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軍訓課要寫自己最欣賞孫子兵法的某一段,可是全部我都看不懂(文言文),希望各位寫下你們最欣賞的一段,並翻譯。

2005-11-17 06:30:25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3 個解答

虛實篇 地六
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之所戰者,寡矣。故備前則后寡,備后則前寡,故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
【譯文】所以,用示形的辦法欺騙敵人,誘使敵人暴露企圖,而自己卻不露形跡,使敵人不知虛實、捉摸不定,這樣便能做到我軍兵力集中而敵人的兵力分散﹔我軍兵力集中成為一處,敵軍的兵力分成為十處,這樣,我軍就可以用十倍於敵的兵力進攻敵某一處的兵力。如果一旦造成我眾而敵寡的有利態勢,那就能夠造成或提供以眾擊寡的時機,那麼與我軍直接交戰的敵人就有限了。我軍預定與敵人交戰的地方,敵人摸不到,判斷不準,既然敵方不知道我軍要向哪裡進攻,敵人要設防的地方就要多﹔敵軍設防的地方多,那麼跟我軍直接交戰的兵力就必然相對減少了。因此,敵人前面設防,後面的兵力就少了﹔後面設防上前面的兵力就少了﹔左翼設防,右翼的兵力就少了﹔右翼設防,左翼的兵力就少了﹔到處都設防,就處處都力量薄弱。兵力薄弱是因為被動地去處處設防的結果﹔我軍兵力雄厚.是由於迫使對方分兵設防的結果。

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不知戰之地,不知戰之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里,近者數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于勝敗哉?!故曰:勝可為也。敵雖眾,可使無斗。
【譯文】所以,如果能預知交戰的地點和時間,那麼,即使跋涉千里,也可以和敵人會戰。如果既不能預知交戰的地點,又不能預知交戰的日期,那就會左翼不能救援右翼,右翼不能救援左翼,前面不能救援後面,後面不能救援前面,更何況距離遠的有幾十里,近的也有好幾里呢?依我看來,即使敵國軍隊再多,但不知我軍虛實,那對取得戰爭的勝利又有什麼補益呢?所以說勝利是可以爭取的。敵人兵力雖然多,卻可以通過讓敵人兵力分散的辦法,使他無法用全力與我軍交戰。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處。故形兵之極,至于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 因形而錯勝于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于無窮。
【譯文】偵察和判斷敵情,應注意以下四點﹕一、要認真分析判斷敵情,以推知敵人作戰計畫的得失﹔二、挑動敵人,從而了解敵人行動的規律﹔三、向敵人示形,誘使敵人暴露形跡,從而了解哪裡是死地,哪裡是生地﹔四、派少量部隊跟敵人較量,以了解敵人兵力部署,知道他哪裡兵力不足,哪裡兵力有餘。所以,軍隊作戰方式靈活到極妙的程度,能達到使敵人看不出他的虛實形跡﹔看不出虛實形跡,那麼即使有深藏的間諜,也不能窺視出我軍的虛實,即使有很高明的人,也不能謀畫出對付我軍的辦法來。根據敵情變化而採取相應的措施,即或在眾人面前取勝,眾人也無從了解怎樣取勝的﹔即或人們都了解我所以取勝的一般作戰方法,可是不知道我怎樣運用計謀取得勝利的方式和方法。所以,作戰方式一定要靈活多變,每次取勝的方法都不要重複,而應適合敵情的發展變化無窮。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應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譯文】用兵作戰的原則像水的流動一樣,水流動的規律,是避開高處而流向低處﹔用兵取勝的原則,是避開敵人堅實之處而攻擊其虛弱的地方。水因為地勢的高低而不斷改變它的流向,用兵作戰要依據敵情而決定其取勝的方針。所以用兵作戰沒有固定不變的原則,亦沒有固定不變的形態。能夠根據敵情的變化而取得勝利的,就可以稱為用兵如神了。用兵作戰的原則,就像自然現象一樣,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春、夏、秋、冬四季依次交替,不可能哪一個季節在一年中常在﹔白天有短有長,月亮有明暗圓缺,永遠處於變化之中。

