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秋瑾臨刑前乃與縣官約三事是?關於秋瑾臨刑前曾提出的三事是什麼?謝謝
2005-11-25 18:26:36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秋瑾與縣官約三事:
一請作書別親友,
一臨刑不得脫衣帶,
一不得梟首示眾。.
縣官答應臨刑不得脫衣帶,不得梟首示眾。
秋瑾(1875—1907)
1907年7月15日淩晨,一位女英雄從容不迫地走向刑場,英勇就義。
她,爲了挽救民族危亡,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時年僅32歲。
她,就是我國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巾幗英雄秋瑾,號“競雄”,別號“鑒湖女俠”。
秋瑾出1875年生於紹興的一個小官僚地主家庭。
她少年時熱情而倔強,最欽佩歷史上的“巾幗英雄”。
義和團運動失敗以後,本已滿目瘡痍的神州大地,更是危象叢生。
秋瑾救國情切,憤然賦志:“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
她不願“與世浮沈,碌碌而終”,熱望把裹在頭上的婦女頭巾換成戰士的盔甲,像花木蘭那樣,效命疆場;
她曾感慨地說:“人生處世,當匡濟艱難,以吐抱負,甯能米鹽瑣屑終身其身乎?”
1904年,她毅然衝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縛,隻身東渡日本求學。
在日本,秋瑾積極地投入了中國留學生的革命鬥爭。
1905年8月同盟會成立後,她被推爲同盟會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省主盟人。
秋瑾還聯絡當時留日的女同學,組織“共愛會”,自己任會長。
清政府勾結日本政府,頒佈取締中國留學生規則,壓迫留日學生,秋瑾憤然回國,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
1906年,她由徐錫麟介紹,加入了光復會。她和一些同志在上海設立革命機關,並主持《中國女報》,第一個提出創建“婦人協會”的主張,爲近代婦女解放吹響了第一聲號角。
1906年,秋瑾返回紹興,主持大通學堂。大通學堂原爲徐錫麟、陶成章等創辦,是光復會訓練幹部、組織群衆的革命據點。在大通學堂,秋瑾爲了進一步訓練革命力量,成立了“體育會”,招納會黨群衆和革命青年,進行軍事操練,並積極聯絡浙江各地會黨,組成“光復軍”,推舉徐錫麟爲首領,秋瑾任協領,積極地進行起義的籌備工作。
1907年5月,徐錫麟準備在安慶起義,秋瑾在浙江等地回應。但徐錫麟起義計劃泄露。
7月6日,徐錫麟倉促刺殺安徽巡撫恩銘,在安慶發動起義,由於準備不足,起義很快失敗,徐錫麟也被捕犧牲了。安慶起義的失敗,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區起義計劃完全泄露,形勢十分危急,同志們勸她暫避一時,她決心做中國婦女界爲革命犧牲的第一人,堅決留在大通學堂與前來包圍的清軍作殊死戰鬥。
因寡不敵衆,秋瑾不幸被捕,於1907年7月15日英勇就義。
秋瑾以自己的生命換取了民眾的覺醒,歷史地位已有定論。這裡讓我感動的,是女俠臨終前的一個關乎女性尊嚴的強烈要求:不得脫衣帶——你們可以剝奪我的生命,但是不能侮辱我的肉體!
更讓我難以釋懷的,是縣官的態度。在當時殘酷的環境下,一個區區七品縣令的權力是極其有限的。他無力保全女俠性命,也不敢允許她與外界通信,然而他慨然應允了後兩條要求。這可以見證他對女俠人品的敬重,甚至是對女性自尊的理解。書中沒有提供這個縣官的姓名,只記載道「縣官監斬畢,在肩輿中痛哭以歸」。
2005-11-28 02:05:33 補充:
因為你的問題,我才知道除了秋風秋雨愁煞人,背後還是有好多故事
2005-11-25 18:29:3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可人 3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