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奧匈帝國皇儲被殺的原因之外
請再給我更深入的原因
例如
思想或是派系之間的衝突
或是原先的摩擦等等的
我看過先前的知識了
那些都不是我要的
希望可以有更為清楚的內容
2005-11-03 22:24:02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 3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經濟和政治根源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資本主義大國的經濟得到迅速發展。1900年世界鋼鐵產量比1870年增長54倍﹐鐵路總長度增加近3倍﹐石油產量增加1.5倍。世界工業總產值翻了一番﹐重工業超過輕工業佔主導地位。化學﹑電力﹑石油﹑汽車等新的重工業部門相繼出現。各主要資本主義大國的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已達到很高程度﹐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等各種形式的壟斷組織已在經濟中佔支配地位。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相互融合﹐形成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勢力﹐各國金融寡頭憑藉雄厚的資本力量﹐實際上成為這些國家的統治者﹐各國政府代表金融資本集團利益為獲取最大限度的壟斷利潤﹐掠奪他國財富﹐積極推行對外擴張和侵略政策﹐導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尖銳起來。各資本主義強國在世界各地以武力爭奪殖民地﹐到1900年﹐非洲大陸90.4%的地區﹐亞洲56.6%的地區﹐美洲27.2%的地區以及澳洲全部都已淪為英﹑俄﹑法﹑德等國的殖民地﹐世界領土被瓜分殆盡。但帝國主義列強佔有的殖民地很不均衡。老牌殖民帝國英﹑俄﹑法佔去世界絕大部分殖民地。1914年﹐英國佔有殖民地的總面積約3350萬平方公里﹐為英國本土面積的 110倍。沙皇俄國霸佔的殖民地領土面積達1740萬平方公里﹐僅次於英國居第 2位。法國擁有1060萬平方公里殖民地﹐是世界第 3號殖民帝國。德國﹑美國﹑日本3個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在19世紀80年代以前還沒有殖民地﹐到1914年﹐德國的殖民地面積只有290萬平方公里﹐美國和日本各有30萬平方公里。然而﹐德﹑美﹑日的經濟發展速度和國家的實力卻迅速趕上並超過了英﹑法﹑俄幾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德﹑美﹑日不滿意這種狀況﹐要求以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1898~1905年間連續發生的美西戰爭﹑英布戰爭和日俄戰爭﹐就是帝國主義為重新瓜分世界而進行的最初幾次帝國主義戰爭。資本主義週期性的經濟危機和國內階級矛盾尖銳化﹐使帝國主義各國統治不穩。為了轉嫁危機﹐各帝國主義國家加緊擴軍備戰﹐企圖以發動對外侵略戰爭解決國內危機。 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 19世紀70年代以後﹐德國與法﹑英﹐俄國與奧匈矛盾加劇。德國在1870~1871年普法戰爭中打敗法國﹐迅速發展為歐洲強國。德國擔心法國報復﹐極力拉攏俄國和奧匈帝國﹐孤立法國。1873年﹐德﹑奧﹑俄3國建立三皇同盟。1877年俄土戰爭後﹐俄國在巴爾**影響加強﹐引起德﹑奧﹑英不滿。德國宰相俾斯麥﹐O.von於1878年主持召開柏林會議﹐使俄國在巴爾**既得利益受到損害﹐引起俄國對德國的怨恨。三皇同盟破裂。1879年﹐德國進一步與奧匈接近﹐正式訂立軍事盟約。1882年法國與義大利在北非擴張中發生矛盾﹐德國趁機支持並拉攏義大利。同年5月20日﹐德﹑奧﹑義3國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三國同盟(1882)建立後﹐俄﹑德兩國在貿易上的競爭加劇﹐俄﹑奧兩國在巴爾**矛盾日益尖銳﹐促使俄﹑法兩國接近。1891~1894年法﹑俄訂立軍事協定﹐法俄同盟建立。英國長期奉行均勢外交方針﹐避免直接捲入歐洲大陸的衝突。