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我想要一些關於兩者之間的比較,希望可以回答詳細點,例如有關起源.舞蹈風格.代表人物之類的......

2005-11-01 19:11:24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品君 2 in 藝術與人文 舞蹈

2 個解答

背景:
ballet緣起於義大利, 直到義大利梅迪西家族嫁了一個女兒凱薩琳到到法國, 從此開啟了Ballet在法國的盛行, 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為最高峰! 後來法國革命使Ballet不再成為貴族的活動, 也從此將Ballet推往更高的技巧及藝術層次!

現代舞的起源也是來自於Ballet, 但在尼金斯基時,以強調舞蹈本身為主, 用身體表達意義給觀眾!在那個時期,這種表演方法不能被接受! 但社會漸漸開放, 人們的生活方式跟觀念漸漸改變, 馬莎葛蘭姆跳脫傳統舞蹈表演方式,而自創身體表達方式,並說任何人都能跳舞, 成為現代舞的始祖!

風格:
Ballet以唯美, 故事內容, 跟高超的Ballet舞蹈技巧為主, 例如跳躍, 旋轉, 肢體是否有將角色表現極盡完美!服裝華麗, 臉部表情生動, 與戲劇的視覺效果相似!

現代舞以肢體的展現為主要訴求, 不一定要有故事內容, 創意及身體能力是主要的價值! 技巧在於對身體的開發多寡跟訓練! 服飾盡量簡單, 沒有身材限制!

人物
Ballet: 瑪格芳婷, 喬治巴朗欽(其實這兩位嚴格說起來不算代表,因為兩人都有涉及現代舞,但Ballet的確在他們時代創下一股風潮, 也可說為20世紀的Ballet代表人物)

