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媽祖,王爺,土地公的相關資訊嗎?像是:傳說;由來.......等
2005-11-04 17:02:06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 神話與民間傳說
媽祖 媽祖本名林默娘,祖籍中國福建省莆田湄洲嶼,為一傳奇性的宗教人物。又稱天后、天上聖母等。是中國沿海地區人民普遍信仰的海神。從中國明朝開始,媽祖廟從中國走向世界,先到琉球,日本,然後到東南亞各國,例如澳門媽祖閣、馬來西亞吉隆坡天后宮、菲律賓隆天宮。隨著華人遠渡重洋到歐洲和美洲,這些地方也開始有了 1 生平簡介 2 歷代褒封 3 媽祖信仰在台灣 4 和台灣媽祖信仰相關的祭祀活動 4.1 媽祖生 4.2 迎媽祖 4.3 進香5 參考出處 6 參見 [编辑]生平簡介林默娘,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歿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享年28歲。媽祖之主要神跡是救濟海上遇難之生民。據傳,媽祖有隨從,千里眼、順風耳,能解救於千里之外的百姓民眾。 [编辑]無論如何,媽祖信仰事實上確實已經是台灣最普遍的一個民間信仰之一。由於最初的一批漢人是遠從大陸渡海而來的,所以保祐海上平安的神明 --- 媽祖,也就成為台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無論大庄或小庄、山村或漁村、鄉鎮或市街、港口或內山,都可看到媽祖廟。僅台灣一地,「就有媽祖廟510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39座,內建於明代的2座,建於清代37座」(中華人 nd)。台灣主要的媽祖廟有彰化鹿港天后宮、雲林北港朝天宮、台中大甲鎮瀾宮、台南市大天后宮、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竹南鎮後厝龍鳳宮。北港朝天宮和大甲鎮瀾宮和湄州祖廟結成至親廟。雖然媽祖信仰的起源地是大陸,但此信仰在大陸只是一個地方性質的信仰,然而,當此信仰傳到台灣以後,卻已經改頭換面而成為整個台灣島香火最盛的神祇之一,「『媽祖』在中國福建南方原是『出海媽祖』,只是漁民的守護神。但在台灣的媽祖已成『過海媽祖』,她在歷史上已成離開唐山的移民祈求平安到台灣的過海守護神。台灣媽祖可以說已紮根於這塊土地,成了一部獨立於中國媽祖之外的本土神明」(張德麟 2003,3)。這種見解,大致上已經成為當今不少台灣學者對於媽祖信仰的解釋(另見董芳苑 2003,61-4﹔史明 1992,31-2)。[编辑]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台灣中部小鎮大甲的「鎮瀾宮」,主神就是媽祖,該廟宇比照帝后建築,建五朝門媽祖生大甲鎮瀾宮每年在媽祖生日前則舉「大甲媽祖回娘家」的活動,讓信眾步行跟隨著媽祖神轎,從大甲一直往南走到北港。該活動參加者動輒十數萬人,隊伍迤邐數公里,可說是在台灣僅見的最大規模宗教活動。近年來改往新港奉天宮進香繞境出巡,路程更遠,人數卻更多。至於北港朝天宮的迎媽租,其熱鬧場面也與大甲媽祖出巡不相上下。每年開春之後,各地到北港拜媽祖的信眾便絡繹不絕。到了誕辰當天,湧進北港的信眾,更有如浪濤洶湧般,鎮日鑼鼓喧天,熱鬧的程度甚至到瘋狂的地步。