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一下,楊家ㄉ成員有誰ㄚ(並註明誰是4郎.1郎等)、有關於他們ㄉ書嗎、
楊家ㄉ故事
註:這次是我自己選出最佳解答喔
2005-11-22 04:44:46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書籍與作家
北宋抗遼名將。原名重貴。麟州新秦(今陝西神木)人。父信﹐為後漢麟州刺史。楊業青少年時為後漢河東節度使劉崇部將﹐951年﹐劉崇割據太原﹐建立北漢政權﹐賜名為劉繼業﹐擢建雄軍(今山西代縣)節度使﹑侍衛都虞侯﹐長期守代州﹐抵禦遼朝的侵擾﹐屢立戰功﹐時稱“劉無敵”。
開寶二年(969)﹐宋太祖趙匡胤率兵圍太原﹐楊業曾力勸北漢主襲取遼朝援兵﹐籍河東之地歸宋﹐但未被採納。太平興國四年(979)﹐宋太宗趙炅親率大軍圍攻太原﹐楊業隨北漢主降宋﹐遂複姓楊﹐名業﹐為左領軍衛大將軍﹑鄭州防禦使。不久﹐知代州(今山西代縣)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次年﹐遼軍犯雁門﹐楊業領麾下數百騎抄小路繞至敵後﹐與潘美前後夾擊﹐大敗敵兵﹐殺其節度使駙馬侍中蕭咄李﹐生擒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以功遷雲州觀察使。
雍熙三年(986)﹐宋軍分三路北伐遼。潘美為雲(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朔(今山西朔縣)等州都部署﹐楊業副之﹐率兵連克寰(今山西朔縣東)﹑朔﹑應﹑雲四州。但因東路軍失敗﹐奉命撤軍﹐並護送雲﹑應四州之民內遷。此時﹐遼朝兵勢甚盛﹐楊業提出一個可保萬全的作戰計畫﹐遭到潘美和王侁等人的反對及誣蔑﹐被迫冒險迎敵。楊業臨行﹐泣求潘美等在陳家谷口(今山西朔縣南)接應﹐不然﹐將會全軍覆沒。潘美等以為遼軍敗走﹐擅離谷口﹐不久聽到楊業兵敗的消息﹐非但不前去援救﹐反而率兵逃跑。楊業遭到遼軍伏擊﹐拼死血戰﹐自日中至暮﹐輾轉退至陳家谷口﹐見無援兵﹐再率部下力戰。他受傷數十處﹐士卒也死傷殆盡﹐最後因坐騎重傷不能行走﹐被俘﹐英勇不屈﹐不食三日而死。楊業之死﹐使北宋朝野震動﹐宋太宗追贈楊業為太尉﹑大同軍節度使。潘美削三任﹐王侁等除名編管。
楊業勇而有謀﹐與士卒同甘苦﹐英勇抗遼﹐功勣卓著﹐不愧為北宋名將。其子延昭(即延朗)﹑楊文廣等抵禦遼和西夏也多有戰功﹐故後人稱為“楊家將”。
參考書目
余嘉錫:《楊家將故事考信錄》﹐《余嘉錫論學雜著》﹐中華書局﹐北京﹐1977。
聶崇岐﹕《麟州楊氏遺聞六記》﹐《宋史叢考》﹐中華書局﹐北京﹐1980。
楊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楊業)
楊業或楊繼業(?─986年),後漢及北宋軍事家,楊家將第一代人物,又被稱作楊老令公。原名重貴,麟州新秦(今陝西神木)人。
他的父親楊信在後漢曾任麟州刺史。楊業青少年時代為後漢河東節度使劉崇的部屬。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劉崇在太原建立北漢,楊業為建雄軍(今山西代縣)節度使,並賜名劉繼業,讓他長期鎮守北方重鎮代州抵禦遼軍。後來北漢君主劉繼元降於宋太宗之後,楊業依舊堅持戰鬥,直至劉繼元親自招降。後楊業歸降北宋,任左領軍大將軍,鄭州防禦使,主要負責與潘美共同防禦北方的遼國南下。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三月,遼景宗發兵10萬攻雁門,楊業出奇兵繞到雁門關以北突襲遼軍,與潘美前後夾擊,大敗遼兵,殺死遼國駙馬侍中蕭咄李,活捉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楊業因此被提升為雲州觀察使。自此楊業在遼軍中聲威大震。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決定北伐遼朝。潘美、楊業為西路軍主將。途中由於其他方面軍失利,導致遼軍的優勢兵力正面與其決戰。楊業主張避其鋒芒,但遭到了其他將領的反對,並詆毀他懷有二心。楊業作為從前朝歸降的武將,最忌諱他人的猜測。於是在明知前景不妙的情況下,毅然要求帶兵出征。結果遭到了失敗,並且沒有得到支援,最後被包圍於陳家谷,全軍覆沒。其子楊延玉也在這次戰役中戰死,楊業無限悲憤,決心以絕食來表白忠心,最後死於押解途中。
