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麻煩知道的人可以熱心的告知喔謝謝^ ^ 感恩感恩
2005-11-15 12:07:05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張陵
五斗米道創立者。又稱張道陵﹐字輔漢。傳為漢留侯張良後裔﹐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人。少即研讀《道德經》及天文地理﹑河洛圖緯之書﹐曾入太學﹐通達五經﹐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東漢明帝時曾為巴郡江州(今四川重慶)令﹐後隱退北邙山(今河南洛陽北)﹐學長生之道。朝廷徵為博士﹐稱疾不應。和帝即位徵為太傅﹐封冀縣侯﹐三詔不就。東漢順帝時於蜀之鶴鳴山(一名鵠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修道。自稱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造作道書24篇﹐創立五斗米道。尊老子為教主﹐奉《老子五千文》為基本經典﹐並傳自作《老子想爾註》。聲稱人君按“道意”治國﹐國則太平﹐循“道意”愛民﹐民即壽考。人法道意﹐便能長久﹔並以“佐國扶命﹐養育群生”為己任。傳有弟子300餘人﹐以王長﹑趙昇最得真傳。據《神仙傳》記載:“陵與昇﹑長三人﹐皆白日衝天而去。”其子孫世襲天師道法。歷代皆受封號﹕唐玄宗冊贈為太師﹐唐僖宗封為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宋理宗冊封為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靜應顯佑真君﹐元成宗加封為正一沖元神化靜應顯佑真君。
五斗米道
道教教派。東漢順帝時張陵創於西蜀鶴鳴山(或作鵠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因奉道者須出五斗米﹐或稱因其崇拜五方星斗和斗姆而被稱為五斗米道﹔又因張陵自稱太上老君降命其為天師﹐故亦稱天師道。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經》)為主要經典。教人奉道悔過﹐用符水咒法治病。設置二十四個傳道教區﹐稱二十四治(除北邙山治以外﹐均在今四川境內)﹐治內設祭酒以領導民。
張陵死後﹐其子張衡﹑孫張魯相沿嗣教﹐在巴郡﹑漢中繼續傳播五斗米道﹐設奸令祭酒﹐講習《老子五千文》。除用符咒治病外﹐還“加施靜室﹐使病者處其中思過”﹐設“鬼吏”專為病者請禱。承襲古代關於天官(天帝)賜福﹐地官(地祇)赦罪﹐水官(水神)解厄的神話傳說﹐禱時書寫病人姓名及“服罪”文書三份﹐一份“上之天﹐著山上”﹐一份“埋之地”﹐一份“沉之水”﹐稱“三官手書”﹐病家常出五斗米以謝﹐俗稱“五斗米師”。據傳﹐時人“競共事之”。
張魯雄踞巴郡﹑漢中﹐建立政教合一的統治近30年。他自號師君﹐以“鬼道”(即五斗米道)教民﹐初學道者皆名鬼卒﹐入道較久並得信任者為祭酒。祭酒又以統領部眾之多寡而分為大﹑小頭目﹐大頭目稱治頭大祭酒。教民誠信﹐不欺詐。諸祭酒統轄區內﹐設義舍為過往行人免費提供食宿。有隱瞞小過者﹐須修補道路百步﹐將功抵過﹐略示懲戒。對犯法者﹐寬宥三次﹐而後再犯﹐才處以刑罰。史稱“民夷便樂之”﹐朝廷力不能征。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張魯投降曹操﹐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
兩晉時期﹐入五斗米道者頗有其人。王羲之家族即“世事張氏五斗米道”。四川和江﹑浙地區農民領袖多有利用五斗米道起事者。孫恩﹑盧循領導的農民起義﹐有眾數十萬人。南北朝時﹐寇謙之自稱奉太上老君之命﹐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張陵﹑張衡﹑張魯)偽法﹔創立“專以禮度為首﹐加之以服食閉煉”的新天師道﹐後稱北天師道。陸修靜重整道教經書﹐吸收佛教思想﹑儀節﹐創立較為系統的道教齋戒儀範﹐後稱南天師道。唐宋以後﹐南北天師道與上清派﹑淨明道﹑靈寶派等合流。元以後統歸正一道。
2005-11-15 13:57:3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查無此人 5 · 0⤊ 0⤋
http://www.taoism.org.hk/general-taoism/origin&formation-of-taoism/default.htm
看一下這裡﹐希望可以解答你的疑問。
2005-11-15 12:09:0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R 3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