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2003年杜鵑颱風「發掘」的太麻里舊香蘭遺址,是哪個時代遺址?特色為何?

2005-11-11 07:30:52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2 個解答

太麻里舊香蘭是屬於三和文化,年代在卑南文化之後,相當於距今兩千年前的鐵器時代。太麻里舊香蘭遺址特色:石棺都有「複體葬」現象,而且有完整的「覆面陶」還有素陶陪葬品。 此處遺址尚未進行深度開挖,但從被海水沖刷的海岸現狀,考古人員即可明顯看到石屋遺跡以及文化層,判斷它屬於兩千年前的鐵器時代遺址。  台灣史前館研究員李坤修率助理到舊香蘭遺址展開挖掘,發現沙灘上有多處裸露板岩,針對其中三具先展開挖掘工作,沒多久就浮現出長度從一百七十八公分到一百八十公分不等、寬度卅到卅五公分不等的長方形石棺,保持得相當完整,接近傍晚時,棺內即浮現骨骸,並取出八個素面陶陪葬品。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具石棺都有複體葬的現象,而且有完整的「覆面陶」。  李坤修說,複體葬也就是同一棺木有兩具以上骨骸同葬,這種葬法在卑南遺址及其它遺址並不少見,不過,與眾不同的是,過去發現的複體葬均為不同骨骸的頭腳均以相同方向擺放,但這裡則是方向互異。  李坤修說,複體葬動機是什麼,至今還無定論,有可能是出自於板岩難尋,同葬可節省物質資源,但也可能是出自特有風俗。至於覆面陶是蓋住頭部,過去也曾發現,但其意義何在,也無一定解釋。  除了三具已確認的石棺,現場還散布了多處板岩,可能也是石板棺,但需進一步開挖後才能確認。  李坤修說,此處原本埋在海岸地表約五公尺處,經海水倒灌沖刷,光是現狀即可明顯看出完整的聚落型態,文化層已在沙灘之上,其中散布難以計數的破陶片,這些應屬於生活陶器。此外,現場也有石板屋的基礎及石柱遺跡。  綜合昨天的發現,李坤修及傍晚到現場勘查的史前館館長臧振華均判斷舊香蘭遺址屬於三和文化,年代在卑南文化之後,相當於距今兩千年前的鐵器時代。http://www.epochtimes.com/b5/3/9/17/n377021p.htm

2005-11-11 07:39:5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清仔 7 · 0 0

兩千年前 台灣已有鑄銅工廠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台灣史前文化遺址,過去無一處能證明與當今原住民有直接的文化關連,歷經十四個月挖掘的台東縣太麻里舊香蘭遺址所出土文物有百步蛇圖騰,考古學家推斷這處兩千年前的遺址與現代原住民的文化關連相當明顯,對於建構台灣原住民文化脈絡極具重要性。更值得注意的是,舊香蘭遺址是國內首度發現用以製造青銅器、鐵器的「模具」,考古學家據以推斷台灣原住民早在兩千年前就有如同工廠大量生產的工藝文明技術。

  台灣史前文化遺址相當豐富,但包括卑南文化遺址在內,幾乎沒有任何出土文物能直接證明史前人類與現代原住民的關係,卑南遺址到底是哪一族的祖先,考古學家至今尚未論斷。

  前年九月間因杜鵑颱風大浪沖刷海岸而自然出土的舊香蘭遺址,從當年底開始搶救挖掘,歷時十四個月,負責考古計劃的史前館助理研究員李坤修昨天向台東文化局提出期末報告,說明此遺址在台灣史前文化上的重要發現。

  李坤修說,現代原住民中的排灣族及魯凱族以百步蛇為最重要的圖騰,這個圖騰在舊香蘭遺址的出土文物中出現不少,碎陶片中紋飾有相當多的百步蛇圖形,包括卑南遺址在內的國內遺址,未曾發現過百步蛇圖騰的紀錄。

  此外,出土了不少琉璃珠,跟現代原住民的工藝也有密切關連。李坤修據以推斷,舊香蘭極有可能是排灣或魯凱族人的遺址,是當前最有證據證明推論台灣原住民歷史的遺址。

  在舊香蘭與現代原住民文化搭上線後,將可再經由後續研究找出舊香蘭與更早以前的遺址的文化關連,對建構台灣原住民完整歷史有相當重要地位。

  李坤修說,舊香蘭遺址的年代,比屬新石器時代的卑南遺址還晚,介於新石器時代邁入鐵器時代的兩千年前,在這個文明中發現的模具是國內遺址首見,砂岩成份的模具可製造出銅鈴、刀柄,及鐵器、耳飾、琉璃珠等等,而且構造相當精密。

李坤修據以推斷舊香蘭遺址時代,台灣原住民已擁有相當純熟且可大量製造的工藝技術,舊香蘭可能是工廠所在地。

李坤修說,國內遺址過去也曾出土青銅器,考古學家都推測這些青銅器是外來的,但模具的出土足可推翻這種看法,但以模具精密程度來研判,模具技術有可能是外來的,也有可能是在更早以前台灣就有模具技術,所以發展到舊香蘭遺址時代才會這麼純熟。

2005-11-11 07:36:3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3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