楊業死後,他的子孫繼承其精忠報國的遺志,堅持抗擊遼國。其中楊延昭,楊文廣最負盛名。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稱贊楊業、楊延昭「父子皆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里兒野豎,皆能道之。」宋元的民間藝人把楊家將的故事編成戲曲,搬上舞臺。到了明代,民間又把他們的故事編成《楊家將演義》、《楊家將傳》,用小說評書的形式在社會民間廣泛傳播。然而根據某些歷史考證,佘太君、穆桂英等人物並非真實存在,而是民間杜撰出來的。
在山西省代縣城,有一座古老的鐘鼓樓上懸掛著「威震三關」、「聲聞四達」兩塊巨大的題匾。傳說這是人們為紀念楊家將不朽功勛,流傳至今的一處珍貴遺跡。
楊業有8個兒子. 只有第6個兒子延昭傳有後代. 宗保,宗政,宗勉.楊文廣是宗保的兒子
楊信─楊業─┬楊延玉
楊嗣 ├楊延浦
楊贊 ├楊延訓
├楊延昭─┬楊傳永 (不確定)
│ ├楊德政 (不確定)
│ └楊文廣
│
├楊延瑰
├楊延貴
└楊延彬
2005-11-22 04:48:4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咒魔王 1 · 0⤊ 0⤋
其實大家ㄉ回答我很滿意,謝謝!
之後我會努力發問,謝謝!
2005-11-26 10:23:3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筱琳 1 · 0⤊ 0⤋
楊家將
公元979年,宋太宗親自率領四路大軍圍攻北漢都城太原。遼軍又來援助,宋太宗派兵截斷援兵要道。太原城在宋軍重重包圍之中,外無援兵,內無糧草。北漢國主劉繼元沒法,只好投降。劉繼元手下有一名老將楊業,也歸附宋朝。宋太宗早就聽說楊業武藝高強,十分器重他,任命他做大將。
宋太宗滅了北漢,想乘勝攻打遼朝,收復北方失地。宋軍攻勢凌厲,北方有幾個州的遼朝守將紛紛投降。宋軍一直打到幽州(今北京市)。後來,遼朝派大將耶律休哥救援。雙方在高樑河(今北京市城西)打上一仗,宋兵大敗,宋太宗乘了一輛驢車,逃回東京。
打那以後,遼軍不斷襲擊宋朝邊境。宋太宗十分擔心,就派楊業為代州刺史,扼守雁門關。
公元980年,遼朝派了十萬大軍攻打雁門關。那時候,楊業手下只有幾千人馬,兵力相差很大。楊業是個有經驗的老將,知道靠硬拼是不行的,就把大部分人馬留在代州,自己帶領幾百名騎兵,悄悄地從小路繞到雁門關北面敵人後方。
遼兵向南進軍,一路上沒遇到抵抗,正在得意。忽然,後面響起一片喊殺聲,只見煙塵滾滾,一支騎兵從背後殺來,像猛虎衝進羊群一樣,亂砍猛殺。遼兵毫無防備,又弄不清後面來了多少人馬,個個心驚膽戰,陣容大亂,哪兒還抵擋得了,紛紛向北逃竄。楊業帶兵追趕上去,殺傷大批遼兵,還殺死了一名遼朝貴族,活捉了一員遼將。
雁門關大捷以後,楊業威名遠揚。遼兵一看到“楊”字旗號,就嚇得不敢交鋒。人們給楊業起了個外號,叫做“楊無敵”。
楊業立下大功,也引起一些邊防將領的妒忌。有人給宋太宗上奏章,說了楊業許多壞話。宋太宗正要依靠楊業,不理睬那些誣告,把那些奏章封好了,派人送給楊業。楊業見宋太宗這樣信任他,自然十分感動。
過了幾年,遼景宗耶律賢死去,即位的遼聖宗耶律隆緒才十二歲,由他的母親蕭太后執政。有個邊將向宋太宗上奏章,認為遼朝政局變動,正好趁這個機會收復燕雲十六州失地。宋太宗接受了這個意見。公元986年,宋太宗派出曹彬、田重進、潘美率領三路大軍北伐,並且派楊業做潘美的副將。
三路大軍分路進攻,旗開得勝。潘美、楊業的一路人馬出了雁門關,很快就收復了四個州。但是曹彬率領的主力因為孤軍深入,後來被遼軍殺得大敗。宋太宗趕快命令各路宋軍撤退。
潘美、楊業接到命令,就領兵掩護四個州的百姓撤退到狼牙村。那時候,遼軍已經佔領寰州(今山西朔縣東,寰音hu□n),兵勢很猛。楊業建議派兵佯攻,吸引住遼軍主力,並且派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掩護軍民撤退。
監軍王□(音sh□n)反對楊業的意見,說:“我們帶了幾萬精兵,還怕他們?我看我們只管沿著雁門大路,大張旗鼓地行軍,也好讓敵人見了害怕。”
楊業說:“現在敵強我弱,這樣幹一定要失敗。”
王□帶著嘲笑的口吻說:“楊將軍不是號稱無敵嗎?現在在敵人面前畏縮不戰,是不是另有打算?”
