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回答

越簡單越好!

越好懂越好!

謝謝各位大大唷!

2005-11-20 06:48:25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4 個解答

 春秋初年,東遷洛邑的周天子雖然名義上仍保留著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實際上勢力已一落千丈,其直接統治的地區日趨狹小,根本號令不了其他諸侯。在這種“禮崩樂壞” 的形勢下,一些諸侯就乘機脫穎而出,覬覦和爭奪霸主地位,其中地處中原腹心的鄭國,在這場斗爭中首先崛起,成為當時諸侯中最具實力和威望的一國。
  鄭國雖遲至西周后期始分封立國,但由于其開國君主鄭桓公為周厲王的幼子,與周王室關系親近,因而一直為周王室所倚重,被委以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中樞大政。加上鄭桓公當年將國內民眾由關中地區遷到今河南省新鄭縣一帶,占有了四通八達的天下形勝之地,故國勢蒸蒸日上,成為諸侯列國中舉足輕重的力量。
  鄭庄公繼位后,憑借國力強盛,又身為周室權臣的有利條件,竭力擴充領地,侵伐諸侯,進一步增強鄭國的實力。在軍事外交上,他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拉攏齊、魯兩國,打擊和削弱衛、宋、陳、蔡四國,并滅亡了許國,造就了“小霸”的局面。
  隨著政治、軍事實力的增長,鄭庄公對周王室的態度也越來越變得倨傲不羈,不把王命再放在眼里。這樣一來,周鄭之間的矛盾就變得尖稅起來,繻葛之戰正是這種矛盾的產物。
戰之前,鄭國大夫公子元針對周室聯軍的組成情況,對敵情進行了正確的分析。他指出,陳國國內正發生動亂,因此它的軍隊沒有斗志,如果首先對陳軍所在的周左軍實施打擊,陳軍一定會迅速崩潰﹔而蔡、衛兩軍戰斗力不強,屆時在鄭軍的進攻之下,也將難以抗衡,先行潰退。鑒于這一實際情況,公子元建議鄭軍首先擊破周室聯軍薄弱的左右兩翼,然后再集中兵力攻擊周桓王親自指揮的周室聯軍主力──中軍。他的建議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因此為鄭庄公所欣然接受。
  另一位鄭國大夫高渠彌鑒于以往諸侯聯軍與北狄作戰時,前鋒步卒被擊破,后續戰車失去掩護,以致無法出擊而失利的教訓,提出了改變以往車兵、步兵的笨拙協同作戰方式,編成“魚麗陣”以應敵的建議。所謂“魚麗陣”,其特點便是“先偏后伍”、 “伍承彌縫”,即將戰車布列在前面,將步卒疏散配置于戰車兩側及后方,從而形成步車協同配合、攻防靈活自如的整體。鄭庄公是一位善于接受新鮮事物的統治者,所以高渠彌的這一戰朮新建議也被他所采納了。
  會戰開始后,鄭軍方面即按照既定作戰部署向周室聯軍主動發起猛烈的進攻:“旗動而鼓”,擊鼓而進。鄭大夫曼伯指揮鄭右軍方陣首先攻擊周室聯軍左翼的陳軍。陳軍果然兵無斗志,一觸即潰,逃離戰場,周室聯軍左翼即告解體。與此同時,祭仲也指揮鄭軍左方陣進攻蔡、衛兩軍所在的周右翼部隊,蔡、衛軍的情況也不比陳軍好到哪里去,稍經交鋒,便紛紛敗退。周中軍為潰兵所擾,陣勢頓時大亂。鄭庄公見狀,立即搖旗指揮原繁的中軍向周中軍發動攻擊。祭仲、曼伯所分別指揮的鄭左右兩方陣也乘勢合擊,猛攻周中軍。失去左右兩翼掩護協同的周中軍無法抵擋鄭三軍的合擊,大敗后撤,周桓王本人也身負箭傷,被迫下令脫離戰斗。
  鄭軍的指揮者見周師潰退,十分振奮。祝聃等人遂建議立即追擊,擴大戰果,但為鄭庄公所拒絕。他的看法是“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凌天子乎?”于是戰場便這樣沉寂了下來。
  鄭庄公這么做的含意便是,周天子地位雖已今非昔比,但威望猶在,不可過分冒犯,以致引起其他諸侯國的敵視和作對。
  為此,當晚他還委派祭足去周營慰問負傷的周桓王,以緩和兩國間的尖銳矛盾。
  鄭軍取得這次作戰勝利的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是正確地選擇了作戰主攻方向,制定了合理的進攻程序。因為周室聯軍的兩翼都很薄弱,尤其是作為左翼的陳軍力量最單薄。
  鄭軍先攻其左翼,后攻其右翼,再集中兵力攻打其中軍的作戰指揮,恰好擊中周室聯軍軍陣的薄弱環節,從而取得作戰勝利。第二,是正確地運用了先進的戰法。它所創的“魚麗陣”,使戰車和步卒能夠較好地配合協同,使得鄭軍的戰斗力大大提高,制囿于傳統車戰戰朮的周室聯軍被動失敗的境地。
  第三,是適時把握進退尺度,在戰斗取得勝利的情況下,及時停止追擊,既爭取了政治上的主動,也保有了軍事上的勝利成果。
  繻葛之戰在政治和軍事兩方面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政治上它使得周天子威信掃地,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傳統從此消亡。軍事上,“魚麗之陣”的出現,使中國古代車陣戰法逐漸趨向嚴密、靈活,有力地推動了古代戰朮的革新和演進。

