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內文


誰有給青年十二封信的內容???
急需!!!!



不要再給一些根本不事的原文好ㄇ?

2005-11-27 09:13:21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4 個解答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太多了
http://mail.dali.tcc.edu.tw/~shiejm/teach/1-10.htm

朱光潛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據說是因為他看見當時的青年學生「太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所以苦口婆心勸他們要努力用功讀書,虛心學習,要動中能靜,靜中能動,能夠擺脫,拿得起,放得下,目光要遠大,要深沉。

這十二封信,是民國十七、八年,從英國寄回國內,在一般雜誌上發表的。夏丏尊先生說,這是寫給一般中學生看的,並未指定某一受信人,不過,有人說,實際上他那時正在談戀愛(對方過去是他的學生),以她做一個受信的對象,所以,寫來格外親切動人。這位小姐因為無言之美這篇文章(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附錄),受了很大的感動,終於熱烈地愛上了朱光潛,這也是文壇上一段師生戀愛的佳話(參見謝冰瑩作家與作品三民書局出版,朱光潛的無言之美)。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題目與題旨

 談讀書:談閱讀課外書籍的重要及讀書方法。

 談動:強調「動」能消愁解悶,使生活愉快。

 談靜:說明心靜始能領略各種趣味。

 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談救國與讀書不可偏廢。

 談十字街頭:提醒青年人不要被十字街頭的名利、聲勢、虛偽、刻薄、膚淺等所淹沒。

 談多元宇宙:強調「為戀愛而戀愛」的人才是真能戀愛的人。

 談升學與選課:認為升學須以自己的性向、興趣作為依據。

 談作文:告訴讀者,初學作文要從描寫文和記敘文入手。

 談情與理:體會能「知」能「感」,才是完整的生活。

 談擺脫:闡釋知所取捨,才能擺脫煩惱,創造人生的道理。

 談在羅浮宮所得的一個感想:批評現代人種種膚淺的毛病。

 談人生與我:認為生活中有缺陷,反而能顯現生命的光彩。

二  問題延伸

 人總有徬徨、苦悶、不如意的時候,請學生想一想,人生可能面臨的「衝突」有哪些?

 人類面臨的苦惱,大都由於情理法不能兼顧,或與個性、興趣不合而產生,世間常見的衝突類型,舉例如下:

 愛情與親情

 愛情與麵包

 愛情與學業

 情感與理智

 理想與現實

 理論與實際

 法律與人情

 守法與自由

 物欲與道德

 求學與就業

 忠與孝不能兩全

 為讓學生在成長階段,能夠減輕各種挫折、痛苦,避免悲劇發生,教授本課時,除了強調「擺脫」的重要,還可叫學生在「能捨」之外,擴大培養「能讓」和「去除私心」的胸懷。「能捨」就不會痛苦;「能讓」、「去除私心」更可以開闊胸襟,與人和諧相處。試舉二則故事,說明「讓」與「無私」的境界。

 有關「讓」的故事:

 明朝林瀚告誡子弟,不必為了一堵牆而與人糾紛興訟,退一步就海闊天空,其誡弟子詩云:何事紛爭一角牆,讓他幾尺也無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有關「去除私心」的典故:

 楚共王出獵,遺失了弓,左右侍衛急著尋找,楚王說,在楚國遺失的弓,將來還是會被楚人撿到,何必去找呢?孔子聽到了,認為楚王的胸襟還是不夠大,他覺得若是去掉「楚」字,那就更好;不過,老子聽到了說,如果再把「人」字去掉更佳。

按這個「楚弓楚得」的典故,見於呂氏春秋 貴公和說苑至公。呂氏春秋原文為: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老聃聞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則至公矣。

2005-12-05 20:46:3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5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9-10 20:51:3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朱光潛先生

2009-06-03 17:40:52 · answer #3 · answered by 愛到處逛的魚 4 · 0 0

作者是誰呢!

2005-11-28 13:14:00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