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能解答我的問題??
<崁頂鄉焚化爐將熱能用在什麼地方?>
2005-11-18 16:24:25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小特 1 in 社會與文化 ➔ 其他:社會與文化
崁頂鄉焚化爐將熱能用在利用焚化爐氣電共生發電供給附近路燈、在東港溪河域規劃濕地公園、新穎的溫水游泳池、各路口監視系統、太陽能交通號誌等電力設備上.
2005-11-19 21:28:1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崁頂垃圾焚化廠
屏東縣崁頂鄉中正路881號
電話 08 -8634744
傳真 08 -8634944
利用焚化爐氣電共生發電供給附近路燈&溫水游泳池
------------------------------------------------------------------------------------------
台灣日報 2005-06-04 01:00
在屏東三十幾個鄉鎮中,面積三十點多平方公里的崁頂鄉,可說又小又偏僻,是個沒有特色的小地方。但以開發的時間而言,崁頂卻也是屏東地區早期漢人入墾之地,在明朝末年就有閩南漳、泉州先民來此拓荒,最主要是崁頂位於東港溪畔,漢人移民由東港溪溯流而上,在溪中途的力力社——西拉雅平埔人的重要居住地——設立據點,由此據點向河的上游、岸邊一畦一畦的開墾出去。根據康熙台灣輿圖,清朝康熙六十一年(西元一七二二年)巡台御史黃叔璥奉旨親自到台灣實地調查,所彩繪的台灣古地圖,東港溪沿岸有力力社和茄藤社,力力社跟據考證,就是現在力社村和崁頂村的前身。
「崁」在閩南語是指平原或低窪地中一塊高出之地,因東港溪遇雨時有泛濫,而崁頂位於下游,地勢低平故常有水患。當時沿著力力溪(現今東港溪)溯河而上的帆船可抵達力力社,力力社便成為鹽、布商販出入的要地,市集興盛,往來力力溪的帆布船在河道上向東邊遠眺,明顯的看見一處地勢較高,滿是竹叢坡坎,突出於一片荒煙蔓草之上之地,就稱為「崁頂」,這也就是崁頂地名的由來。
就因為位於東港溪流域,加上地勢低下,聚居的人口數始終不多,和其他早期開發的地域比較,崁頂顯得落後,好像小媳婦一般,躲在一角。跟據戶政資料,現在人口一萬五千人左右,十幾年來呈日漸減少的曲線,最主要是這地方是以農業為主,經濟活動不活躍,居住的人們唯有出外討生活,是以居住人數不增反失,這是阻擋不住的事。
其實在這個開發有三百年的小鄉地,也有幾項有名的特產,像苦瓜、荔枝、香瓜等農作,傳統的麻油也眾所知悉,但真正遠近馳名的是山產,一條街上一、二十山產店家,在未施行動物保育法之前,遠來的食客不絕於途,享用各樣你想得到就可端出讓你入肚的珍奇山野美味,特別是稱為「山河」的老鼠肉是招牌,讓吃過的人讚不絕口。
但也因生態保育觀念的推行及查緝,這個原就不熱鬧、沒有生氣的地方更沒落了,而本來尚可不虞貨源的鼠肉,更因附近的台糖土地不再種植甘蔗而少了不少號召力。
因屬河川沖積地,地質不肥,和南州糖廠相距不遠,政府收用了大塊土地,所以整個崁頂大約過半是台糖的公有地,自早即栽種甘蔗。
在這個貧瘠的小鄉,有人居住以來最大的變化,我想,莫過於在那寬闊完整的台糖土地上,建造了一座規模龐大、煙囪高聳入雲的現代垃圾焚化廠。
在盛行上街抗議、民意高漲、環保意識抬頭的上個年代,政府在台各地籌劃建造多座垃圾焚化廠,而在屏東覓找建地也因民意阻撓而四處碰壁,但最後因崁頂的廣大台糖地、設廠距離住家又符合規定,最主要是有一筆環保署一億五千萬元的回饋,另外,還有每年近四千萬元的焚化爐的操作營運費,讓這個窮苦的鄉鎮點頭答應。
這個佔地面積十三公頃的現代化焚化廠於九十年底開始營運,可以每天處理九百公噸垃圾的焚化廠,也確實為屏東地區的垃圾去處做了好的貢獻,也為崁頂公所帶來了令其他鄉鎮欣羨不已的經費。因為現在各層政府財力拮据,不說建設,通常連員工的薪資給付都有問題,獨獨崁頂因有回饋金的挹注,這幾年來就讓人有脫胎之感:利用焚化爐氣電共生發電供給附近路燈、在東港溪河域規劃濕地公園、闢環鄉自行車道、新穎的溫水游泳池、各路口監視系統、太陽能交通號誌、學生助學金、中小學生出國教學活動、補助畢業旅遊、學生上圖書館看書依時計點獎勵、居民健保補助金、花費近百萬的鬼太鼓表演……等,不易計數。這在其他困窘的鄉鎮來說,真是一場永遠不可能完成的夢。
去年崁頂垃圾焚化廠抽驗出排放過多、量的戴奧辛,可能會影響附近居民的健康,但也未見鄉民強烈意見的表達,一些議論聲音最後也不了了之,其中的變化是不容易說清了。
高聳的焚化廠煙囪,畫著碧藍的溫馨的海洋世界,幾公里遙即可望見;入夜後一閃一閃的警示燈,更是看得遠。如果你去墾丁遊玩,南二高過潮州不久,請往右看,不遠處有根色彩鮮麗高高的煙囪,那就是崁頂所在。
2005-11-19 21:45:4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Tai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