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詩經跟論語的簡介還是有網頁可以找的拜託各位大大可以告訴我一下我怎麼找都找不到拜託拜託各位大大
2005-11-07 08:21:14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論語=>
http://www.trustme.idv.tw/kun/lunyu.htm
http://www.hhsh.tnc.edu.tw/~hoitse/fbse.htm
論語簡介
‧作者: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
‧語錄體之祖。
‧孔子學說的代表文獻。
‧秦火後漢有今文魯論、齊論與古文古論。
‧其主旨以仁為中心。
‧今本論語乃張侯論共二十篇,分上下論各十,
起於學而,終於堯曰,計五百零八章。
詩經=>
http://home.kimo.com.tw/wing1409/content1.htm
http://sokamonline.com/C-Lit/myth2.cfm
詩經簡介: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先秦時代稱“詩”或“詩三百”,
到了漢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儒將“詩”奉為儒家經典,此後遂稱《詩經》。
《詩經》共收有詩三百零五篇,分為三部分,即風、雅、頌。
關於“風、雅、頌”的分類標準,歷來有不同的看法,
其中最有影響的約有三說:一是認為按詩的作用分的,
以《毛詩序》作代表。認為《風》是用委婉曲折的
方法進行諷諫,《雅》是用正言陳述王政的興廢,
《頌》是用歌舞來形容周王的盛德。
晚近學者多持第三說。從內容上看,
《風》多風俗詩與諷刺詩,比較全面地反映了
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愛情,婚姻,
兵役勞役之苦,生產勞動情景以及對貴族統治者
貪婪殘暴淫逸的揭露等。《雅》有小大之分,
一說是按內容分的,一說是按音樂分的。
《小雅》中較多是反映社會危機的政治詩,
其次是描寫貴族宴饗的樂歌,只有少部分來自民間。
《大雅》主要是歌頌先王功德及反映周族歷史的詩。
《頌》則多是宗廟詩歌。
《詩經》中的詩時代跨度很大,
最早的《周頌》和《大雅》的一小部分
產生於西周前期,《小雅》、《大雅》的大部分
及《風》中的少數篇章,產生於西周後期。
《風》中的絶大部分及《商頌》、《魯頌》產生較晚,
約當東周春秋中葉。故《詩經》中的詩產生於
從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公元前五世紀上下五百多年的時間裏。
《詩經》產生的地域相當廣闊,包括北至黃河南至
江漢流域的廣大地區。十五《國風》分佈區域,
大致在今陝西、山西、山東、河南、河北、湖北的北部。
《大雅》、《小雅》主要產生於西周的首部鎬京和
東周都城洛邑地區。《周頌》產生於鎬京,
《魯頌》產生於西周的首都鎬京和東周都城洛邑地區。
《周頌》産生於魯國(今山東曲阜),
《商頌》產生於周時的宋國。
關於《詩經》的來源,古代文獻記載周代設有
采詩的專官“首人”或“行人”,專門負責從各地收集民歌。
《漢書.藝文志》:“孟春之月,行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詩,
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
”又“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
自考正也。”古代文獻又記載古有獻詩、陳詩之俗。
關於《詩經》三百零五篇的編訂,古有“孔子刪詩說”,
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
“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儀,
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凡三百五篇。”
但從唐孔穎達以後多對此懷疑態度。
晚近學者多認為《詩經》的整理、
編訂者當是周之太師和樂工們。
關於《詩經》的藝術表現手法,傳統的有賦、比、
興之說,宋朱熹《詩集傳》: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賦就是平鋪直敍,直接表現。
《詩經》中運用賦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有的全詩用賦體,有的章首或首章起興,
下皆用賦體,有的篇中雜以比句的描寫。
“比”是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不同形式。
《詩經》中的比喻,大都是個別的、局部的,
又以明喻居多。也有通篇為比者,多為借喻。
“興”是先借助他物作為詩的開頭,然後再引出下文。
這又有兩種情況:一是興句與下文有關,
往往同時又起比的作用,一是興句與下文無關,
或聯系不明顯。總的來說,《風》詩以抒情為多,
比興擅長,《雅》《頌》則多敍事又夾以說理,
賦的手法較多。除了“賦比興”之外,
結構和語言上的複疊形式也是《詩經》很突出的特點。
結構上的複疊主要表現為詩章的複疊,
這在《風》詩中體現尤為明顯,複疊的詩章增強了抒情的效果。
語言的複疊主要表現為疊字的運用,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和音樂美。
《詩經》的流傳很早已開始,秦滅以後,
漢代傳詩者有四家:魯人毛亨、趙人毛萇所傳稱為毛詩,
燕人韓嬰所傳稱為韓詩,魯人申培所傳稱為魯詩,
齊人轅固所傳稱的齊詩。東漢以後,毛詩影響日漸擴大,
其他三家遂至逐漸衰落以至亡佚。
《詩經》通行的注本有東漢鄭玄《箋》,
唐孔穎達《正義》,宋朱熹《詩集傳》,
清陳奐《詩毛氏傳疏》,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
姚際恒《詩經通論》等。
2005-11-07 08:30:1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Amlee * 7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oozoo201409150.pixnet.net/blog
2014-09-22 03:29:0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