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超然台&快哉亭上述這有何相似地方?謝謝您的回答

2005-10-21 20:17:55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PBIG 6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1 個解答

所謂超然之樂,實際含有政治失意的辛酸。
超然台記
凡物皆有可觀. 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瑋麗者也. 哺糟啜□,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 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夫所謂求福而辭禍者,以福可喜而禍可悲也. 人之所欲之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 美惡之辨戰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福. 夫求禍而辭福,豈人之情也哉? 物有以蓋之矣.
彼游於物之內,而不游於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內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覆,如隙中之觀鬥,又焉知勝負之所在? 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在哀乎!
予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牆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觀,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髮之白者,日以反黑. 余旣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於是治其園圃,潔其庭宇,伐安丘. 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爲苟全之計.而園之北,因城以爲台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
南望馬耳常山,出沒隱見,若近若遠,庶幾有隱君子乎!而其東則盧山,秦人盧敖之所從遁也.西望穆陵,隱然如城廓,師尙父. 齊威公遺烈,猶有存者. 北俯濰水,慨然太息,思淮陰之功,而吊其不終.台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 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撷園蔬,取池魚,釀秫酒,瀹脫粟而食之. 曰:“樂哉游乎!”
方是時,余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台曰“超然”. 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於物之外也.
http://home.megapass.co.kr/~yazia1/zhoung/tang/degi/degi.htm
他自幼酷愛《莊子》,莊子超然物外的思想,對他影響極深。當他從美麗的杭州貶官到「盜賊滿野」的密州 時,他並不介意,隨遇而安,把城北的一個舊亭子稍加修理,以供登覽。他弟弟蘇轍 深知哥哥的心意,便將此亭命名為「超然」。蘇軾欣然命筆,寫了一篇傳世佳作《超然台記》。文章從正反兩方面論證了世上所有事物「皆有可樂」的道理,描寫了登台遊覽的快樂,說明此亭命名為「超然」,是由於「遊於物之外」,「無所往而不樂」(意思是「遨遊於世事之外,不論到哪裡,沒有不快樂的。」)。此文被譽為「極偉麗之文」,它的成功祕訣,就是蘇軾在動筆之前,心中已有「超然」之意。

蘇轍 快哉亭記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漢沔,其勢益張。至於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捨。濤瀾洶湧,風雲開合。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今乃得玩之機席之上,舉目而足。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捨,皆可指數。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至於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於蘭台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蓋有諷焉。夫風無雄雌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中宜有以過人者。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雲,竊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哉!
元豐六年十一月朔日,趙郡蘇轍記。
http://www.epochtimes.com/b5/0/11/1/c2550.htm
黃州快哉亭記一文記亭是手段,記人才是目的,在記人之中又側重於其貶情懷.
從內容看,本文反覆闡述的主要是一個人在困境中應持什麼態度。雖然作者的議論是站在士大夫的立場上,為安慰居官不得意的人而發的,其中不無隨遇而安的消極成分,但這種在失意時應以達觀自處,謫居中應以適意為至樂的思想,較之一般因人生失意而悲觀頹喪的思想,在當時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作者所以有這些思想,是與他及其親友的遭際密切關聯的。本文作於宋神宗元豐六年(一○八三),元豐二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貶謫黃州,蘇轍受此牽連,「坐兄軾以詩得罪,謫監筠州鹽酒稅,五年不得調。」(宋史蘇轍傳)謫居期間,他們常將通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付諸詩文,既以此自勉,又借以相互慰藉。蘇軾的前赤壁賦、蘇轍的黃州九曲亭記等名篇,無不借寫景記遊來表示遭受打擊後不悲觀失意的積極態度,思想感情的意脈與本文都是息息相通的。蘇軾有一首以快哉亭為題材的詞作--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張偓佺即張夢得),上片寫新亭落成及其周圍景色,下片歸結到只要自身有「浩然氣」,就能享受「快哉風」,用意與本文完全相同。

2005-10-21 23:26:0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lilyoct16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