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各位...專家大大...各位...達人大大...明成祖對中國有何貢獻???PS.感謝您的寶貴時間~~~~更感恩您的賜教~~~~~~THANK YOU VERY MUCH~~~

2005-11-12 14:53:40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1 個解答

明成組----朱棣
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今江蘇南京)。洪武三年(1370)﹐受封燕王。曾居鳳陽﹐對民情頗有所知。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參預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秦王朱「木爽」﹑晉王朱棡先後死去﹐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後﹐繼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實行削藩﹐朱棣遂於建文元年(1399)七月發動靖難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1403~1424)。

朱棣即位之初﹐對洪武﹑建文兩朝政策進行了某些調整﹐提出“為治之道在寬猛適中”的原則。他利用科舉制及編修書籍等籠絡地主知識分子﹐宣揚儒家思想以改變明初嗜佛之風﹐選擇官吏力求因才而用﹐為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朱棣在位期間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他對建文時逆命諸臣﹐殘酷屠殺﹐大肆株連。永樂初﹐曾先後復周﹑齊﹑代﹑岷諸王舊封﹐但當其皇位較鞏固時﹐又繼續實行削藩。周﹑齊﹑代﹑岷諸王再次遭到削奪﹔遷寧王於南昌﹔徙谷王於長沙﹐旋廢為庶人﹔削遼王護衛。他還繼續實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強對豪強地主的控制。永樂初開始設置內閣﹐選資歷較淺的官僚入閣參與機務﹐解決了廢罷中書省後行政機構的空缺。朱棣重視監察機構的作用﹐設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勵官吏互相告訐。他利用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設置鎮守內臣和東廠衙門﹐恢復洪武時廢罷的錦衣衛﹐廠衛合勢﹐發展和強化了專制統治。

朱棣十分重視經營北方﹐永樂初即改北平為北京﹐設行在六部﹐增設北京周圍衛所﹐逐漸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軍事中心。七年在女真地區﹐設立奴兒干都司。與此同時﹐爭取與蒙古族建立友好關係。韃靼﹑瓦剌各部先後接受明政府封號。八年至二十二年﹐朱棣親自率兵五次北征﹐鞏固了北部邊防。七年開始了營建北京天壽山長陵﹐以示立足北方的決心。十四年開工修建北京宮殿﹐十九年正式遷都北京。朱棣為保證北京糧食與各項物資的需要﹐於九年疏浚會通河﹐十三年鑿清江浦﹐使運河重新暢通﹐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對其他邊疆地區的統治也得到發展。十一年平定思南﹑思州土司叛亂後﹐設立貴州布政使司﹐為加強對烏斯藏(今西藏)地區的控制﹐朱棣派遣官吏迎番僧入京﹐給予封賜﹐尊為帝師。他還於四年設立哈密衛﹐並多次派遣陳誠﹑李達等人赴西域(今新疆)﹐加強了政治﹑駐軍和貿易往來﹐全國統一形勢得到進一步發展和鞏固。

朱棣注意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認為“家給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發展和完善軍事屯田制度和鹽商開中則例﹐保證軍糧和邊餉的供給。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吳淞。在中原各地鼓勵墾種荒閑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進生產﹐並注意蠲免賑濟等措施﹐防止農民破產﹐保證了賦役徵派。通過這些措施﹐永樂時“賦入盈羨”﹐達到有明一代最高峰。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局面下﹐朱棣對典籍的整理也比較重視﹐組織大批人力編修了中國古代類書之冠的《永樂大典》。

為開展對外交流﹐擴大明朝的影響﹐從永樂三年起﹐朱棣派鄭和率領船隊七次出使西洋﹐所歷三十餘國﹐成為明初盛事(見鄭和下西洋)。永樂時派使臣來朝者亦達三十餘國﹐中亞的帖木兒帝國也與明朝多次互派使者往來。浡泥王和蘇祿東王親自率使臣來中國﹐不幸病故﹐分別葬於南京和德州。四年朱棣派兵征安南﹐次年安南內屬﹐於其地設交阯布政使司。

永樂時全國範圍階級矛盾相對緩和﹐但由於國家支出過大﹐賦役徵派繁重﹐使有些地區發生了農民流亡與起義﹐十八年山東發生的唐賽兒起義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一支。

二十二年朱棣死於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葬於長陵﹐廟號太宗﹐嘉靖時改成祖。

2005-11-12 14:57:3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查無此人 5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