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菩薩告諸菩薩及善財的內容中提到:
 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
 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
 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 ,
 亦不及一。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為何在諸供養中,以法供養為最?
 請善知識開解。
 

2005-10-06 22:35:40 · 12 個解答 · 發問者 Wisdomer C 2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感恩SK-II善知識,好個「修道一定要有真心,不為自己,就是有鬼要吃自己,都為法忘軀,為法可以把自己的生命做布施」,大德開示,末學收穫非常。

2005-10-07 23:39:10 · update #1

感恩將軍善知識,一刀中的。
「送他魚,不如教他如何釣魚;若知法,遵循法,則能令生命成長。故法供養為最。」非常生活化的開解,令末學收穫良多,感恩。

2005-10-07 23:41:11 · update #2

12 個解答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為求法以半句偈而捨性命,有一天聽見羅剎鬼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釋迦牟尼佛說:「你說的是佛法,只僅是半句,還有下半句呢?」羅剎鬼說:「不錯,我說的是佛法,不過我太餓了,我先要找一個人吃,吃飽了,才可以說法。」釋迦牟尼佛便說:「你先說完了法,再吃我,可不可以?」羅剎鬼說:「你可以讓我吃嗎?」釋迦牟尼佛說:「可以,但是你先要把法說完了,我明白了法,你就是把我吃了,我也願意。」羅剎鬼說:「可以!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說完之後,對釋迦牟尼佛說:「現在我可以吃你了吧!我已把法說完了。」釋迦牟尼說:「等一等,我再給你吃。」羅剎鬼說:「你是不是後悔了?想要不算數了?你已答應我的,想不算了?」釋迦牟尼佛說:「不是,因為你所說的四句偈是佛法,一般人都沒有聽過佛法,我現在用刀把這四句偈刻到樹上,然後你再吃我。」羅剎鬼說:「可以!」於是釋迦牟尼佛就用刀把四句偈刻在樹上,一想這樹木不堅固,這羅剎鬼又要吃他,他說:「你再等一等,我想令一般人都知道佛法,我把這四句偈頌刻在石頭上,然後再吃我也不遲,我不是為我自己,我想令一切眾生都明白佛法。」羅剎鬼說:「可以!你就開始工作,不要拖延時間。」於是釋迦牟尼佛,又把這四句偈刻在石頭上,刻好了,就請羅剎鬼來吃他。羅剎鬼說:「你真要給我吃呀!」釋迦牟尼佛說:「當然,我不會打妄語,請你現在來吃吧!」維剎鬼說:「你真是個修道人,好了,我現在已知道你是真修行了,再見了!」說完了話,羅剎鬼騰空而去,原來是觀世音菩薩現身來試驗他。所以修道一定要有真心,不為自己,就是有鬼要吃自己,都為法忘軀,為法可以把自己的生命做布施,所以說「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2005-10-07 03:58:3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這有類似的

▶▶http://qoozoo1400703.pixnet.net/blog

2014-09-03 17:00:3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26 22:31:1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1 · 0 0

感恩五初大德肯為初學者著想!否則大家都之來乎去,愚痴如尘者都看呆了呀!

2005-10-11 16:59:48 · answer #4 · answered by 6 · 0 0

★法供養:http://lenyan.mpsdn.com/articles/500.htm

2005-10-08 08:14:35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給明心善知識,
您之善解,末學當能體解您意。
惟在舉例的部份,末學以為,您所舉例者,皆為法供養矣。供養出家師父,以能傳法,所以供養出家師父,也是法供養的一種。末學之看法,您以為呢?

2005-10-09 02:39:38 補充:
最佳解答的範圍,為末學依止「就末學問題最為切合的答題者」,選之,也依止「初學者適用之答案」,畢竟凡事都要由淺入深,當能入得門去。末學之答覆不代表任何意義,也不代表末學不懂任何學長提示末學的義理。一切心證,何須言之,表之,相之。

2005-10-07 23:37:48 · answer #6 · answered by Wisdomer C 2 · 0 0

為什麼法供養為最人的言行舉止來自於自身的思考邏輯所以思想是一件最重要的事行善行惡都是在那一念觀念裡所以法供養可以令人生正見正見生則一切行止都有了依處知見一變即使是大奸大惡的人都會痛改前非

2005-10-07 19:14:51 · answer #7 · answered by ? 5 · 0 0

末學愚昧淺見:
佛陀說法〈各種經典〉也是看時空環境、看對象程度〈根器〉,而有權便!
也就是說,各部經典適用〈施用〉的對象,皆視不同的:時空環境、對象、程度〈根器〉。而有契理與應機,也就是對不同根器的眾生有不同之教法。
所以,要看這部經典開解的對象,不能以一部經義,去一遍概全,適用於全體眾生!