2005-11-20 06:49:1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最簡版:
鄭莊公打敗周桓王於繻葛
使得周室權力下滑。

2005-11-20 08:51:2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繻葛之戰
中國春秋初期﹐鄭國為稱霸中原﹐在繻葛(今河南長葛北)大敗周聯軍的一次反擊作戰。鄭莊公憑藉國力強盛﹐又是周王權臣的有利條件﹐侵伐諸侯﹐擴充領地﹐不聽王命。周桓王為保持王室獨尊地位﹐於十三年(公元前707)秋﹐率周軍和陳﹑蔡﹑衛等諸侯軍伐鄭﹐鄭莊公率大軍迎戰於繻葛。鄭軍按照大夫子元建議﹐布成“魚麗之陣”﹐將步卒疏散配置於戰車兩側及後方﹐形成步車配合﹑攻防自如的整體。並確定先攻破周聯軍薄弱的兩翼﹐再集中兵力擊其中軍。戰鬥開始﹐鄭軍右方陣首先攻擊周聯軍左翼的陳軍。因國內動亂而無鬥志的陳軍﹐一觸即潰。失去左翼軍配合的右翼蔡﹑衛軍﹐在鄭軍左方陣猛烈攻擊下﹐紛紛敗退。周中軍為潰兵所擾﹐陣勢大亂。鄭左﹑右兩方陣乘勢合擊﹐桓王中箭負傷﹐周軍大敗。自此﹐周王威信大降﹐諸侯大國爭霸局面繼之興起。此次作戰中“魚麗之陣”的出現﹐使中國古代車陣逐漸趨向嚴密﹑靈活。

2005-11-20 06:51:0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查無此人 5 · 0 0

