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莊子有那三種表達思想的語言形式?

請以養生主一文舉文例說明(可有可無)

技進於道的三種歷程為何?

請舉文例說明之(可有可無)

2005-11-05 18:25:03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3 個解答

重言
卮言
寓言
詳可參查教育部國語辭典
http://140.111.34.46/dict/


卮言、重言、寓言出自莊子寓言篇,其一開卷即云: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妳可去參考參考。
若以養生主為例,則愚意以為庖丁解牛、公文軒見右師、老聃死,秦失弔之...等屬寓言,第一段生也有涯語為卮言,至於重言,只要是他有引用到有分量的古諺或格言,應該都是吧。 (養生主好像沒有看到,倒是近來學教秋水,看到幾則,如:『聞曰:「道人不聞,至德不得,大人無己。」』--這是匿名引重言之例,即沒有明言是哪個高人所說,但即重言論述法之一實例也。有時候他會引老子的話吧(但不是講老子(老聃)的故事,如養生主那則,那是寓言,不是重言。)又如天道篇有:
   夫子曰:「夫道,於大不終,於小不遺,故萬物備.廣廣乎其无不容也,淵乎其不可測也.形德仁義,神之末也,非至人孰能定之!夫至人有世,不亦大乎!而不足以為之累.天下奮而不與之偕,審乎無假而不與利遷,極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遺萬物,而神未嘗有所困也.通乎道,合乎德,退仁義,賓禮樂,至人之心有所定矣.」
亦屬重言式(重,唸重量的重,郭慶藩集釋則主張唸重複的重。但如照其「家世父」所說,那麼重言和卮言的分際會變得模糊多了,是以不取。--參見王孝魚點校本,卷9上,頁947,臺北:世界書局翻印本,下冊)

卮言多是指莊子自己的論述話語,重言則藉重有力人士的轉述。寓言則和今日寓言故事的寓言意思相同。大抵如此。

至於技進於道則主要是由養生主中庖丁解牛的故事而來。庖丁對文惠君言:「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即此語所本。我用技進於道查四庫(迪志文化公司出品,國家圖書館可免費查),發現這四字成了用來形容人們技進於道的恭維用詞,即其「技」已出神入化,不再只是人為的「技」而已,已經可以進於巧奪天工的「道」了。 (ps.這可能就是為何茶道要叫「道」(或藝),而不叫茶技吧,而茶道也比茶藝(技)來得好聽、高級的緣故吧,可能受莊子此處技進於道的思維影響呢。)
所謂「進乎技矣」「乎」者,於也,進乎技者,即謂超於技矣。較技更進一層,而進於道矣。

至於養生主的「技進於道的三種歷程」本例,即在此句:「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其中,良庖因為「歲」才更刀,故較族庖來得佳,屬第2層,而今臣(庖丁)則入於第3層了),此即其技進於道的三階段.其實不只如是,至於其後「善刀而藏之」方才契入第4階段,不唯能進可攻割牛隻,亦可退而善藏利器,有人說是善於韜養處世之技,而不唯善於折衝於處世之間也(參陳鼓應《莊子今註今譯》篇序,臺灣商務印書館民80.2十版,頁103).故「得養生焉」,非今之養生長壽義也,乃指一切明哲保生之謂也云.

2005-11-09 00:53:34 補充:
剩最後一天還沒有人補充好 咱家忙 先前只能簡略帶到,若真無能人.明天撥冗幫您用功一下來,在意見欄再見吧(如果不見偶再出現,即是忙到不行了--因為後天要考學生期中考口試咩.請原諒囉.)

2005-11-05 18:49:2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任真 4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oozoo09260.pixnet.net/blog

2014-10-15 11:50:5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我只能說很抱歉....
當我看到你補完的東西的時候...
我國文期中考已經考完了...
太慢了....

2005-11-09 18:35:2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