大甲媽祖回娘家 北港朝天宮 鹿港天后宮王爺王爺,又稱千歲爺、王爺公,或冠以姓氏而稱某府千歲。 台灣民間對王爺的由來,傳說很多,其中比較盛行的說法是:相傳在唐代,也有說在明朝,三百六十位進士有池、李、朱、溫、蘇、吳等一○六姓奉旨巡行天下,宣揚皇威,不幸船翻溺斃,皇帝憫之,命地方官建祠祭祀。另一傳說王爺本為瘟神,祭祀王爺須造王船,上書「遊縣吃縣遊府吃府」,祭完送入大海,王船所到之處據說會發生瘟疫,居民恐懼,乃加崇祀,其後逐漸轉變,王爺遂由瘟神變而為驅瘟的醫神。後來演變成多為漁民崇拜而成為海神。 福德正神福德正神或稱土地公,土地公是管理土地之神。民間以其造福鄉里德澤萬民所以尊稱為「福德正神」 。客家人則和炙「伯公」。究竟「伯公」 是什么神呢?他原來就是「地神」 ,也就是一種 自然神。中國自古代起就已經祭地神了。人們為有土地才能夠生長五谷,有了五谷才能養活人類。對于土地漸漸的發生感謝之念后來便把土地視為神明。尤其中國以農立國,一般的人怎樣重視土地神,由此可猜想而知。台灣的神明崇拜中,伯公的信徒為數最多。由于他是專司土地的神,而土地與人民生計的關系,最為密切,他是地上農作物生長的神是牲畜旺盛的保護者。一般的人都經常祭拜伯公,祈求伯公的恩賜。諸如家人生病、兒女參加聯考男孩當兵、女兒出嫁、失物、車禍……不但是二月二日,八月十五日,除了商家初二、十六做牙祭拜伯公、伯婆外,一般農家都保持初一、十五拜伯公的習俗。至于逢年過節,伯公廟的香火更為鼎盛,家家戶戶都要准備祭品虔誠祭拜伯公。另外,在路旁或田畔、橋頭等地方,常可看到竹枝挾著一束金插在那里,這是要獻給該地的土地分,祈求保佑,免除天災地變。還有,在祭宗祠、掃墓、工程破土等,當祭祀開始之前,也總要先祭拜伯公、伯婆,叫做「祀后土」 一般墳墓旁邊往往都有一個「后土」或「福神」的石碑,那就是一種土地公,負責保護該地安寧。
2005-11-05 06:33:0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神明由來,參考網站 http://gis2.tccg.gov.tw/tai91-2n/origin_frame.cfm
http://www.t2t-travel.com/zm/fdzs.htm
1.媽祖:
天上聖母,俗稱「媽祖」或「媽祖婆」。據傳其前身姓林名默娘,福建省興化府蒲田縣湄州嶼人,默娘由於出生彌月不曾啼哭因而得名,七歲自謂有「默」之名,應有「靜」之心,便獨自過著窗明几淨的生活,八歲精通文章意理,十歲便經常焚香禮佛,朝夕誦經。二十三歲辭世昇天後,人們以其經常顯聖而加以奉祀,尊之為「通賢靈女」。宋代諡靈惠妃,元明封天妃,清康熙之後晉升天后。
又傳說林默娘在十八歲時曾以法術搶救其父親於狂風急浪的海上,並尋得其兄的屍體,而昇天之後亦常飛騰海上,救護世人,因此成為東亞沿海各國,特別是台灣海峽、東海、南海沿海各地,信奉最為普遍的航海神。
媽祖在明鄭時期,已在台灣立廟祭祀。施琅攻台,並將功勞歸於媽祖顯現神蹟,更使媽祖信仰受到清朝廷重視。不過,對於市井小民來說,媽祖底下所掌二十四司,其權能幾乎包含了所有生活事物,不管面對什麼困難,祈求媽祖保佑,似乎已經成為台灣不少民眾的普遍心境。也因此,媽祖幾乎可說是台灣民間信仰最為虔誠的神明,除了立廟祭祀之外,各地甚至還成立有媽祖的神明會呢。
2.王爺:
