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成語的的典故是啥
我知道是形容很大的罪惡
我想知道的是它的故事
謝謝大大 還有故事的主角
2005-11-01 15:58:46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 語言
成語故事:罄竹難書(http://www.epochtimes.com)罄:音慶,用盡。竹:古時寫字沒有紙,把字寫在竹片上。書:寫。《舊唐書﹒李密傳》記載李密數說隋煬帝的十大罪狀,其中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的話。意思是說,用盡南山的竹子作竹簡,也寫不完他的罪行;決開東海的水,也洗不盡他的罪惡。後用“罄竹難書”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隋煬帝楊廣頗有知名度,為中國老百姓所熟知。因為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昏主暴君,驕奢淫逸的皇帝,為天下恥笑與唾罵。他弒父殺兄,奪嫡篡位,亂倫好色,奢侈腐化,荒淫無度,建都修苑,開河造舟,窮兵黷武,橫徵暴斂,弄得殷實的隋朝國庫空虛,官倉告罄,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義軍四起。隋煬帝統治期間,百役繁興,民脂榨盡。僅建築東都洛陽,每月役使200萬人,半數以上死在工地。他在西郊建造了一個大花園,周圍100公里。從江南採得大木柱,運往東都,每根大柱須2000人往返遞送,沿途絡繹不絕。據記載,西苑“堂殿樓觀,窮極華麗”,不知搜刮和浪費了人民多少財富!611年,隋煬帝為了發動攻打高麗的戰爭,大批徵兵、調糧、造戰船。在隋朝官吏監督之下,造船工們日夜立在水中工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去很多人。被政府徵調的兵役,由全國各地向幽州(今河北、遼寧地區)集中,源源不斷;搬運糧食、兵器、盔甲和攻城機械的民夫千里征途,日夜不絕。許多人有去無回,屍體“臭穢盈路”,十分淒慘。在農村,“耕稼失時,田疇多荒”。山東、河北一帶,歷來是隋統治者搜刮財賦的中心,又是進攻高麗的戰爭中徵調最多、受害最深的地方,再加上這年夏天發大水,山東地區災情特別嚴重,“百姓困窮,財力俱竭”。處在飢寒交迫困境的貧苦農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農民起義的烽火便首先在這裡燃起。山東鄒平縣鐵匠王薄首先舉旗造反,各地農民紛紛響應。從公元614年到617年間,農民起義的風暴已席捲全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在全國各地興起的起義軍大小不下100支,參加的人數達數百萬。後來,農民起義軍匯成三支強大的農民革命隊伍:一支是河南的瓦崗軍,一支是河北的竇建德軍,一支是江淮地區的杜伏威軍。瓦崗軍是三支農民起義軍中較強的一支,先由翟讓領導,起義在瓦崗寨(今河南滑縣南)。這支起義軍“多是漁獵之手”,“善用條槍”。他們把鬥爭矛頭指向隋朝政府和門閥士族,規定不得侵掠百姓,因而得到當地農民的擁護。他們又聯合附近小股起義軍,使隊伍擴大到萬餘人。616年10月,隋煬帝派軍隊2萬人來鎮壓。瓦崗軍採取誘敵深入、伏兵襲擊的戰術,把隋軍全部殲滅。河南道“討捕大使”張須陀突圍不成也喪了命。農民起義軍取得了滎陽大捷,奠定了在河南的勝利基礎。617年二月,瓦崗軍攻下隋朝最大的糧倉──興洛倉,“開倉恣民所到,老弱襁負,道路相屬”。把糧食分給貧苦的群眾,農民起義軍的隊伍也迅速壯大到數十萬。接著,瓦崗軍又大敗越王楊侗的軍隊,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成為中原地區起義隊伍的中心。不久,這支農民軍又攻佔了黎陽,回洛二倉,開倉濟民,10天內得兵20余萬人。農民軍向隋朝東都洛陽進軍,隋煬帝十分恐慌,派王世充率精兵增援洛陽。瓦崗軍和幾十萬隋軍展開了激戰。洛陽戰役歷時3個月,經過60余次戰鬥,打得王世充全軍潰敗,所剩不過數千。瓦崗軍圍困東都,控制了河南大部分地區。這時,瓦崗軍首領之一李密發布了討伐隋煬帝的檄文,揭露他罪大惡極,“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在瓦崗軍節節勝利,同時,河北起義軍,江淮農民軍,也不斷地給隋王朝以嚴重打擊。在各地農民軍的包圍之下,隋朝統治者佔據的少數城邑如同大海中的幾個孤島。駐守江都的隋煬帝極度的驚慌。他對著鏡子說:“我這個好腦袋,不知道該誰來砍它。”他坐臥不安,夢中經常驚叫有“賊”。隋煬帝楊廣最終被部下縊殺,隋朝滅亡。
2005-11-01 15:59:3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成語故事:罄竹難書
(http://www.epochtimes.com)
罄:音慶,用盡。竹:古時寫字沒有紙,把字寫在竹片上。書:寫。《舊唐書﹒李密傳》記載李密數說隋煬帝的十大罪狀,其中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的話。意思是說,用盡南山的竹子作竹簡,也寫不完他的罪行;決開東海的水,也洗不盡他的罪惡。後用“罄竹難書”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
隋煬帝楊廣頗有知名度,為中國老百姓所熟知。因為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昏主暴君,驕奢淫逸的皇帝,為天下恥笑與唾罵。他弒父殺兄,奪嫡篡位,亂倫好色,奢侈腐化,荒淫無度,建都修苑,開河造舟,窮兵黷武,橫徵暴斂,弄得殷實的隋朝國庫空虛,官倉告罄,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義軍四起。
隋煬帝統治期間,百役繁興,民脂榨盡。僅建築東都洛陽,每月役使200萬人,半數以上死在工地。他在西郊建造了一個大花園,周圍100公里。從江南採得大木柱,運往東都,每根大柱須2000人往返遞送,沿途絡繹不絕。據記載,西苑“堂殿樓觀,窮極華麗”,不知搜刮和浪費了人民多少財富!
