之,此時抬棺木者少,而抬之輕若毛羽,觀者稱奇,遂為其建塔於封山之原。福建莆田縣令王仁照居士,在江南天興寺遇見布袋和尚,後來在福州官捨又看到和尚,見面時和尚從懷中取出一封圓書,交給王縣令道:「我如七天不來,你就把它拆開來看。」仁煦依言,過了七天,未見其來,就如約拆開來看時,只有四句偈語: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俱不識。至此大家才知道,瘋顛作態的布袋和尚,就是彌勒菩薩化身。
2005-12-05 15:14:3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leen Chen 7 · 1⤊ 0⤋
感動...
2007-01-19 13:16:10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3 · 0⤊ 0⤋
其實用搜尋一下就會發現
這首詩被更改好多種版本
但是不管哪種版本
都是一種很好的啟發
2006-10-19 07:36:11 · answer #5 · answered by terry 2 · 0⤊ 0⤋
好詩......
好詩......
2006-08-22 14:49:20 · answer #6 · answered by 惟策 1 · 0⤊ 0⤋
那是「插秧詩」
唐朝布袋和尚所作
2005-12-05 15:11:03 · answer #7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