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之意為:
(A)經過(B)竟然(C)擁有(D)大概。

2005-11-11 07:02:33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2 個解答

如果是妳所列的四選一,那麼我選(B)竟然
但若直接就翻成「竟然」還是不好.必須翻出他整句的意思才行。
「曾」在這裡有「乃」、「竟」、「居然」的意思.
意謂若從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觀點來觀看天地(「其」→代下文的「天地」,這是罕見的古文形式,我是在教秋水時才發現的:先寫代名詞,再寫所代詞的句式--一般都先寫所代詞(具體詞),再寫代名詞呢。),則偌大的天地竟然也不能存在於一瞬之間--即無法瞬息不變也.(連瞬息間的存在也不可能了;存在,有固定不變的意思,即與「變質」「質變」或「變量」相對而言。如謂「我倆愛情長『存』」,則指其「不變」也。)

蘇軾此句,實則脫胎於《莊子‧秋水》,其言曰:
   北海若曰:「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以差觀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知天地之為稊米也,知豪末之為丘山也,則差數覩矣。以功觀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則萬物莫不有;因其所無而無之,則萬物莫不無——知東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無,則功分定矣。以趣觀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則萬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則萬物莫不非——知堯桀之自然,而相非,則趣操﹝40﹞覩矣。」

可見蘇軾是模仿這裡莊子的句法,其中「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等句即東坡所本(莊子這裡的「其」,也是代指其下的「萬物」),只不過他把莊子這裡的「大」「小」「有」「無」....等等,統用一個「變」字來囊括了。這也證明了東坡為文,確實有本於莊子,也證其所言習於國策、韓、莊、孟等文而有得者為不虛也。


ps.其實選"(D)大概"來翻,於語意亦可通,其意則為:

  若以無時不變的觀點來看天地,則天地大概也沒辨法「長」存於一瞬間。

但較沒有「訝異」「出乎意表」的味道.反而有一種默認或悟道的感嘆吧。

so . 不論怎麼翻(二義均讀為陰平聲 ㄗㄥ zeng),二者均有今天(地)非昨天(地),此瞬間已非前剎那的領悟。可以參見東坡自己的「夜半真有力」(〈寒食雨〉詩,亦用莊子一書的典故)

自 我 來 黃 州 ,  已 過 三 寒 食 。
年 年 欲 惜 春 ,  春 去 不 容 惜 。
今 年 又 苦 雨 ,  兩 月 秋 蕭 瑟 。
臥 聞 海 棠 花 ,  泥 污 燕 脂 雪 。
暗 中 偷 負 去 ,  夜 半 真 有 力 。
何 殊 病 少 年 ,  病 起 頭 已 白 。
http://cls.hs.yzu.edu.tw/cm/bin/poem_showlist.asp?sPoem_ID=00001124
http://cls.hs.yzu.edu.tw/cm/index.htm

從科學的觀點來看,不也如是乎?人為什麼為老?會死?不也是一天天,一瞬瞬地老去、死去麼?只是夜半有力者負之走(不用太精密的儀器都量測得出來),人們的六識往往得到以年為單位的長度才能感知也,故方有三十不若二十郎,五十猶恨青春老的後知後覺也。

2005-11-11 09:39:4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任真 4 · 0 0


請看高中國文課本,裡面有教過
好像是高一的,蘇轍的文章,名字有點忘記了。

2005-11-11 07:04:1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3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