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是指哪種文風??
2005-11-26 14:47:17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桐城派文論桐城派是清代著名文學流派,其代表人物方苞、劉大櫆、姚鼐皆安徽桐城人,其文學理論如下:義理、考證、詞章三者並重。桐城文論認為文章思想須合符儒家道統,義理是核心所在。文學的內容,材料須準確,要有實事求是的考據。詞章方面,文字要加以修飾,要講求文采。將義理、考證融入富有感染力的文學境界中,三者統一,相輔相成。調法從義出,義就是思想內容,法是表現形式,依義以制法,以思想內客決定形式體制或寫作技巧,作品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法隨義變,形式應隨著內容作相應的變化。要求文風雅潔,「古文氣體,所貴澄清無滓」。追求語言簡煉,澄清純淨雅潔的風格。行文重視神氣,劉大櫆說:「行文之道,神為主,氣輔之」,所謂神是作者個性風格,氣是豐滿的感情和氣勢。「神氣不可見,於音節見之。」就是說作者的性格、感情須在行文的疾徐、聲調的抑揚和長短錯綜的句式中流露,增語言的感染力。藝術創作須由「有法」走向「無法」。從外吸取古人文章精華。得其精神、風格,達致最高境界,「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學者之於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終則御其精而遺其粗者。」桐城文論,清初盛極,中葉以後曾國藩繼之,有謂「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乎?」桐城派代表人物是方苞、劉大櫆、姚鼐、曾國藩。A.桐城派的理論,是方苞開始建立的,他的主張是:作文的目的,不僅是做一個文人,主要是通經明道。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最好,但是他們所明的道還是不夠,得之於六經的根底還是不厚。所以他們的古文,尚未達到最高的標準。因此作文必要注意義法,求其根源。他們的文統,最早的根源是六經、語、孟,其次為左傳、史記、其次為唐代八大家,最後是明朝的歸有光。他把古文與詩詞歌賦分開,對於小說戲曲更加輕視。B.劉大櫆補充了方苞的理論,以為「義理、書卷、經濟者」是「行文之實」,是「匠人(文人)之材料」,而「神、氣、音節者」,是「匠人之能事」。C.姚鼐欲合「義理」、「考據」、「文章」為一,以為「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顯然又是劉大櫆理論的補充。D.曾國藩的聖哲畫象記主張「道術」「文章」合一,他的文章深受馬、班、揚雄、相如的影響,不獨限於儒家經典及唐宋古文。另一方面,他推衍姚鼐的陰陽剛柔的理論。
2005-11-26 15:03:4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Amlee * 7 ·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