王爺,或稱「千歲」、「千歲爺」、「府千歲」,亦有稱之為「大人」,「代天巡狩」的。有關「王爺」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王爺究竟有多少位,一般的說法是為三百六十位,不過這也是根據傳說而得到的數字,至於實際的狀況,恐怕就無從考察了。(因字數限制無法詳載,網站中有更詳盡說明)
3.土地公:
土地公的來歷,實際上是綜合了古代君主所祭一天,地、社、稷」中的地祗和社、稷之神﹔本來天地之神,民間是不得祭祀的,大概是后來土地公出「自然神」進化為「人格神」,民間才為他雕像來崇拜。土地公由「自然神」進化為「人格神」,掌管一小地方,如一區、一里、一鄰之事,是個小劉,只能鎮壓小鬼怪,所以人們對土地公的祈求也不大。比方說希望他坐鎮在街頭巷尾,求「興利發財」而已。雖然只是個小神,但在他管轄地區內,也不能看輕他,俗語說:「得罪土地公,飼無雞」。就是這個意思。
台灣各地的土地公,真是多得無法計算,無論是走在街頭巷尾,田間鄉野,到處都可看到伯公廟,以斷定本省伯公廟之多,有如天上星辰,所以有「田頭田尾土地公」的俗諺。
台灣的諸神祭神中,對土地公的信仰,人數最多。事實上,民間對土地公祭拜的信念,也隨身時代背景的變遷而逐漸改變,土地神不僅是農人祭拜的神,由于他能使農人致富,而轉化為「財神」,目前的礦業、漁業、商業以及金融建筑業者,也都祭祀土地神,期望能從土地神的財富中,分享利潤。土地神的信仰意識隨著時代社會的變遷由司掌土地之神,而兼職財神成為現代社會各階層人士普遍祭拜的神明。(因字數限制無法詳載,網站中有更詳盡說明)
2005-11-04 17:26:4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妞妞 1 · 0⤊ 0⤋
媽 祖 的 來 歷 : 媽 祖 是 中 國 東 南 沿 海 和 海 外 華 人 供 奉 的 海 洋 保 護 神 , 又 稱 天 妃 、 天 后 、 天 妃 娘 娘 、 天 上 聖 母 等 等 。 太 上 老 君 封 媽 祖 為 「 輔 斗 昭 孝 純 正 靈 應 孚 濟 護 國 庇 民 妙 靈 昭 應 弘 仁 普 濟 天 妃 」 。 有 關 媽 祖 的 記 載 , 大 約 起 於 北 宋 。 媽 祖 原 是 都 巡 檢 林 願 之 女 , 名 默 娘 , 生 於 宋 太 祖 建 隆 元 年 ( 9 6 0 年 ) , 歿 於 宋 太 宗 雍 熙 四 年 ( 9 8 7 年 ) , 享 年 二 十 八 歲 。 林 默 娘 初 生 時 , 紅 光 滿 室 , 異 氣 氤 氳 。 由 於 生 而 彌 月 , 不 聞 哭 聲 , 故 名 之 曰 默 娘 。 林 默 娘 八 歲 就 塾 讀 書 , 喜 燒 香 禮 佛 。 十 三 歲 得 道 典 秘 法 。 十 六 歲 觀 井 得 符 , 能 布 席 渡 海 救 人 。 昇 化 以 後 , 有 禱 輒 應 。 自 宣 和 以 後 , 兩 宋 間 先 後 敕 封 達 九 次 。 其 封 號 , 南 宋 光 宗 紹 熙 ( 1 1 9 0 年 ) 由 「 夫 人 」 進 爵 為 「 妃 」 , 元 世 祖 時 又 進 爵 為 「 天 妃 」 , 清 康 熙 時 再 進 爵 為 「 天 后 」 。 至 清 嘉 慶 年 間 , 媽 祖 的 封 號 已 經 累 積 到 二 十 八 字 。
