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看音樂會時,常會聽到人家說,這是一個很棒的指揮家或者指揮的很好
指揮家是怎麼分好不好的呢?當指揮家要考指揮家的執照嗎?
還是因為看表情或手勢來分的呢?
感覺樂手們好像都沒在看指揮家說

2005-10-16 06:44:39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布丁妹 3 in 娛樂與音樂 音樂 古典

1 個解答

很多書上對指揮角色的形容,都是用一大堆形容詞堆砌起來的,看了等於沒看。
這樣吧,我們用稍微『科學』一點的眼光來瞧瞧,指揮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們知道一個
現代的交響樂團擁有弦樂五部(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銅管部(小號、伸縮號[又叫長號]、法國號、低音號)、木管部(單簧管、雙簧管、長
笛、短笛、低音管、英國號等)、打擊樂器部(小鼓、大鼓、定音鼓、三角鐵等)等等。
如果這十數種樂器,每一種我們都給它根據中央強度、速度上下三級的強度和速度(例如
︰若樂曲要求ff,則以此為準分出其上下三種次等級),那麼,請你算算看,這樣總共
有幾組排列組合呢?一位指揮要從這樣多的排列組合中 ── 尤其這些組合都是相當細緻
微妙的 ── 選取一種最適合表達作曲家、有時甚至是他自己的意念,那麼,你說,指揮
是不是樂曲詮釋上相當重要的靈魂人物?何況我們在前面列出的樂器中,還沒有算進人聲
(有時多達十部以上)、鋼琴、鐘琴等其它奇奇怪怪的樂器哩!

這樣說來,指揮真是一位如『神』一樣的人物。若你不信,你可以試試看︰下次
聽唱片時,算算看自己可以同時『聽』到幾個聲部?普通人能清楚地分析出四、五聲部,
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而我們的指揮大人,不但要看著多達七、八部以上的總譜(有些更神
的是連總譜都不看 ── 都背下來啦!托斯卡尼尼和卡拉揚就有這樣的功夫),還要眼觀
四面(眉目傳情)、耳聽八方(音色和平衡度等)。此外,他還必須用清晰而富感染力的
肢體語言,清楚地告訴團員他要的是什麼。

儘管我們常看到樂團團員在演出時大部分時間都在『埋頭苦幹』(連LD上面都
是這樣的情形),但別忘了,除了現場演奏外,這一位站在臺前的指揮,早就不知與他的
樂團作過幾次排練了!若你有機會參觀樂團排練,或是能看到排練的錄影,你就會知道那
是如何吃重的工作!指揮照著總譜,不厭其煩地一小節一小節、一個樂句一個樂句地修樂
團的聲音;有太多地方要琢磨了︰強度、速度(彈性速度)、音色、樂團的協調和平衡度
等。光講一個節拍好了,『強 ─ 次強 ─ 弱』與『弱 ─ 強 ─ 次強』兩種不同的重音
,就能給聽者截然不同的感受。一個需要歌唱的地方,指揮就必須以姿勢帶著團員歌唱
── 也就是說,指揮帶著樂團在『呼吸』︰因為,音樂就是時間的藝術啊!音樂必須跟
隨著時間流動,不像繪畫、雕刻一樣,是靜止的、停滯的(當然,思維上帶起的活動性,
仍是有可能)。因此,經過嚴格排練後,在真正上舞臺時,團員們的心和精神,早就已經
和指揮融為一體了。

一位指揮甚至在排練前,就必須作很多『苦工』。他要了解他要演出作品的特性
︰這也就是說,他必須對音樂的流派、歷史的背景、音樂美學的觀點、甚至作曲家個人的
歷史、個性等等,作通盤的了解 ── 而這種種,將會融合在他要表現出的藝術當中。很
多指揮大師在演出某位作曲家的作品前,一定會經過上面研究的步驟,才會站到指揮臺上
說︰"I'm ready." 甚至很多指揮大師對於音樂,都擁有自己的美學、哲學觀點。注意!
這些都不是『打高空』而已;因為音樂本來就是一門流動的哲學 ── 甚至連愛因斯坦都
承認道︰『音樂和物理學領域中的研究工作在起源上是不同的,可是它們都被共同的目的
繫著,那就是對表達未知的企求。』對我而言,音樂不啻是作曲家將理解這個世界的智慧
,以一種濃縮(abstract)的方式加以編製(encode)起來 ── 它就像詩一樣,代表了渾沌
世界中最精華的部份。