「在諸供養中,以何種供養為最?」

末學愚昧淺見:
秉諸法平等之義,
只要虔誠供養,各種的供養皆為平等,皆為最殊勝!
《若落在供養裏比高下,不能體會「三輪體空」,仍不了義!》

就俗諦,現實的生活面來看:
如果宣導「在諸供養中,以法供養為最」!
《宣說此句,也是要視:時空環境、看對象程度〈根器〉,而有權便!》
那大家如果都來學習法供養!
最後,
有一天大家都不來做財施供養!
不來做食物供養!
不來無畏施供養!
那眾多的出家人還能生活?還能修行嗎?
出家人豈不是要自己耕種、織布、縫衣?
沒財產的出家人要怎麼辦?
************************************
在此另只舉一部經文,供請善知識卓參:
************************************
思益梵天所問經仂行品第九
************************
  【爾時等行菩薩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諸佛菩提為大饒益如所說行精

   進眾生。世尊。其懈怠不能如說行者。雖值百千萬佛。無能為也。當知

   從勤精進得出菩提。爾時文殊師利謂等行菩薩。善男子。汝知菩薩云何

   行名勤精進。答言。若菩薩能得聖道。名勤精進。又問。云何行能得聖

   道。答曰。若於諸法無所分別。如是行者。能得聖道。又問。云何名得

   聖道已。答曰。若行者於平等中見諸法平等。是名得聖道已。又問。平

   等可得見耶。答言。不也。所以者何。若平等可見則非平等。】
************************
【經文尋繹】

文殊師利又問,怎樣能成就無上佛道呢?等行答曰,於諸法無分別,如是行者
能成無上佛道。

  無分別者,平等心也。平等心者,菩提心也。三世諸佛皆從發菩提心而來。若
不發菩提心,終難成就無上佛道。故發無分別心,即發菩提心。勸人發菩提心,有
無量功德。障人發菩提心,有無量罪過。因為障人發菩提心者,斷佛慧命也。勸人
發菩提心者,續佛慧命也。

  文殊又問,云何名得聖道已?得聖道已者,究竟成就無上佛道也。等行答曰,
若行者於平等中見諸法平等,是名得無上佛道已。

  於平等中見平等,是心平等也。若菩薩心平等,則見一切悉皆平等。所以毘舍
如來謂持地菩薩言,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佛心平等,故能等視怨親,
乃至見一切眾生皆是佛。眾生心不平等,虛妄分別怨親是非,起貪瞋癡造諸惡業,
輪迴六道,不出苦輪。

  文殊師利又問,平等可得見嗎?等行菩薩答不也。何故平等不可見?因為諸法
空為平等,諸法一相為平等,諸法無相為平等,諸法無能所分別為平等,是故無所
見是平等。凡所有見,皆是眾生之凡情見。眾生以凡情見見一切,則不見平等。只
能分別善惡、是非、怨親、適違。故等行解釋說,若平等可見,則非平等矣。以等
行菩薩所修,即平等行,故文殊問其平等之義。

2005-10-08 13:23:02 補充:
星雲大師說:
世界上不管任何一個宗教的信徒,都有奉獻、供養的經驗,這就是一種宗教情操。在佛教裡講到供養的種類,有兩種供養:身、心供養;有三種供養:身、口、意供養;有四事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供養;有十種供養: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等十種供養。
*****************************
末學謹就提問範圍了解的部份分享心得!
目的在提醒!無分別,諸法平等之精義!
曲高和寡,讚嘆褒揚,皆隨順因緣!
呵呵!
合掌令歡喜!
感恩!

阿彌陀佛

2005-10-08 20:17:49 補充:
:「暑退涼初,當願眾生,證無上法,究竟清涼。」

呵呵!
何法可證?
既然究竟,何來清涼?

夏去秋來,
道法自然。
一切有情,
究竟自覺。

末學工夫火侯不足!
棒喝不成如在搔癢!
總以為正搔著癢處,
想不到如隔靴搔癢!

道無惡者是吾師!
慚愧!
慚愧!

2005-12-17 20:32:29 補充:
還要加油哦
不懂諸法平等精義
離道尚遠
千萬不能
誤人誤己

2005-10-07 06:35:53 · answer #8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感恩將軍大大!

2005-10-07 05:50:13 · answer #9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善知識,
如西諺云:
送他魚,不如教他如何釣魚。

阿含經云:
見緣起則見法,見法則見如來。

若知法,遵循法,則能令生命成長。故法供養為最。

2005-10-07 04:54:16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生命愛徒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