春秋初年,東遷洛邑的周天子雖然名義上仍保留著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實際上勢力已一落千丈,其直接統治的地區日趨狹小,根本號令不了其他諸侯。在這種“禮崩樂壞” 的形勢下,一些諸侯就乘機脫穎而出,覬覦和爭奪霸主地位,其中地處中原腹心的鄭國,在這場斗爭中首先崛起,成為當時諸侯中最具實力和威望的一國。   鄭國雖遲至西周后期始分封立國,但由于其開國君主鄭桓公為周厲王的幼子,與周王室關系親近,因而一直為周王室所倚重,被委以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中樞大政。加上鄭桓公當年將國內民眾由關中地區遷到今河南省新鄭縣一帶,占有了四通八達的天下形勝之地,故國勢蒸蒸日上,成為諸侯列國中舉足輕重的力量。   鄭庄公繼位后,憑借國力強盛,又身為周室權臣的有利條件,竭力擴充領地,侵伐諸侯,進一步增強鄭國的實力。在軍事外交上,他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拉攏齊、魯兩國,打擊和削弱衛、宋、陳、蔡四國,并滅亡了許國,造就了“小霸”的局面。   隨著政治、軍事實力的增長,鄭庄公對周王室的態度也越來越變得倨傲不羈,不把王命再放在眼里。這樣一來,周鄭之間的矛盾就變得尖稅起來,繻葛之戰正是這種矛盾的產物。 戰之前,鄭國大夫公子元針對周室聯軍的組成情況,對敵情進行了正確的分析。他指出,陳國國內正發生動亂,因此它的軍隊沒有斗志,如果首先對陳軍所在的周左軍實施打擊,陳軍一定會迅速崩潰﹔而蔡、衛兩軍戰斗力不強,屆時在鄭軍的進攻之下,也將難以抗衡,先行潰退。鑒于這一實際情況,公子元建議鄭軍首先擊破周室聯軍薄弱的左右兩翼,然后再集中兵力攻擊周桓王親自指揮的周室聯軍主力──中軍。他的建議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因此為鄭庄公所欣然接受。   另一位鄭國大夫高渠彌鑒于以往諸侯聯軍與北狄作戰時,前鋒步卒被擊破,后續戰車失去掩護,以致無法出擊而失利的教訓,提出了改變以往車兵、步兵的笨拙協同作戰方式,編成“魚麗陣”以應敵的建議。所謂“魚麗陣”,其特點便是“先偏后伍”、 “伍承彌縫”,即將戰車布列在前面,將步卒疏散配置于戰車兩側及后方,從而形成步車協同配合、攻防靈活自如的整體。鄭庄公是一位善于接受新鮮事物的統治者,所以高渠彌的這一戰朮新建議也被他所采納了。   會戰開始后,鄭軍方面即按照既定作戰部署向周室聯軍主動發起猛烈的進攻:“旗動而鼓”,擊鼓而進。鄭大夫曼伯指揮鄭右軍方陣首先攻擊周室聯軍左翼的陳軍。陳軍果然兵無斗志,一觸即潰,逃離戰場,周室聯軍左翼即告解體。與此同時,祭仲也指揮鄭軍左方陣進攻蔡、衛兩軍所在的周右翼部隊,蔡、衛軍的情況也不比陳軍好到哪里去,稍經交鋒,便紛紛敗退。周中軍為潰兵所擾,陣勢頓時大亂。鄭庄公見狀,立即搖旗指揮原繁的中軍向周中軍發動攻擊。祭仲、曼伯所分別指揮的鄭左右兩方陣也乘勢合擊,猛攻周中軍。失去左右兩翼掩護協同的周中軍無法抵擋鄭三軍的合擊,大敗后撤,周桓王本人也身負箭傷,被迫下令脫離戰斗。   鄭軍的指揮者見周師潰退,十分振奮。祝聃等人遂建議立即追擊,擴大戰果,但為鄭庄公所拒絕。他的看法是“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凌天子乎?”于是戰場便這樣沉寂了下來。   鄭庄公這么做的含意便是,周天子地位雖已今非昔比,但威望猶在,不可過分冒犯,以致引起其他諸侯國的敵視和作對。   為此,當晚他還委派祭足去周營慰問負傷的周桓王,以緩和兩國間的尖銳矛盾。   鄭軍取得這次作戰勝利的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是正確地選擇了作戰主攻方向,制定了合理的進攻程序。因為周室聯軍的兩翼都很薄弱,尤其是作為左翼的陳軍力量最單薄。   鄭軍先攻其左翼,后攻其右翼,再集中兵力攻打其中軍的作戰指揮,恰好擊中周室聯軍軍陣的薄弱環節,從而取得作戰勝利。第二,是正確地運用了先進的戰法。它所創的“魚麗陣”,使戰車和步卒能夠較好地配合協同,使得鄭軍的戰斗力大大提高,制囿于傳統車戰戰朮的周室聯軍被動失敗的境地。   第三,是適時把握進退尺度,在戰斗取得勝利的情況下,及時停止追擊,既爭取了政治上的主動,也保有了軍事上的勝利成果。   繻葛之戰在政治和軍事兩方面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政治上它使得周天子威信掃地,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傳統從此消亡。軍事上,“魚麗之陣”的出現,使中國古代車陣戰法逐漸趨向嚴密、靈活,有力地推動了古代戰朮的革新和演進。 參考資料http://member.giga.net.tw/shinyun/g/l/006.htm

2005-11-20 06:49:36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