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不知道曾國藩有哪些事績及著作或對未來有什麼引响??....謝謝

2005-10-15 13:43:31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羽珊 1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白話一點嗎??

2005-10-17 18:51:29 · update #1

2 個解答

曾國藩 1811--1872年 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從湖南雙峰一個
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后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緊接著創見因母喪返鄉,恰逢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湘湖大地,他因勢在家鄉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謚“文正”。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而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蕩年代,由于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這种影響不僅僅作用于當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從而使之成為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曾國藩之思想學術
曾國藩作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對“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火,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對于“士大夫習于憂容苟安”,“昌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風”,“痛恨次骨”。他認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誠為探源之論”。基于此,曾國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時需用德器兼備之人,要倡廉正之風,行禮治之仁政,反對暴政、扰民,對于那些貪贓枉法、漁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嚴懲。至于關系國運民生的財政經濟,曾國藩認為,理財之道,全在酌盈劑虛,腳踏實地,洁已奉公,“漸求整頓,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國藩將農業提到國家經濟中基礎性的戰略地位,他認為,“民生以穡事為先,國計以丰年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縣,以重農為第一要務”。受兩次鴉片戰爭的衝擊,曾國藩對中西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并反對借師助剿,以借助外國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張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

《治學論道之經》
曾國藩是清末著名換理學大師,學術造詣极深。他說︰“蓋真能讀書者,良亦貴乎強有力也”,要有“舊雨三年精化碧,孤燈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寫字或陽剛之美,“著力而取險勁之勢”;或陰柔之美,“著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寫作,需在气勢上下功夫,“气能挾理以行,而后雖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詳略得當,詳人所略,略人所詳,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簡”,又“為文家第一要也”。為文貴在自辟蹊徑,“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偉為最難而可貴”。“清韻不匱,聲調鏗鏘,乃文章第一妙境”。

《持家教子之術》
著名歷史學家鐘書河先生說過,曾國藩教子成功是一個事實。無法抹殺,也無須抹殺。曾國藩認為持家教子主要應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嚴明家規。二、盡孝悌,除驕逸。三、“以習勞苦為第一要義”。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財。五、聯姻“不必定富室名門”。六、家事忌奢華,尚儉。七、治家八字︰考、寶、早、掃、書、疏、魚、豬。八、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九、不可厭倦家常瑣事。十、擇良師以求教。曾國藩的著作中以《曾國藩家書》最為有名,也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疆場競斗之計》
曾國藩以編練湘軍起家,書生治國,鎮壓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
太平天國運動,其軍事思想內涵极丰,确有過人之處。他認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國強”,“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主張軍政分理,扣負其責。他購買洋槍、洋炮、洋船,推進中國軍隊武器的近代。治軍以嚴明軍紀為先,同時著意培養“合气”,將士同心,他認為“將軍有死之心,士卒無生之气”。選 擇有四點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覘敵情,三曰臨陣膽實識,四曰營務整齊”。曾國藩軍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鑒的是其戰略戰術。如“用兵動如脫兔。靜如處女”,主客奇正之術,“扎硬寨,打死仗”,水師不可順風進擊,善擇營地,“先自治,后制敵”,深溝高壘,地道攻城之術,水陸配合,以靜制動,“先拔根本,后翦枝葉”等等。

《處世交友之道》
曾國藩對交友之道頗有見地,他認為交友貴雅量,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無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不可輕取人財”。要集思廣議,兼听而不失聰。“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气、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處世方面,曾國藩認為,“處此亂世,愈窮愈好”。身居高官,“總以錢少產薄為妙”。“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德以滿而損,福以驕而減矣”。為人須在一“淡”字上著意,“不特富貴功名及身家之順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學問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關乎天事,一概笑而忘”。“功不必自已出,名不必自已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國藩寫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處世交友之道。

《修身養性之訣》
曾國藩總結了修身十二款︰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气、保身、日知所亡、月無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門。他認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求人則人悅,思誠則神欽”。曾國藩不信醫藥,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篤誠,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貴,“人生有窮達,知命而無憂。”曾國藩認為︰“養生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懲貧,三曰節欲,四曰每夜臨睡前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后各行三千步。”養生之道,“視”、“息”、“眠”、“食”四字 最為要緊,養病須知調衛之道。

褒貶不一
“譽之則為圣相,讞之則為元凶”。
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杰章炳麟對曾國藩的評价一樣,近百年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曾國藩褒揚者有之,斥罵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時,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送其綽號“曾剃頭”。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罵他是賣國賊,以致曾國藩也覺得“內咎神明,處咎清議”,甚至有四面楚歌之慮。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說他“開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遺臭万年的漢奸,建國后的史學界對他更是一罵到底,斥為封建地主階級的衛道士、地主買辦階級的精神偶像、漢奸、賣國賊、殺人不眨眼換劊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歷史是各种复雜因素的有机組合体,歷史從物也是如此,對复雜的歷史人物予以簡單、片面的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客觀的,都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實事求是的要求。80年代以來,學術界對曾國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對他的評价也相對客觀。隨著有關曾國藩的小說和傳奇故事的出版,越來越多的人對其產生興趣,他們希望能透過作家描述的人物形象更多的了解曾國藩的學識、見解和主張,更直接、更清晰、更深入地窺見他的內心世界。

曾國藩畢生服膺程朱理學﹐又主張兼取各家之長﹐認為義理﹑考據﹑經濟﹑辭章四者不可缺一﹐但始終將理學放在首要地位。於古文﹑詩詞也很有造詣﹐被奉為桐城派後期領袖。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贈太傅﹐謚文正。後人輯其所著詩﹑文﹑奏章﹑批牘等為《曾文正公全集》。又有影印《曾文正公手書日記》行世。

2005-10-15 15:47:1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4 · 0 0

等等等,等到今年過年就32歲,男朋友連影子都沒,
我個性內向,想透過未婚聯誼認識對象,我是朋友推薦,來到桃園紅娘李姐,
對女生頗為照顧的,很快就讓認識不錯異性.

2015-12-02 05:50:5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