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上第一部關於法律的書籍是哪一部呢?它是用什麼文字寫的呢?是在哪一個國家發現的呢?內容據考古研究大概是什麼阿?
2005-11-16 06:42:29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獨孤傳說 5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世界上早期著名且最完整的成法典是漢摩拉比法典....
漢摩拉比法典的楔形文字都是優美洗鍊的「古巴比倫文」....
發現地:波斯西部的古城蘇薩(Susa)....
漢摩拉比法典的內容分為序言、正文(二百八十二條)和結語三部分。序言與結語部分共占法典整個篇幅的五分之一。
序言主要是讚美漢摩拉比的公正,以及他對人民福祉和國內各大神廟的殷切關懷。序言說:「就在眾神之王安努,以及天地的主宰神恩利爾…詔告天下…水神埃阿之子馬杜克應為巴比倫城主神,而巴比倫城應成為王國的中心時,安努與恩利爾也吩咐我,漢摩拉比,一個敬畏眾神的虔信國王,要為人民謀求幸福,讓正義普澤大地,消滅邪惡罪行,使強者不致欺凌弱者。」
序言接著敘述漢摩拉比對國內各大城市神廟的關懷。序言中列舉了許多城市的神廟,如尼普爾城、埃里都城、巴比倫城、烏爾城、西巴爾城、拉爾薩城、烏魯克城、伊新城、基什城、馬里城等,藉著對各神廟的關懷,顯示他是一個仁民愛物,敬拜神祇的賢明君主。總而言之,在序言中,他詔告天下,他是人世間的正義國王。
序言之後,是二百八十二條的法典全文,條文的編號是近代學者編定的。正文第一條是:「倘若一自由民控告另一自由民犯有謀殺之重大罪行,卻提不出充分之證據,原告將處以極刑」。第一條條文的精神與「舊約‧出埃及記」第二十三章第一至第三節的意思若合符節。第二十三章第一至第三節說:「不可隨夥佈散謠言;不可與惡人連手妄作見證;不可隨眾行惡;不可在爭訟的事上隨眾偏行,作見證屈枉正直;也不可在爭訟的事上偏護窮人。」
第二百八十二條說:「倘若一男奴告訴及主人說,你不是我的主人。該主人應證實其為自己的奴隸,一旦證明屬實,則割去奴隸的耳朵。」所以,漢摩拉比法典從頭到尾表現出力求真憑實據的司法審判精神,絕不可任意誣告陷害。可見,誣告陷害之事自古已然。
2005-11-16 06:43:5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倫貝特 3 · 0⤊ 0⤋
漢摩拉比法典不是書吧
2005-11-16 07:27:4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潛龍子 7 · 0⤊ 0⤋
應該是漢摩拉比法典吧~~
漢摩拉比法典是建立在兩個最著名的原則上,一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一是「讓買方小心提防」。這主要是巴比倫人的法律要防止社會上的爭鬥。在對身體傷害進行賠償時,法典從不考慮傷害造成的動機,而是殘酷地讓對方得到同樣的皮肉之苦。巴比倫人認為,對一個常常採取暴劣行動的人,只有讓他知道,他也會遭受同樣的皮肉之苦,他也許就不敢造次了。其次,他們認為,只有快速而無情的懲罰,才可以收到震懾的效果。這一點使他們不考慮傷害的動機問題,因為調查犯罪動機和犯罪細節費時費事,況且,倘若犯罪者懂得掩飾自己的罪行,調查動機正好使真正犯罪者逃脫法律的制裁。至於「讓買方小心提防」的原則,同樣也是防止鬥爭,因為買方知道自己沒有權利,如果一定要誣賴,馬上就會受到懲罰。這和中國人的古話「貨物出門,概不退換」有異曲同工之妙。
漢摩拉比法典碑」是法國考古學家在今日敘利亞境內所發掘的。西元前 2000 年後,居住在巴比倫及其周圍的民族越來越強大,當巴比倫國傳至漢摩拉比王,厲行社會改革,於是自西元前 1792 年到西元前 1750 年制訂了《漢摩拉比法典》,並刻成碑文以保存之。漢摩拉比法典碑上的楔形文字記載了 282 條法律 ,內容廣泛,包括租金、醫療、財產、誣告、偷竊等,其中最著名的是第 196 條和 197 條,寫著:「如果自由人毀壞其他自由人的眼睛時,他本身的眼睛也將受損;若你折斷其他自由人的腳,你自己的腳也將被折毀。」;舊約聖經中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命抵命」據信來自於此。以現在的犯罪預防、矯治等刑罰學的觀點來看,「漢摩拉比法典」內容似乎太過嚴厲,但以當時的文明而言,強調法律是神授、公平的觀念是合理、公正的,因此它被認為是史上第一部強調「公平」的法典。
此外,漢摩拉比法典碑也極具藝術價值,上方刻劃著漢摩拉比王以祈禱的姿勢站著,向右邊坐在寶座上、代表正義的太陽神致敬,也有人解為太陽神授予漢摩拉比王治國之道。由於漢摩拉比法典碑是法國考古學家在敘利亞境內發現的,故法國贈與敘利亞的是仿製品,真品則保存在法國羅浮宮。
2005-11-16 06:46:4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泰勞 2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