到20世紀初﹐由於德國的崛起威脅到英國在中近東﹑非洲﹑遠東的殖民地和海上的霸權地位﹐英國終於放棄“光輝孤立”政策。1902年英國同日本簽訂盟約(見英日同盟)﹐企圖利用日本對付法﹑俄兩國﹐以保護自己的遠東利益。1904年英﹑法簽訂協定﹐承認各自的勢力範圍﹐英法協約關係建立。1907年《英俄協定》簽訂(見三國協約)。從此﹐以德﹑奧匈為主的同盟國和以英﹑法﹑俄為主的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正式形成﹐這是帝國主義國家準備世界大戰的重要步驟。 篇幅所限,詳請參閱: http://140.128.103.1/web/Content.asp?ID=53961&Query=1
2005-11-04 11:21:4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在對於全世界資源與殖民地爭奪所造成磨擦而有所積怨 當時以英法聯手在世界各地 佔有許多殖民地 在當時來說擁有殖民地即為強權象徵 故後起強國如德 意等國 一直不斷要求資源重分配 而不斷有摩擦事件
2. 1870年普法戰爭因法國戰敗割亞爾薩斯與洛林 法國視為奇恥大辱 亟欲報復與收復失土
3. 德皇威廉二世的好大喜功與無知 積極擴建海軍 威脅大英帝國海上霸權 當時許多英國人甚為仇視德國人
4. 奧匈帝國與當時沙皇俄國在巴爾幹半島利益衝突
5. 巴爾幹半島諸小國之領導人對於極端民族主義的煽火 刺殺奧匈帝國皇儲之人即為塞爾維亞特務機構的人員
事實上整場戰爭真正的禍首 除了塞爾維亞之外 俄 法 德亦是
當時 亟欲從日俄戰爭戰敗後之俄國 不宣而戰入侵德國之東普魯士地區 而德國在無知的德國將領領導下猛攻無辜之比利時 並因而招致英國參戰 而報仇心切的法軍則直接挺進亞爾薩斯與洛林 終於造成戰爭無可轉寰
至於中期參戰之土耳其 因為英法在中東的急速擴張感覺一旦英法戰勝 國家有被瓜分威脅而加入德奧陣營
意大利的參戰只有一句話 貪婪 她垂涎奧匈帝國與巴爾幹半島的領土 以及北非殖民地在英法兩國利誘下 叛盟加入英法陣營
而美國的參戰 在將近百年後的許多論述中 大多弊大於利 當1917~1918年之際事實上交戰雙方早已精疲力盡 有可能以和局收場 卻因美國的參戰 平白多打了1年並造成更多生命的犧牲 曾有一位英國首相稱1914~1918年參戰各國的當時青年人為"失落的世代" 當時許多20~35歲青壯年在戰爭犧牲或傷殘 或心理上受到極大的創傷 而一次世界大戰又是一場庸將玩弄人命的鬧劇 諸如英國遠征軍海格 法軍之霞飛 福熙 德軍之法根豪斯等等 人在他們眼中只是一個數字 海格在索姆河戰役中一個早上即傷亡數萬人 許多在二次大戰中揚名立萬的將領 諸如德國之隆美爾 古德林 美國的巴頓 艾森豪 英國的蒙哥馬利 當時多為中下級基層軍官 親身體驗到戰火之可怕 而致有二次大戰世界大戰戰術之改革
2005-11-04 11:09:3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NPG黑人黨主席 5 · 0⤊ 0⤋
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概要:
該隱、亞伯兩型人生觀所引起的該隱、亞伯兩型民主主義革命,終於摧毀了專制君主政體。繼而勃興的產業革命,即把封建主義帶到資本主義社會,進而迎接了帝國主義社會。所以,從政治面來看,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藉由亞伯型民主主義指向復歸攝理目的之民主主義政體,與藉由該隱型民主主義反對復歸攝理目的之全體主義政體之間的戰爭。另外,由經濟面來看,是天方帝國主義與撒但方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因此,此大戰從另一面看,也是歐美諸國中,先進資本主義國家與後進資本主義國家,為爭取殖民地所展開的戰爭。
又從思想面來看,第一次世界大戰即是當時迫害基督教的回教國家土耳其,以及支持它的德國與奧國等該隱型國家群,與多半信奉基督教的美、英、法等亞伯型國家群之間所展開的戰爭。總結而論,第一次大戰是必須實現亞伯型人生觀目的之民主主義,為了造成蘇生的勝利基礎之戰爭。
PS:因文字所限制.無法一一轉貼~~ 請體諒
2005-11-03 22:36:2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迷糊傻婠婠 6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