這一句話把楊業激怒了。他說:“我並不是怕死,只是看到現在時機不利,怕讓兵士們白白喪命。你們一定要打,我可以打頭陣。”
主將潘美也支持王□的主張。楊業無可奈何,只好帶領手下人馬出發了。臨走的時候,他流著眼淚對潘美說:“這個仗肯定要失敗。我本來想看準時機,痛擊敵人,報答國家。現在大家責備我避敵,我不得不先死。”
接著,他指著前面的陳家峪(今山西朔縣南,峪音y□)對潘美說:“希望你們在這個谷口兩側,埋伏好步兵和弓弩手。我兵敗之後,退到這裡,你們帶兵接應,兩面夾擊,也許有轉敗為勝的希望。”
楊業出兵沒有多遠,果然遭到遼軍的伏擊。楊業雖然英勇,但是遼兵像潮水一樣湧上來。楊業拼殺了一陣,抵擋不住,只好一邊打一邊後退,把遼軍引向陳家峪。
到了陳家峪,正是太陽下山的時候。楊業退到谷口,只見兩邊靜悄悄,連宋軍的影兒都沒有。潘美帶領的主力到哪兒去了呢?原來楊業走了以後,潘美也曾經把人馬帶到陳家峪。等了一天,聽不到楊業的消息,王□認為一定是遼兵退了。他怕讓楊業搶了頭功,催促潘美把伏兵撤去,離開了陳家峪;等到他們聽到楊業兵敗,又往另外一條小道逃跑了。
楊業見約定的地點沒人接應,氣得直跺腳,只好帶領部下轉身跟追上來的遼兵展開搏鬥,兵士們個個奮勇抵抗。但是遼軍越來越多,到了後來,楊業身邊只有一百多個兵士他含著淚,高聲向兵士說:“你們都有自己的父母家小,不要跟我一起死在這裡,趕快突圍出去,也好讓朝廷得知我們的情況。”
兵士們聽了這些話,再看看楊業浴血奮戰的情景,感動得都流下熱淚,沒有一個願意離開楊業。最後,兵士都戰死了,楊業的兒子楊延玉和部將王貴也犧牲了。楊業身上受了十幾處傷,渾身是血,還來回衝殺,殺傷了幾百名敵人。不料一支箭飛來,正射中他的戰馬,馬倒在地下,把他摔了下來。遼兵乘機圍了上來,把他俘虜了。
楊業被俘以後,遼將勸他投降。他抬起頭嘆了口氣說:“我楊業本來想消滅敵人,報答國家。沒想到被奸臣陷害,落得全軍覆沒。哪還有臉活在世上呢?”他在遼營裡,絕食了三天三夜,就犧牲了。
楊業戰死的消息傳到東京,朝廷上下都為他哀痛嘆息。宋太宗喪失了一名勇將,自然也感到難過,把潘美降職處分,王□革職查辦。
楊業死後,他的後代繼承他父親的事業,兒子楊延昭、孫子楊文廣在保衛宋朝邊境的戰爭中都立了功。他們一家的英勇事蹟受到人們的傳誦和讚美,民間流傳的楊家將故事,就是根據他們的事蹟發展起來的
2005-11-23 18:26:02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宋楊家一門五代英勇抗遼的事跡,包括第一代的楊令公〈楊業〉、佘太君;第二代的楊門七將、第三代的楊宗保、木桂英、第四代的楊文廣以及第五代的楊懷玉等。其間還加入了楊門女將,一門英烈,堪稱絕世。其中雖然有不少後人添加的故事,但這不但無損這部小說的價值,反而使楊家將英勇的事跡更加引人入勝。 楊令公原本是北漢的大將,北漢國主降宋之後,楊令公也跟著歸順了宋太祖趙匡胤。自此為國出生入死,鞠躬盡瘁。然而,自古忠臣的宿命都不得善終,楊家將空懷一身本領 與報國赤忱,卻始終難逃奸臣的迫害。楊令公因潘仁美按兵不救,自撞李陵碑而死,長子、二郎、三郎、七郎皆死於戰場,四郎入遼為駙馬,以伺機回宋,五郎出家為僧,楊家僅存楊延昭一脈,繼續為大宋效命。 其間雖然奸臣陷害不斷,卻也不乏忠義之臣保護,如丞相寇準、八王、柴駙馬等居間協調,使楊家將得繼續施展本領,拒退遼國之侵略。