611年,隋煬帝為了發動攻打高麗的戰爭,大批徵兵、調糧、造戰船。在隋朝官吏監督之下,造船工們日夜立在水中工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去很多人。被政府徵調的兵役,由全國各地向幽州(今河北、遼寧地區)集中,源源不斷;搬運糧食、兵器、盔甲和攻城機械的民夫千里征途,日夜不絕。
許多人有去無回,屍體“臭穢盈路”,十分淒慘。在農村,“耕稼失時,田疇多荒”。山東、河北一帶,歷來是隋統治者搜刮財賦的中心,又是進攻高麗的戰爭中徵調最多、受害最深的地方,再加上這年夏天發大水,山東地區災情特別嚴重,“百姓困窮,財力俱竭”。處在飢寒交迫困境的貧苦農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農民起義的烽火便首先在這裡燃起。
山東鄒平縣鐵匠王薄首先舉旗造反,各地農民紛紛響應。
從公元614年到617年間,農民起義的風暴已席捲全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在全國各地興起的起義軍大小不下100支,參加的人數達數百萬。後來,農民起義軍匯成三支強大的農民革命隊伍:一支是河南的瓦崗軍,一支是河北的竇建德軍,一支是江淮地區的杜伏威軍。
瓦崗軍是三支農民起義軍中較強的一支,先由翟讓領導,起義在瓦崗寨(今河南滑縣南)。這支起義軍“多是漁獵之手”,“善用條槍”。他們把鬥爭矛頭指向隋朝政府和門閥士族,規定不得侵掠百姓,因而得到當地農民的擁護。他們又聯合附近小股起義軍,使隊伍擴大到萬餘人。
616年10月,隋煬帝派軍隊2萬人來鎮壓。瓦崗軍採取誘敵深入、伏兵襲擊的戰術,把隋軍全部殲滅。河南道“討捕大使”張須陀突圍不成也喪了命。農民起義軍取得了滎陽大捷,奠定了在河南的勝利基礎。617年二月,瓦崗軍攻下隋朝最大的糧倉──興洛倉,“開倉恣民所到,老弱襁負,道路相屬”。把糧食分給貧苦的群眾,農民起義軍的隊伍也迅速壯大到數十萬。接著,瓦崗軍又大敗越王楊侗的軍隊,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成為中原地區起義隊伍的中心。不久,這支農民軍又攻佔了黎陽,回洛二倉,開倉濟民,10天內得兵20余萬人。農民軍向隋朝東都洛陽進軍,隋煬帝十分恐慌,派王世充率精兵增援洛陽。瓦崗軍和幾十萬隋軍展開了激戰。洛陽戰役歷時3個月,經過60余次戰鬥,打得王世充全軍潰敗,所剩不過數千。瓦崗軍圍困東都,控制了河南大部分地區。這時,瓦崗軍首領之一李密發布了討伐隋煬帝的檄文,揭露他罪大惡極,“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在瓦崗軍節節勝利,同時,河北起義軍,江淮農民軍,也不斷地給隋王朝以嚴重打擊。在各地農民軍的包圍之下,隋朝統治者佔據的少數城邑如同大海中的幾個孤島。駐守江都的隋煬帝極度的驚慌。
他對著鏡子說:“我這個好腦袋,不知道該誰來砍它。”他坐臥不安,夢中經常驚叫有“賊”。隋煬帝楊廣最終被部下縊殺,隋朝滅亡。
2005-11-01 15:59:3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