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出自何者??請大大幫忙白話解讀一番,謝謝!!
2005-10-17 19:04:08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謝謝大大的善解人意與細心解答^^"
2005-10-17 19:20:06 · update #1
再請教大大:勝人者力,自勝者強,代表什麼意義??
2005-10-19 20:12:56 · update #2
1.老子(書名)2.老子所說最為深刻,他把“知人”和“自知”作了簡明而扼要的判別。所謂“知人者智”,是說瞭解他人,乃是智慧和能力上的表現,“自知者明”,是說瞭解自己乃是明澈的表現。換言之,必須克服某種障礙,才有自知的可能,否則,再多的智慧,也不足以自知。說到自知的障礙,絕大部分是由於主觀因素。老子說;“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所謂“企者”,就是好高;“跨者”,就是騖遠,如果我們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就能做到高瞻遠矚而不是一味地好高騖遠,自找苦吃。 “自見”、“自是”、“自伐”、“自矜”,是人類的通病,一般人的心理,大多具有這些根本病態。舉一個日常生活的例子:有一位婦女在市場上買得一件質次而價高的衣服,她心裏已經很後悔。但是當別人指出這一點時,她卻很反感;而若有人說這件衣服其實並不錯,她會自然地有所贊同。並不是她喜歡這件衣服,而是她不能夠承認自己做了愚蠢的事情,甚至可能被看作是愚蠢的人。再說西楚霸王項羽的故事,看起來與此完全不同,其實本質上卻相通。項羽敗於垓下,反復地說這麼一句:“此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他能夠笑對死亡,卻不能夠承認自己在政治和軍事諸多方面不及劉邦,而造成最終的失敗。司馬遷對項羽頗多同情,但對他的至死不悟,歸罪於天,仍然指斥說:“豈不謬哉!” 從內心感受來講,每個人都不喜歡接受批評,而希望聽到別人的讚美,全然不顧這些批評或讚美是不是公平的。難怪有人說:“我們不是一種講邏輯的動物,而是一種感情的動物。我們的邏輯就像一艘小小的獨木舟,在又深又黑,風高浪大的情感海洋裏飄蕩。” 在現代的心理學研究中,這一問題受到很大的重視。我們簡化來歸結到一點,就是人都有自我肯定的需要,這種需要同冷靜的自我認識形成衝突,以至於使自我認識的能力不能發揮作用。網站是簡體字我幫你翻成繁體了^^
2005-10-20 20:39:01 補充:
說真的其實我也不太清楚耶~
抱歉
那是在網站上找到的~
謝謝你那麼認真的看~
我在看的時候都沒發現這一點
你看的很仔細喔^^
2005-10-17 19:08:4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昨夜星辰昨夜風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