2005-11-17 08:22:0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lilyoct16 7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8-11 03:29:5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 知 彼 知 己 者 , 百 戰 不 殆 >>
《 孫 子 兵 法 ‧ 謀 攻 篇 》 謂 : “ 知 彼 知 己 者 , 百 戰 不 殆 ” , 此 是 《 孫 子 兵 法 》 中 一 句 膾 炙 人 口 的 名 言 , 它 指 明 了 戰 爭 指 導 者 對 敵 我 雙 方 情 況 的 了 解 和 認 識 , 是 戰 爭 中 取 勝 的 先 決 條 件 。

<< 先 為 不 可 勝 >>
對 戰 爭 的 目 的 , 孫 子 也 有 一 個 獨 特 的 看 法 , 那 就 是 “ 自 保 而 全 勝 ” ( 《 孫 子 兵 法 ‧ 形 篇 》 ) , 辦 法 是 首 先 使 自 己 立 於 不 敗 之 地 , 然 後 尋 找 破 敵 之 機 , 集 中 優 勢 兵 力 , 全 面 打 擊 敵 人 。 孫 子 說 : “ 昔 之 善 戰 者 , 先 為 不 可 勝 , 以 待 敵 之 可 勝 。 不 可 勝 在 己 , 可 勝 在 敵 。 故 善 戰 者 , 能 為 不 可 勝 , 不 能 使 敵 之 可 勝 。 ” ( 《 孫 子 兵 法 ‧ 形 篇 》 ) 孫 子 認 為 , 使 自 己 不 被 敵 人 戰 勝 的 主 動 權 掌 握 在 自 己 手  , 而 要 戰 勝 敵 人 , 必 須 等 待 敵 人 露 出 破 綻 , 這 樣 主 動 權 就 落 到 敵 人 手  了 。 根 據 是 否 掌 握 主 動 權 的 情 況 , 孫 子 強 調 戰 爭 的 目 的 首 先 是 “ 自 保 ” , 其 次 才 是 “ 為 勝 ” 。 所 以 孫 子 又 強 調 說 : “ 故 用 兵 之 法 , 無 恃 其 不 來 , 恃 吾 有 以 待 也 ; 無 恃 其 不 攻 , 恃 吾 有 所 不 可 攻 也 。 ( 《 孫 子 兵 法 ‧ 九 變 篇 》 〉
當 代 國 際 上 許 多 學 者 認 為 , 孫 子 這 種 “ 恃 吾 有 所 不 可 攻 ” 的 戰 略 思 想 , 在 當 今 核 武 器 的 條 件 下 尤 其 顯 出 它 的 價 值 。 例 如 , 學 者 們 認 為 , 8 0 年 代 美 國 製 定 外 層 空 間 防 禦 計 劃 , 把 原 來 那 種 在 核 戰 爭 條 件 下 “ 確 保 摧 毀 對 方 ” 的 思 路 改 變 為 首 先 “ 確 保 自 己 生 存 ” 的 思 路 , 這 種 戰 略 思 想 的 重 大 轉 變 , 就 受 到 了 孫 子 的 啟 示 。

<< 不 戰 而 屈 人 之 兵 >>
” 所 謂 “ 不 戰 而 屈 人 之 兵 ” , 即 用 不 流 血 的 鬥 爭 方 法 , 迫 使 敵 方 屈 從 我 方 的 意 志 , 既 不 損 失 我 方 的 兵 力 物 力 , 也 不 破 壞 敵 方 的 兵 力 物 力 , 從 而 最 大 限 度 地 避 免 “ 用 兵 之 害 ” 。 根 據 這 種 全 勝 的 戰 略 思 想 , 武 裝 衝 突 並 不 是 戰 爭 的 理 想 形 式 。 因 此 《 孫 子 兵 法 ‧ 謀 攻 篇 》 說 : “ 上 兵 伐 謀 , 其 次 伐 交 , 其 次 伐 兵 , 其 下 攻 城 。 ” 戰 爭 的 理 想 形 式 是 通 過 謀 略 和 外 交 手 段 達 到 取 勝 的 目 的 , 兵 戎 相 加 , 攻 城 拔 寨 , 只 是 不 得 已 而 採 取 的 辦 法 。

2005-11-17 07:33:1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