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中國武術中的「意識導引」重不重要?有沒有用?還是都為故弄玄虛?「精神導引」與「意識導引」是否就如同「凌空勁」和「隔空打牛」這樣的東西,屬於宗教及神秘領域,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而跟武術沒有太大的關係?※ 注意!本問題僅供習武同好交流討論。嚴禁哈拉、八卦、攻訐謾罵或廣告宣傳…等。   ※ 凡與題文不符、轉貼他人及網路文章、籠統含糊或大量使用注音文之回答,一律不給分!

2005-11-09 09:31:47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運動 武術

3 個解答

這題我也想放意見欄的,意見不夠用,只好放這‧

初學習武想要體會一些重點的注意要領當然也要有「意識導引」,有意識的想像「鬆」,想像地心引力,想像衣架子,自然而然比較容易達到「鬆」的感覺‧
練久了習慣成自然,潛意識的「鬆」取代了有意識的「鬆」,就隨時隨地都能「鬆」了‧跟開車一樣,我開車習慣不好,常思緒亂飛,一回神,已經開到家了‧武術練久了亦然,對手一動,自然跟著動,想都不用想‧

補充:
樓下的EYu兄似乎對「意識導引」有很深的成見,個人淺見是認為「意識導引」是相當優秀的輔助教學法‧畢竟有些功架以及「勁」運用時的感覺很難三言兩語就能傳達給學生了解‧這時透過一些類似的情境想像,能幫助學生更快掌握動作的標準規格以及勁力的運用‧例如空手道訓練進步出拳時,為了糾正學生有身體上下起伏的問題,會要求學生想像頭上頂著天花板‧在拉筋時想像肌肉是蒟蒻,能幫助學生放掉抵抗的肌力‧在指導某些需要用到腕部脆勁的掌部動作時,我會告訴他們,就像是騎機車時用手轉動手把加油的感覺‧這類的想像,我認為也是屬於「意識導引」的教學法‧「意識導引」又不限於內丹修練專用(我並不是氣功師,故並不敢評論內功的修練法門)‧西方的運動教學也常會使用這類想像的誘導教學‧高爾夫球打木桿,教練說有「送」的感覺,打沙桿則用「鏟」、「切」的感覺‧但兩種打法的揮桿動作幾乎完全一樣,從外型來看差異並不多‧

如你所言,練個幾萬次,學生自能體會「鬆」的感覺‧但也許學生第一次有「鬆」的感覺時,已經是練了千百遍才體會到‧善用「意識導引」,我相信可以更快就體會到「鬆」的體感‧也許你天資聰慧,不需要想像就能立刻掌握到所學的技術要求‧但我過去在指導空手道學生時,卻覺得這類教法對很多學生都很有效果‧

要傷人,要剋敵致勝,本來就不需要天人合一之類的境界‧沒練過武的人,有幾分力氣照樣可以打到你內傷‧這種論點似乎與「意識導引」的教學法沒關連‧

2005-11-09 13:15:4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人有感覺,人的喜怒哀樂、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動作的指令、病痛等等,都是因為感覺。可以說,人是靠著感覺在生活的。現在練武練意就是說要把注意力放在這些感覺上,用這些感覺引導自己做正確的動作。其實每個人都會。不用特別去學書本上的知識。
隔山打牛、凌空勁只是若干不肖武棍誇大其實,藉此自抬身價的工具罷了。和「意」無關。
另外有用氣功治病的,也講意識導引,其療效尚待驗證,目前仍屬未知領域。

2005-11-09 11:12:4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意識導引」是很重要的!而「意」在中國武術中有所謂的「用意不用力」、「心之發動曰意」、「以意摧形、以形追意」、「意氣勁發」等,在東方武術的運用上有「陳太的纏絲勁」、「大東流的揚手訓練」、「八卦掌形的虎口圓撐」、「形意拳的五行拳意」等,都有所謂的「意識導引」,以意引氣、以氣引勁、故勁氣如流水、收發全憑意!!我認為「精神導引」跟中國武術的「意」應該沒有關係,因為「武術的意」是身體跟精神契合後所產生的「自發性」,而「精神導引」跟身體層面沒啥關係,而所謂「凌空勁」、「隔山打牛」之法,就有點不切實際了!補充:曾跟板上網友「Rusco」討論過「無拍子」、「無架子」的問題,所以我認為要拿出來講一下,Rusco認為「無拍子」、「無架子」是一種將彼此間的互動視作為「自然的動作」,在自然的動作下能自由自在的作任何應對(不設限、不設框架),這就符合中國武術的一段名言「有形有意皆是假、拳到無心方為真、有招有式打不痛、無影無形最傷人」,當中也有提到「意」,但是他的「意」乃是屬於「無意」,這就跟「意識導引」作衝突了嗎??我認為應該沒有!因為「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意是真意」。

2005-11-09 10:51:0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