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的讀書心得要怎麼樣來撰寫呢?
不好意思!!麻煩各位了!!
2005-10-14 12:41:50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 2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本古書
建議您可將其中比較著名的成語或例句以白話文加以解釋
並用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加以比擬, 讓師長瞭解您對四書
的瞭解程度與應用...
例如
例句:「富人有喪,乃大說,喜曰:『此衣食之端也』」。以往,祭祀活動與軍事活動最為重要,但只以祭祀活動為生活所需,而未轉化為高尚情操,只以物質上的滿足、謀生為主,此種人,孔子認為,是「儒」,也就是懦弱。
在此引發了老師們的驚呼,因為「儒」字,我們以往的概念都是將儒字,當成是儒者、儒家,但在孔子時代,「儒」代表的卻是懦弱的人,只以祭祀能夠謀生為樂,而沒有將祭祀活動轉化成高尚的情操。
儒家與儒者:而司馬談時始稱「儒家」,以前只稱呼「儒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這雖然說明了孔子「因材施教」觀念,但也可以由此看出,孔子將學生分等級來看待,我們更可以在「四書集注」書中第八十九頁看到,也是我們補充講義的第四點:子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將學習分成三個層次,我們可以在這兩句話中窺知,孔子不僅將學生分等級,也將學習的層次分成三個等級,雖然孔子謂之,有教無類,但也將學生分等級、學習分等級。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在這一段中,我們又可以看到孔子將學生分等級的話語,孔子強調學生「資質」的不同,生而知之者,是最資優的學生,困又不學,則是孔子認為資質差,後天又不努力,因此認為是最低等的。孔子雖強調每個人的資質不同,但也指出學習的重要。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孔子認為人天生本性相近,但是經過學習後,就會拉遠差距了。這也是強調「學習」的重要性。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以矣!」這段話孔子強調我們要學而時習之,要常常的溫習,不忘記原來所學的,就可以稱之為好學。這引發了老師們的一陣討論,有老師提出,我們常常在看新的paper、新的議題,但孔子的主張,是要我們常常去溫習舊有的知識,好像與我們現在的學習,有一些差異,我們一直在強調要學新的東西,要向前看,這樣才算是學習,但以孔子的觀點,只要常常溫習舊有知識、不忘記,就可以算是好學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老師特地強調,這裡的「師」,代表的意思是「視之為師」之意。「從」是跟隨之意,「改之」則有當成鏡子、以為借鏡之意。張老師另外還提到,不屑教之,也是教的一種,但需要學生自己有醒悟,才能達到教的目的。
如此這般.....希望您能夠明白
祝您好運喔
2005-10-14 14:09:5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答案怎只有一書?
2005-10-25 16:00:0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論語
以仁為中心思想、與恕(推己及人之道)幷立,以 仁義道德
為中心兼固天命、智勇,倡導愛人(友愛他人)、義利之辨,觀念要明確,重體悟,自我的體悟,是學習的關鍵,所以孔子也常說:“學而不思則殆“。
應將道理與實踐結合在一起,平日為人即應好和平、互敬互愛,在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相敬愛,於國家忠,與朋友信,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倫理。
◎孟子
主張性善,以「義」為中心思想而后歸於「仁」德。以孔子所倡的仁為出發點,發揚仁為「行而宜之」的義。仁為人的本心, 將這本心發為行為,就是義,然後將二字連在一起,提出仁義,而造成整體的仁義道德觀、輕功利
孟子一書對民主的重要也有提示到。例:孟子曰:「民(百姓)為貴,社稷(社,土地神。稷,五穀之神。引申有國家之義。)次之,君(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盡心下〉,14)
◎中庸
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于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万事,末复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于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
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處事態度。˙方孝儒˙夷齊:聖人之道,中而已矣,堯、舜、禹三聖人為萬世法,一「允執厥中」也
蓋自上古圣神繼天立极,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其見于經,則“允執厥中”者,堯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堯之一言,至矣,盡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則所以明夫堯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中庸可讓人學到很好的做人處事法。禮記˙中庸:「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拳拳服膺即是態度誠懇真摯,心悅誠服的牢記在心
又如: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孥。」子曰:「父母其順矣乎!」。此非但道出做人處事法,也道出齊家之道
◎大 學
大 學 之 書 , 古 之 大 學 所 以 教 人 之 法 也 。 蓋 自 天 降 生民, 則 既 莫 不 與 之 以 仁 義 禮 智 之 性 矣 。 然 其 氣 質 之 稟 或不能 齊 , 是 以 不 能 皆 有 以 知 其 性 之 所 有 而 全 之 也 。 一 有聰明 睿 智 能 盡 其 性 者 出 於 其 閒 , 則 天 必 命 之 以 為 億 兆 之君師 , 使 之 治 而 教 之 , 以 復 其 性 。 此 伏 羲 、 神 農 、 黃 帝、堯 、 舜 , 所 以 繼 天 立 極 , 而 司 徒 之 職 、 典 樂 之 官 所 由設也 。
大學之道:1於 國 家 :化 民 成俗之 意 。2於個人、學 者: 修 己 治 人 之 方。 由個人之明明德做起:由格物、致….、到治國平天下,以達止於至善之境也
2005-10-20 11:37:2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