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我們常說智慧智慧, 聽起來有點抽象,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有什麼解釋方法或定義嗎?那有智慧的人和沒有智慧的人差別在哪裡??

2005-11-09 06:46:52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5 個解答

智慧讓人逾來逾[樂定安明愛],没有智慧的人逾來逾[苦惱憂暗漠].

2005-11-21 15:34:30 補充:
〔樂定安明愛〕是行者的覺受,
覺得身心〔快樂安定心安光明愛心〕,
〔苦惱憂暗漠〕也是行者的覺受,
覺得身心〔不樂煩惱不安不光明冷漠〕。

2005-11-14 14:15:3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walk 7 · 0 0

就『佛法』而言,有智慧者,則能:

(一)【善解無我】。謂若菩薩以正慧觀察色受想行識,觀彼色時色生不可得,集亦不可得,滅亦不可得;受想行識生不可得,集不可得,滅不可得,彼勝義諦不離世俗諦,若勝義諦若世俗諦,彼二自性但有言說,假名而無實體,菩薩雖如是觀,亦不以此緣棄捨諸行發勤精進,為諸有情成利益事,如救頭燃及如燒衣,是為菩薩善解無我。

(二)【善知業報】。謂若菩薩作是伺察,今此世間合會之相,猶如幻化自性皆空,若於情非情中著於我執,彼等有情由是不能覺了正道,而彼有情作如是念,若無我無有情壽命蠕動養者,即無善不善業而可表示,誰為受者,無實有情業報可得,菩薩雖復如實了知無實有情,而亦顯彰善惡業報,菩薩以其正慧如實了者,是為菩薩善知業報。

(三)【善了有為法】。謂若菩薩於有為法中,以其正慧能善覺已,乃作是念,此有為法,而無暫停念念流動,猶如露滴及如澗水迅流不住,豈有智者,於此等法中而生取著及起愛樂,若樂境謝時或生憂戚,由此因緣,是故深生厭離樂求寂滅,是為菩薩善了有為法。

(四)【善知輪迴流轉】。謂若菩薩作是伺察,今此世間合會之相,無明暗蔽輪迴相續,皆由愛繩所繫縛故,愛故生取由取因故善不善業諸行造作,以彼善不善業行起作故,有有相續,有故有生生故老死,由死法故憂悲苦惱隨起纏縛,如是即一大苦蘊集,而生死輪相續流轉,猶汲水輪宛轉上下,菩薩以其正慧於此等法如實了知,是為菩薩善知輪迴流轉。

(五)【善解輪迴出要之法】。謂若菩薩作是伺察,若無無明即無行,無行即無識,無識即無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無生即老死憂悲苦惱等法,皆悉斷滅,菩薩以其正慧,於此等法如實覺了,是為菩薩善解輪迴出要之法。

(六)【善解聲聞緣覺乘法】。謂若菩薩作是伺察,此法得須陀洹果,此法得斯陀含果,此法得阿那含果此法盡漏斷諸有結,不受後有究竟涅槃,得阿羅漢果,此法得緣覺果如犀一角,菩薩於如是等果,以其正慧如實了已,然亦不於彼法之中而為取證。何以故?菩薩作是思維,我攝受一切有情作子吼,我應為彼一切有情,於生死曠野險難之中與作救拔,我今不應獨出生死,菩薩起是行願堅固是為菩薩善姐聲聞緣覺乘法。

(七)【善解大乘】。謂若菩薩於諸學門能善修學,然於學時而不可得,菩薩雖於彼相不可得故,亦不以彼因緣墮於斷見,是為菩薩善解大乘。

(八)【善能遮止魔業】。謂若菩薩於一切處,常離惡知識亦不至惡國,復不親近修習外道典籍,於一切處而常遠離世間利養供給等事,及餘煩惱等障菩提道者而悉除遣,即起對治破壞之法,是為菩薩善能遮止魔業。

(九)【具無顛倒慧】。謂若菩薩於世間一切文論典章諸事業中,悉以勝慧引入修學,菩薩學者,但為成熟諸有情故,不為知識名稱所欲等事,不顯己德,謂以如來法律,是為最上最勝言說具大威德,由顯如是勝功德故,精勤修學終不墮外道邪見,是為菩薩具無顛倒慧。

(十)【具無等慧】。謂若菩薩於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諸有情中,無與菩薩智慧等者,而菩薩慧中唯除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智慧最勝,世間天人魔梵眾中無復過上,是為菩薩具無等慧。

2005-11-10 15:27:2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果前 7 · 0 0

善知識,惠能大師對智慧的說法,紀錄在六祖壇經。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當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般若,這裡是論實相般若,實相無相,是指「覺」起用,且不取於相而「如實知」(明辨也),並落實在生活行為上達諸法如義。所以才說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若我們一取相即被自己的觀念所綁,取法相即被方便法所套住,這種現象即稱一念愚,即般若絕。當被習性套住時,裡面自己知道「怎麼我又這樣了!」的那個「知道」,就是一念智,即般若生。般若是「能、覺」起用的狀態,當世人落在外相的能量、本事(神通)上的時候,是不識真空。反被自己的本事或習性套住了。這些人不知智慧是「能」,卻抓著自己的電風扇到北極,抓著自己的電熱器到赤道,只見外相,不識真空。若真知自性是能,起用即覺,以至諸法如義,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住、不捨,亦不染著。在世間為標月指。

2005-11-09 13:25:02 · answer #3 · answered by 生命愛徒 7 · 0 0

佛教的智慧在於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2005-11-09 07:34:17 · answer #4 · answered by 楞嚴咒 6 · 0 0

則 為 如 來 以 佛 智 慧 , 悉 知 是 人 , 悉 見 是 人 。 為 者 , 被 也 , 讀 去 聲 。 此 句 約 事 相 言 , 有 二 義 。
( 一 ) 智 慧 , 是 光 明 義 ; 知 見 , 是 護 念 義 。 謂 是 人 深 契 佛 旨 , 蒙 佛 加 被 也 。
( 二 ) 謂 是 人 功 德 , 惟 佛 證 知 。 除 佛 智 慧 , 餘 無 能 悉 知 悉 見 者 。

總 而 言 之 , 人 能 受 持 讀 誦 此 經 。 若 約 理 而 言 , 其 無 明 , 則 受 真 如 之 薰 。 ( 為 如 來 。 ) 其 知 見 , 則 受 佛 智 之 薰 。 ( 以 佛 智 慧 悉 知 悉 見 。 ) 故 約 事 而 言 , 皆 得 蒙 佛 如 來 加 被 , 皆 得 成 就 無 量 無 邊 功 德 。 而 曰 知 之 悉 , 見 之 悉 者 , 顯 其 決 定 成 就 也 。

2005-11-09 06:58:17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