現代舞: 馬莎葛蘭姆, 巴瑞辛尼克夫

2005-11-01 20:20:4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現代舞
起源於德國,但卻在美國蓬勃發展起來。二十世紀初受美國舞蹈家 伊莎多拉‧鄧肯和露芙‧聖‧丹妮絲兩位的影響,使得現代舞的動作有了基本 的藍本與表現形式。鄧肯的創作靈感來自古希臘的文化,因她崇尚自由與自然 的精神,成為她對舞蹈生命的表現,創造了自己的動作形式與動作起點,因反 對模仿,所以在教學上要學生能自創動作,發現自己的舞蹈,以致於鄧肯的創 作並沒有留傳下來,但她的創作精神和理論的基礎以及舞蹈教學的新型式,影 響美國教育甚鉅,所以被稱為「現代之母」。而丹妮絲除了在動作上講求自然 外,更將東方的舞蹈溶入她的創作中,提示了東西方舞蹈混合的形式,豐富了 美國舞蹈的動作,開創了現代舞的新形象,成為後期美國現代舞蹈家創作動作 資源的寶庫,並栽培出瑪莎‧葛蘭姆、韓福瑞、查理斯‧懷特曼都是今日美國 的舞蹈大師。但如以現代舞的技巧及編舞而言,瑪莎‧葛蘭是最具有貢獻的, 她承受了鄧肯對現代舞的理論、丹妮絲創作的所有動作,秉承著美國人的天性 ,集現代舞大成於一身的舞蹈家,建立了現代舞動作原理,使得此時期現代舞 的思想體系和技巧規範有了系統組織,接下來更是有許多舞蹈者深受其影響, 綜合所學再家上自己的理念與風格,使得現代舞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
現代舞發展至今,一直不斷的嘗試與尋找新的表達方式,所以對動作的需 求與反應是非常獨特的,是一種藝術和教育功能並兼的舞蹈。
動作特性
1. 動作的性質:是屬前衛性質的藝術,對任何事都可嘗試的舞蹈。沒有繁瑣 的劇情、佈景、音樂可用不規則或舞者自創的音樂或聲音。
2. 動作的特徵:赤足,沒有民族色彩,但具有美國自由、開放、冒險、求新 的特徵。動作的抽象意識,來自舞者的特定安排,也就是各人依其原理為 動作的發展,隨著動作的發展而變化、創新。
3. 動作的表現方式:以全身為表現的基礎,由內而外,隨著心意與情感發展 ,是一種自身的表現、身體姿態與線條任意發展,無任何限制,有時也使 用多樣媒體的搭配(如幻燈片、電影、朗頌…) ,伴隨著舞蹈裡,由觀眾 自己去感覺、去詮釋。
4. 動作的技巧:讓舞者多運用軀體的動作,追求「自我」與「自由」,不強 調技術,只強調動作的表達意義。
5. 動作重心的運用:充分利用地心引力及地面反作用力,使力量的運用產生 新的支點,如運用墜落或回復姿勢的舞步,軀**緊張與放鬆以及呼吸之 間的收縮與伸展。
================================
芭蕾舞
芭蕾舞原本是在西元十五、十六世紀的時候,在義大利流行的民間舞蹈,這種舞蹈把音樂、舞蹈、歌唱、朗誦和啞劇結合在一起,表演的時候還要帶著面具。後來,這種舞蹈從民間傳入了宮廷裡,漸漸地成了王公貴族們夜宴嬉戲的餘興節目。那時,義大利公主凱薩琳嫁給了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她便把自己的芭蕾舞蹈老師也一起帶到法國去,沒想到芭蕾舞就像千里馬遇上了伯樂一般,在法國碰上了瘋狂喜歡跳芭蕾舞的國王——路易十四。從此,芭蕾舞便風靡了整個法國,甚至,直到今天,老師教授芭蕾舞,講的可都是法文喔!早期的芭蕾舞都是講故事的,大部分都是取材自希臘和羅馬的神話故事,譬如第一齣真正的芭蕾舞劇「皇后喜劇芭蕾」就是依據「古希臘魔女傳奇」故事編成的。到了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整個歐洲瀰漫了一股浪漫主義熱潮,這時的人們喜歡追求非現實的感情,於是芭蕾舞的故事便擺脫了古代的神話故事和英雄人物,改成富有詩意的童話故事和民間故事為主,主角不是仙子、精靈或女妖,就是鄉村姑娘或鬼魂。「仙女」和「吉賽兒」就是這個「浪漫芭蕾」時期最有名的舞劇。後來,歌劇興起了,同時,人們也看膩了這些頹廢的劇情,結果芭蕾舞便在法國和西歐逐漸地失去觀眾的喜愛。這時,俄國的沙皇卻非常支持芭蕾藝術,他花了大筆的鈔票把歐洲這些優秀的舞蹈家請到俄國的聖彼得堡去,並且融入了俄國自己陽剛的民族性,「古典芭蕾」便這麼在俄國形成了。現在大家都很熟悉的「天鵝湖」、「睡美人」就是這個時期的名作。二十世紀初期出現了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位很成功的舞團經紀人——俄羅斯貴族的後裔迪亞格列夫。一九一一年,他在巴黎創立了偉大的芭蕾舞團「迪亞格列夫俄羅斯芭蕾舞團」,這個舞團推出了許多有創意的作品,譬如「火鳥」、「牧神的午后」、「春之祭禮」、「垂死的天鵝」、「阿波羅」……等等,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經典作品。迪亞格列夫網羅了許多音樂大師為他的舞團作曲,譬如史特拉汶斯基、德布西、拉威爾等;他還和有名的美術家合作,譬如畢卡索、夏卡爾、馬蒂斯等。這些偉大的藝術家使得舞劇的音樂、服裝和佈景都非常出色。不只如此,這個舞團還培養了好幾個超級舞蹈家,譬如帕芙洛娃、尼金斯基、巴蘭欽等等。夠厲害吧!這個舞團雖然在迪亞格列夫一九二九年去世之後便解散了,但是舞團裡的人才卻紛紛散佈到世界各地,如同種子播種一般,使得世界各國的芭蕾紛紛萌芽茁壯,並逐漸發展出美國風芭蕾、爵士芭蕾、現代芭蕾……。芭蕾舞終於漸漸地脫離了說故事的型態,現在我們看到的芭蕾舞既豐富且多樣,如果你突然看到有男生穿著芭蕾硬鞋和蓬蓬裙跳舞,應該不會驚訝了吧!因為芭蕾舞本來就是男生跳的嘛!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index?qid=1405102509254

2005-11-01 19:41:2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