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平凡的熱帶海洋上會出現一種不可小看的力量。。。。。。。。颱風,那請問颱風是怎麼生成的?http://tw.club.yahoo.com/clubs/communication49typhoon/(颱風網站,有興趣者可加入喔。。。^0^)
2005-11-05 14:46:14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科學 ➔ 氣象
颱風是由熱帶性低氣壓發展而成,從生成到消滅或是轉變成為溫帶氣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初生期─在初生期內不過是一個很弱的空氣旋渦,直徑不足50公里,雲雨的範圍亦小,有的始終保持為一個低氣壓,不會加強,也有可能迅速消滅。 【二】成熟期─在成熟期內,中心氣壓降低,颱風眼和周圍之雲牆逐漸形成,中心附近之風力亦漸加大,而達到颱風之強度標準,範圍也擴大,可達500公里或以上。 【三】衰老期─當颱風移至西風帶或是陸地上時,通常範圍縮小,強度減弱,漸失去熱帶性低氣壓之特性而轉變為溫帶氣旋,或因摩擦及能量來源的水汽供應斷絕,很快地趨於消滅。 全球颱風生成的地區包括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可分為七個區,分別為: 1.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 2.北印度洋。 3.南印度洋。 4.澳洲北方海域。 5.南太平洋。 6.北太平洋東部。 7.北大西洋東部。 從生成地區之分布,發現與ITCZ之所在十分配合,在南、北緯5度以內沒有颱風生成,而且都是在溫暖寬闊之洋面上,因此可以得到颱風生成的條件為: 【一】距離赤道之緯度在5度以上,因為在赤道上沒有因地球自轉而產生之柯氏力,太近赤道地區之柯氏力太小,不能使風發生偏向,就不會有氣旋環流形成,風直接吹向中心,當然不能有低氣壓。 【二】颱風能量之來源為水氣,因此必定要在溫暖的海洋面上,才有充分之水氣蒸發,一般海水面的溫度不得低於26.5℃。如果太近陸地或附近島嶼太多,下層空氣易受摩擦而影響氣旋環流之形成,所以颱風必在寬廣而溫暖之洋面上形成。 【三】熱帶性低氣壓如要加強,所生之對流性積雲必定要能充分發展,所在初期垂直方向的風速必不可相差太大,以免破壞積雲之發展。 這是颱風生成之必要條件,再加上其他因素的配合,才能有颱風誕生。至今為止,颱風真正形成的原因,氣象學者仍未能完全確定,雖各有其理論解釋,但仍無定論。
2005-11-05 14:49:1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足夠的水氣附近的低氣壓影響溫度的效應都會促成颱風的產生
2005-11-05 14:47:1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WªN ± 7 · 0⤊ 0⤋
在熱帶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 高,海水容易蒸發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熱帶海洋上的空氣溫度高、 濕度大,這種空氣因溫度高而膨脹,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而赤 道附近風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發生對流作用,同時周圍之較冷 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升,如此循環不已,終必使整個氣柱皆為溫 度較高、重量較輕、密度較小之空氣,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熱帶低壓 」。 然而空氣之流動是自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就好像是水從高處流向 低處一樣,四周氣壓較高處的空氣必向氣壓較低處流動,因而形成「 風」。在夏季,因為太陽直射區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東南 信風越過赤道轉向成西南季風侵入北半球,和原來北半球的東北信風 相遇,更迫擠此空氣上升,增加對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 方向不同,相遇時常造成波動和旋渦。這種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相遇 所造成的輻合作用,和原來的對流作用繼續不斷,使已形成為低氣壓 的旋渦繼續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氣加快向旋渦中心流,流入愈快時 ,其風速就愈大;當近地面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秒17.2公尺時,我 們就稱它為颱風
2005-11-05 14:46:4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小銘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