但是,這些都還不足以說明指揮的全部功用。好的指揮不但是沈思者,也是行動者
── 或者更露骨地說,是『表演者』,是『煽動者』。指揮其實就是一種『表演藝術
』,和舞蹈、戲劇在本質上是沒什麼不同的;不同的只是,指揮是『間接』的表演藝術,
因為他還要透過樂團,才能把最終的表演產物 ── 音樂 ── 表達給聽眾。(寫到這兒
,我想到一個妙喻︰指揮好比是一個小小的開關;我們僅需要用很小的能量開動它,巨大
的能量就會經過它而源源流出。)指揮是『表演』給樂團團員看的︰聽眾甚至可以閉起眼
睛不看指揮,純粹由流洩出的音符去體會其中的奧妙。因此,指揮必須了解團員的心理變
化。他必須了解各種肢體動作的含意,使用細微卻精確的姿勢,達到他要的效果。對指揮
而言,他的樂器就是他的肢體 ── 而這個樂器,是間接透過向實際樂團的投射,而產生
最終效果的。他必須確保訊息在傳播途中不致被扭曲,就好像一位聲樂家要研究他的共鳴
,使他的聲音能最美地傳到最遠的地方。偉大的指揮家必定是一位心理學家、演員、畫家


 謝謝回答。

----------------------------------------------------------------

補充一點有關指揮的東西...

1.古代的指揮者,
他們的任務只是打打拍子而已;
一直到十九世紀末才真正變成樂團 or 合唱團的中心人物!!
(這也是為什麼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尚能由獨奏者兼任指揮...)
原因是交響曲編制越來越大,
曲式日趨複雜;
歌劇更是規模宏大,
非古典時代的輕歌劇可比擬...
自貝多芬的 英雄交響曲 以降,
交響曲(or管絃樂作品)便將重點著重在複雜的樂團編制,
期能表現更多樣的變化,曲風,與震撼度!!
布魯克納與馬勒大概是最喜歡玩編制的了!!
(理查.史特勞斯也很拿手!!)
動輒一百多人的樂團加上七八十人的合唱團,
舞臺太小還裝不下哩!!
但如此則一個樂團便更加不易控制,
稍有差錯整首曲子大概就要完蛋,
樂團有被丟雞蛋的危險...
沒有強有力的指揮坐鎮,
再好的 默契 也沒有用!!
(我聽過沒有指揮的最大編制是約 20 人的室內弦樂團)
歌劇的 大 則約始於華格納.
君不見,
他的 尼布隆根指環 居然需要 14 片 CD 才能裝的下!!
目前為至仍是世界記錄!!
(分成四幕,均可獨立演出)
.....
於是許多君王式(甚至是暴君式)的指揮出現了...
指揮界與指揮學日漸熱絡!!

2.一般總譜分成兩種,
一種是 總的譜!!
就是樂團所有的音都顯示在一起...
這種譜是給一般人看的;
另外一種是各種樂器分開來的總譜,
其所用的譜號就不一定是高低音譜號了!!
這是給指揮和樂手們看的!!

3.通常指揮家也必須具備作曲的能力!!
如此才能詮釋各種不同音樂與熟悉各樂器的特性!!
此外他還必須有能力分析總譜,
對總譜先進行鋼琴彈奏(通常雙鋼琴比較容易!!)
(鋼琴家轉指揮家的例子不少)

4.理想的狀況,
指揮家對待樂團的所有團員都應一視同仁,
最好能了解每個樂手的脾氣,
特質與近況,
才能確保演出品質!!
他在樂團裡算是 大家長,
難聽一點說就是 老大!!
因此他最好長得很兇,
但其實包容心很大,
很有耐心!!
(托斯卡尼尼那一撇希特勒鬍我就很欣賞!!)


其實要做好一個指揮真的不簡單!!
大約要比獨奏樂器者多花出七八倍心力,
而且還需具備天生的絕對音感才行!!
(也是可以練啦!!不過很困難!!)

ps. 絕對音感:不僅能聽出 Do Re Mi Fa Sol...還要能聽出調性!!

其實演奏者很少真正不看指揮的;
或當輪到他吹,拉時,
他得專心的看自己的譜找自己的弦位與孔位;
但當他休息時,
他最好能看著指揮,
了解樂曲進行的程度!!

至於指揮有比賽並沒有所謂的"執照"

2005-10-16 07:00:1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阿里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