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宋濂  送東陽馬生序"的一文的翻譯?(
如題
最近要考試
怎麼找都找不到
有誰找到的呢

2005-11-10 11:34:09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4 個解答

〈送東陽馬生序〉翻譯/宋濂我從小就酷愛讀書。家裡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去向藏書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寒冷的冬天裡,硯台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仍然不敢懈怠、偷懶。抄錄完畢,親自走送還對方,不敢稍微超過約期。因此人們大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能夠遍讀各種書籍。成年以後,更加地仰慕聖賢的學問;又害怕自己無法和大師、名人交往,我曾經跑到百里之外,向一住同鄉前輩請教經書裡的道理。那位前輩道德很高、名望很大,弟子們生多得擠滿了整個房子,對待學生從來沒有稍稍溫和過。我站在他身旁、待候著他,提出疑惑、向他請教道理,俯下身子、傾耳聆聽;有時候遇前輩發怒、呵斥,我的臉色更加恭敬,禮貌也更加週到,不敢說一句話來頂撞他;直等到他高興後,才再度向他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終也聽到了一些收獲。當我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背書箱、拖著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回到旅舍,四肢僵硬、動彈不得,書僮拿著熱水讓我浸泡,給我蓋上大被子,慢慢地才暖和起來。我寄住在旅舍,每天兩頓飯,從沒享受過鮮魚肥肉的好滋味。別的同學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紅纓珠寶裝飾的帽子,腰間繫著白玉環,左邊佩戴寶刀,右邊掛著香囊,光鮮亮麗好像神仙一樣;我穿著破破爛爛的,和他們相處在一起,絲毫沒有羡慕的念頭。這是因為我內心有值得快樂的地方,所以不在意吃飯、穿衣服跟不上人家。我求學的辛勤和艱苦就是像這個樣子啊!現在我雖然年老昏亂、沒有什麼成就,仍然辛運地當官任職,承蒙天子的恩寵,追隨在三公九卿的後面,天天陪侍聖駕,作為皇帝備詢的顧問,天下人也都稱揚著我的姓名,何況才幹在我之上的人呢?現在諸生在太學裡讀書,天天有朝廷供給的公糧,年年有父母寄來的衣服,沒有挨餓受凍的憂慮;坐在大廈底下讀著詩書,不再有奔走的辛勞了;有司業、博士做老師,沒有問了不告訴、求了得不到的事情了;凡該有的書,都已搜集在這裡,不必像我那樣親手抄錄,向別人借書然後才讀得到。如果有學業不夠精進,修養沒成功,那麼若非天資低劣,便是不如我這麼專心罷了。那裡是別人的過失呢!東陽的學生馬君則,在太學讀書已經二年了,同輩的人都誇他優秀。我到京師時,他以同鄉晚輩的關係來晉見我。寫了一篇長信來當見面禮,信裡的文辭很暢達。我和他討論學問,他的言談溫和臉色平夷;他自己說少年時讀書很用心。這可以說是很會求學的了!他現在要回家去省親,因此我把求學的困難告訴他,如果有人說我這是勉勵同鄉讀書,這正是我的用意;如果有人說我這是向同鄉誇耀自己際遇暢順、榮升大官的話,那怎能算是了解我呢! 參考資料http://www.ocit.edu.tw/~mary/service/019.doc

2005-11-10 11:36:0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1 0

我覺得我喜歡夢雪的整理耶
也感激東廠九千歲的原文
真感念文中所訴之學習經驗
更懷念經驗並閳述課文的那年之教學
這篇古文銜接古今文銜接得很好
令人眼睛一亮
當中師生的情誼令人嚮往

2010-03-27 05:37:4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東流 7 · 0 0

〈送東陽馬生序〉
「君子贈人以言」,初唐以降,文士在送別時,常以詩相贈,而有些人會為所贈之詩作序,稱為「贈序」。序體是源於序跋類,姚鼐《古文辭類纂.序目》說明其性質為:「以推論其本原,廣大其義。《詩》、《書》皆有序」。到了六朝餞別讌集所作的詩連篇累帙,於是請名家在詩前寫序,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作意仍未改變。後來只寫文而無詩的情況增加,且在序中除表達惜別忠告的心意外,甚至有大放厥辭的議論,這與序的原義產生差距,後人仿效蔚成風氣,姚鼐特地將它從序跋類獨立出來,定名為贈序類。本文即是一篇贈序。