然而,最後第五代楊懷玉因不堪皇帝一再聽信奸佞讒言,憤而舉家上太行,雖然宋神宗二度相請,仍堅持隱遁不出,為楊家將的結局留下些許遺憾。 書中楊門女將愛恨分明,楊大娘賢良淑德;楊二娘堅強獨立;楊三娘純樸率直;楊四娘品性善良,面對夫君另娶遼國公主為妻,卻隨遇而安,默默祝福二人,胸襟讓人敬服,可謂真正的偉大女人;楊五娘心地善良;柴郡主楊六娘奔走皇宮與楊府間,為楊門出心賣力;楊七娘杜金娥率直大方,願意為七郎作出任何犧牲;楊八妹挑戰傳統,發揮楊門巾幗丈夫本色;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每位女將都足以為現代女性的表率。
2005-11-22 05:05:28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http://drama.fjcu.org/secbc01.html楊家將楊繼業曾對趙匡胤說,來日若是趙匡胤登必定來降,事果應驗楊繼業便率八子來降.金鸞三寸楊繼業在打敗趙匡胤之時忽然看到金龍現身,楊繼業便放了趙匡胤,趙匡胤應允來降之後,必讓楊家府邸高過金鸞三寸.預言楊家救了一老僧,老僧預言”八子救駕七子成”,這句話使得老太君傷心不已.楊繼業歸天由於楊家氣勢太焰,惹來潘仁美之妒,兩家恩怨使得楊家在兵役之中毫無救援,楊家敗逃楊繼業死於蘇武廟.六郎脫逃楊家潰散後,楊四郎因為俊美而入贅番邦,但他為了救被圍攻的六郎,於是引六郎進入密道脫逃.穆桂英楊六郎脫逃後,事情暫告一段落,現在是穆桂英登場.叫陣楊家為破天門陣需要穆柯寨的降龍木,於是楊宗保前來叫陣.太君求情宗保擅離職守又與桂英私訂終身,六郎轅門斬子,太君前來求情.金間求情老太君求情不成,於是換來八千歲手持金間前來求情.桂英求情穆桂英為夫前來投靠,六郎不肯放了宗保,於是桂英準備一劍刺死六郎.夫妻好合宗保被救回後與桂英兩恩愛成雙.http://www.epochtimes.com/b5/1/7/20/c2885p.htm楊家將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5072106866↓楊業 (即楊令公)遭潘仁美陷害,在狼牙谷撞李陵碑而死。長子淵平、次子延廣、三郎延慶,皆死於戰場;楊四郎為番兵所擒,後來在遼國暗助宋朝;楊五郎出家逃難;七郎遭潘仁美萬箭攢身而死,其慘烈直可謂驚天地,泣鬼神。至此,楊家僅存楊六郎接續血脈,再由楊宗保傳至楊文廣,承續祖先之餘烈,為大宋江山拋頭顱,灑熱血。楊門女將不讓鬚眉的事跡,例如:穆桂英、琪八娘、瑛九妹、宣娘等。楊家一門五代,不分男女,皆為不世之英雄。楊家忠義的事跡,歷經六朝天子〈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其影響力之大,古今罕見。楊家將可謂國之柱石,換言之,沒有楊家將就沒有安定的大宋江山。 參考資料http://www.wisknow.com/version/classic/06.htm http://www.dragonsource.com/be-books/xiaoshuo/yangjiajiang/yjj-1.htm楊家將
2005-11-22 05:03:33 · answer #5 · answered by lilyoct16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