土 地 神 的 由 來 : 中 國 古 代 就 有 奉 土 祭 社 的 禮 俗 。 社 者 , 地 方 之 最 小 行 政 單 位 。 《 禮 記 》 之 《 祭 法 》 篇 注 稱 , 「 大 夫 以 下 包 士 庶 , 成 群 聚 而 居 , 滿 百 家 以 上 , 得 立 社 」 。 為 報 答 大 地 之 恩 賜 而 奉 土 祭 社 , 東 漢 時 即 稱 社 神 為 社 公 或 土 地 , 而 稱 土 地 者 更 甚 。 社 神 初 無 姓 名 。 東 晉 以 後 , 民 間 以 生 前 行 善 或 廉 正 之 官 吏 為 土 地 神 , 遂 有 人 格 及 姓 氏 。 「 京 師 社 神 , 天 之 正 臣 , 左 陰 右 陽 , 姓 黃 名 崇 。 本 楊 州 九 江 歷 陽 人 也 。 秩 萬 石 , 主 天 下 名 山 大 神 , 社 皆 臣 從 之 」 。 明 清 以 後 , 民 間 又 多 以 名 人 作 為 各 方 土 地 。 例 如 : 清 代 翰 林 院 及 吏 部 所 祀 之 土 地 , 傳 為 唐 代 大 文 人 韓 愈 。 杭 州 太 學 一 帶 , 原 是 岳 飛 的 故 鄉 , 於 是 太 學 就 奉 岳 飛 為 土 地 神 。 現 在 的 土 地 廟 中 常 配 祀 有 土 地 婆 婆 , 其 俗 約 起 於 南 宋 。
紅毛池和宮庭(池府王爺廟)位於新竹縣新豐鄉新豐村十五鄰池府路一五六號紅毛口,依山面水,吉穴天成,係奉祀初唐時代,被封為開國功臣,即謂三百六十進士訂有金蘭之李、池、吳、范、朱,五位千歲,其中之三王爺池府千歲是也。池府千歲福建省漳州府人氏,姓徐名春生,字夢彪,官拜都尉,其改姓緣由,據歷代相傳,王爺任職知縣時,因地方百姓,不守天道,作惡多端,激怒天庭,有一日,天庭派一使者,攜毒藥一包,欲放入該地方民眾飲水之水源地--龍池井,毒斃百姓,事被王爺發現,問其來由,使者即將上情告知,王爺不忍全縣百姓被害,逐向使者謊稱代放毒藥,使者不疑有他,將藥交給王爺,王爺於得手後逐將該包毒藥全部吞下,瞬間毒性發作,面色變黑而身亡,使者非常感動,將情稟奏天庭,當朝皇帝為感念其義行,取龍池井之池字為王爺冠姓,並由玉帝封為代天巡狩。王爺在朝忠心耿耿,護國愛民,視百姓如赤子,匡社稷而安邦,仁義著四海,綱常達三江,至大至聖,忠肝義膽,萬古留芳,羽化為神,慈悲濟世,丕顯聖靈,理陰陽,除暴安良,雲遊四方,救苦救難,普濟眾生,神恩廣大,澤及四方,據歷代父老相傳,王爺神像係來自福建省泉州府富美港,受眾信奉送王船,漂渡大海,於乾隆四十二年歲次丁酉(西元一七七六年)漂入紅毛港靠岸,當地眾信登船視之,只見工尊神像及滿載食糧,建築資材,眾信遂奉起於此地,創建廟宇祀之,嗣得香火日盛,凡眾信來廟問事指迷,求藥醫治奇難絕症、地理、擇日、護航等,百求百應,遠近霑恩載德,顯靈奇蹟,不遑枚舉,名馳海內外,遠近傳聞,香客絡繹不絕。為配合本廟之發展及香客需求,在道光元年歲次辛已(西元一八二一年)由新庄子(現重興村)望族例貢生徐景雲先生提倡眾信鳩資二百兩銀第一次修建,其後又於道光二十六年歲次丙午(西元一八六四年)、民國三十八年歲己(西元一九四九年)二次修建。但仍因建築簡陋、狹小,歷經風霜,破舊不堪,始於民國六十四年歲次乙卯(西元一九七五年)由眾信再捐資新台幣壹仟柒佰餘萬元改建,至民國六十八年歲次乙未(西元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三日重建完竣,同時舉行成建醮,慶祝新廟落成。
http://hcfu.org.tw/new_page_22.htm
2005-11-04 17:18:5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迷糊傻婠婠 6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