  東陽馬生,是指馬君則,根據明朝制度,凡舉人、貢生、生員等皆可入學國子監。國子監相當於古時太學。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任職於京師,馬生則已在太學二年,他以鄉人子的身份拜謁宋濂,謂將歸見其親,所以宋濂便作此序文來送行慰勉。

  本文以勤(勞)、艱(難)主題分起,運用雙起雙收的寫作手法。文章一開頭,用勤字起筆,以順序的筆法敍述,描述自己勤勉向學的經過。「嗜學」二字即是本篇文眼,全文承繼嗜學這個主軸開展。宋濂因為家貧,卻樂於為學,也因此在求學的歷程中相當艱苦:他由「無從致書」到「抄書」,最後「遍觀群書」,付出過許多的辛勞。如本段以「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的實際狀況,來描繪天寒地凍的情形,外在環境惡劣,並沒有使作者產生惰性。接著是從「苦無名師引導」,到「步行百里外從師」,不僅要恭順「俯身傾耳以請」、要忍耐「不敢出一言以復」,還需要察言觀色,如此小心翼翼才有機會聆聽老師的片言隻字,過程的辛苦,只為了求得更多知識。

  第二段即是承「嘗趨百里外」而來,寫其從師之艱。本段分別從行艱、食艱、衣艱等來分論:首先敍述行之艱苦,寫其從師「負篋曳屣」,並行於深山巨谷中,其天候狀況則是「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造成自己「足膚皸裂而不知」,甚至「四支僵勁不能動」,要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後敍其食之艱困,寫其寄居旅館時,「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最後敍衣之艱難,寫其同學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佩容臭」,反襯自己卻「縕袍敝衣」。但自己處於其間卻「略無慕豔意」,因為其「中有足樂者」,所以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從其中可見其嗜學之深。

  第三段則轉寫現今諸生於太學時的情況,對比自己當年求學的艱苦。現今的太學生在學校的生活在食方面,「縣官日有廩稍之供」;在衣方面,「父母歲有裘葛之遺」;在住方面,「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在從師方面,「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在書籍方面,「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依這種種敍述來看,現今的學生遠比自己求學時所面對的艱難環境要完美多了,於是作者語重心長的說出「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主要的用意即是勸勉馬生,因為現在的求學之路遠比自己當年要舒坦,故更應有一番成就,倘若學有不成,則是其心不專之故,並不能怪罪他人,字句透露的諄諄之意,溢於言表。

  最後一段以雙收的方式結尾,與前兩段寫為學之勤、為學之艱相呼應。在本段中,點出作者與馬生的關係,頭緒清楚,意圖鮮明,因為馬生「以鄉人子謁余」,所以自己才寫這篇文章相贈。因為馬生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可以說是善學者,所以才特地撰寫這篇文章,來告訴後輩從前為學的艱難,再次點出本篇的主旨「勞」與「難」。作者擅用換字技巧,從開頭的「勤」、「艱」,到結尾之「勞」、「難」,無一字重覆,卻令人體會其用心良苦。末尾四句更是語重心長,言己之志,即是勉勵鄉人以學為志,並非有意「驕鄉人者」,道出長者對晚輩的殷切期望。

2005-11-10 11:57:10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原文:
    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
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
因得偏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
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
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忻悅,則又請焉。故余雖
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
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
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
之勤且艱若此。……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
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譔長書以
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怡;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
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知。……
大意:
   (一)自「余幼時即嗜學」至「卒獲有所聞」
     記敘余幼時借書求師的(嗜學)經歷。
   (二)自「當余之從師也」至「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舉例)說明余(從師求學)之勤且艱。
   (三)自「今諸生學於太學」至「豈他人之過哉」
     說明今日求學環境之優於前也。
   (四)自「東陽馬生君則」至「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說明寫作本文的緣由(在嘉許東陽馬生善學)。
主旨:(藉余幼時求學之艱)說明為學必須心專(始能業精德成)。(篇末(三))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序:贈序);內容為論說文。

2005-11-10 11:35:49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