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關於李白的部份請問他比較有名的事蹟有?著名的作品有?

2005-10-06 16:19:55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呆妹妹 7 in 社會與文化 語言

2 個解答

 
李白 (公元七零一至七六二年)盛唐的最主要代表之一,一生中最菁華的歲月是在唐玄宗統治下度過的。從傳世的第一首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720以前)到最後一首《臨路(終)歌》(762),他的創作活動延續了四十多年,內容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封建社會發展的必然過程。
一、出蜀以前(701-725年)

李白出身豪商,自幼生長在今四川江油縣附近,舊彰明縣青蓮鄉。出峽前遊過成都和峨眉。下面所選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表明他思想上很早已有道家的烙印。



二、循江東遊到離開安陸(725-735年)

李白二十五歲出蜀,目的就是訪道、求友和遊覽山水。他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說:「以為士生則桑弧蓬矢,射夫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方之志,乃仗去國,辭親遠遊」,是很有抱負的。他離開長江三峽東下,經荊門、江夏、到潯陽登廬山;訪金陵,遊揚州,浪跡吳、會之間;再回舟上,由江夏泝漢水,過襄樊,走臨汝,其間曾與孟浩然相遇;又從臨汝到安陸(公元727年),娶故相許圉師孫女,開始“酒隱安陸,蹉跎十年”的生活。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秋,曾應友人元之演之邀,同遊太原祠。次年春天返返安陸不久,就移家東魯。下面所選《江夏行》,抒寫他對平民如商人婦的同情;而《淮南臥病書懷寄南中趙蕤》可以找出他的縱橫家思想根源。



三、移家東魯到離南陵入長安(736-742年)

李白從安陸移居山東,在任城安家。又隱居徂徠山,與孔巢父等五人時時酣飲,號稱竹谿六逸。其間曾回漢、襄一次,並且北遊東都、南陽,返東魯不久,又南下吳越,遇到道士吳筠。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在南陵奉召入長安。下面所選《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可見他有信心從正道入仕;《南陵別兒童入京》更活現了奉召入京時的高與若狂,也反映了他對功名富貴的熱衷。



四、在長安(742-744年)

李白隨同道士吳筠到長安,又因玉真公主、賀知章等人的推薦,經唐玄宗親自召見,任為翰林供奉,以“布衣侍丹墀”,而沒有正式的官職。他以經世王佐之才自命,玄宗則以文學侍從看待,常常被召喚去做一些所謂“應制”之作。對這樣的遭遇,看來他並不滿意,再加縱酒狂放,目中無人,就難免開罪於一些小人,如高力士等,終於蒙讒出京。春風得意,不啻曇花一現。可惜長安是國家的政治中心,他在這裡開了眼界,增長了見聞,對當時日趨朽沒落的朝政有了感性認識,他搜羅了大量的詩歌素材,豐富和充實了作品的內容。下面所選《古風第二十四首》─《大車揚飛塵》明目張膽地譏刺時政;《天馬歌》是以馬自喻,悲歎未遇知人的明主。而《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表明長安的十丈紅塵,沒能使他放棄對神仙的嚮往。



五、離開長安到長流夜郎(745-757年)

李白離開長安以後,漫遊南北,他從梁宋、齊魯而幽燕,又多次來往會稽、金陵、宜城之間。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在此初期,他和杜甫結下了不朽的友誼,兩人又一起和高適,李邑等詩人和大書法家登山臨水,詩酒往還。安祿山亂起,他正在宣城,此後輾轉溧陽、剡中,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避居廬山屏風,碰上永王璘過潯陽,相邀參加幕府。次年,至德二載(公元757年)永王違抗肅宗的詔命東巡,兵敗丹陽,他受到牽累,下潯陽獄,定罪長流夜郎;以五十七歲的垂暮之年,拋別妻子,獨冒洞庭三峽的險惡風濤,登上生死莫卜的漫長道路。這一階段,李白的生活經驗最豐富,傳世詩歌也最多。下面所選的《將進酒》及《宣城見杜鵑花》反映了他對國事的關心,朝政的不滿,兩次進取功名失敗的懊惱,以及對家人、好友、山水、神仙的瞥戀。



六、巫山遇赦到病逝當塗(758-762年)


李白長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東還,在江夏、巴陵、衡陽、零陵一帶稍事盤桓,就回到潯陽。以後又重遊金陵,來往宣城,歷陽等地。臨卒前一年,李光弼東鎮臨准,抗拒史朝義,他聞訊請纓,還想為國效力,不幸中途因病折回,於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在當塗令李陽冰任所逝世,享年六十二歲。這一階段李白漸入淒涼老病的晚境,然而他的詩情酒興,還是不減當年。下面所選的《江夏別宋之悌》反映了暮年李白對國家無奈之情。 (右圖為李白手跡)

縱觀李白一生和傳世之作,可知他的思想主流是道家兼縱橫家,也摻雜了儒家的影響。他景慕傅說、呂尚、范蠡、魯連、張良、謝安等所謂“安邦定國”的大人物,也企羡專諸、侯嬴、荊軻等刺客、遊俠者流。他頗有一濟蒼生的宏願而未能牛刀小試,固然是客觀的社會條件限制了他,也是他自己主觀的性格感情限制了他。他熱愛袓國人民,痛恨邪惡奸偽的性格是不用懷疑的。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挂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注釋】

“戴天山”:又名大匡山,在四川省江油縣境。

“溪午”句:時已中午而不聞鐘聲,暗示道士外出。

“青靄”:青色的雲氣。

 

 



《江夏行》

憶昔嬌小姿,春心亦自持。
為言嫁夫婿,得免長相思。
誰知嫁商賈,令人卻愁苦。
自從為夫妻,何曾在鄉土。
去年下揚州,相送黃鶴樓。
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
使妾腸欲斷,恨君情悠悠。
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
未知行李遊何方,作箇音書能斷絕?
適來南浦,欲問江船。
正見當壚女,紅妝二八年。
一種為人妻,獨自多悲悽。
對鏡便垂淚,逢人只欲啼。
不如輕薄兒,旦暮長追隨。
悔作商人婦,青春長別離。
如今正好同歡樂,君去容華誰得知。

【注釋】

“江夏”:唐天寶至德間改鄂州為江夏郡。

“揚州”:隋開皇九年(589)改吳州為揚州。地當運河、長江交會衝要,唐時為對外貿易港之一,商業、文化都很繁榮,有“揚一益二”之稱。

“黃鶴樓”:原在今湖北武漢市江南岸山上,武漢鐵路大橋興建時拆除。陸游《入蜀記》:“黃鶴樓,舊傳費褘飛昇於此,後忽乘黃鶴來歸,故以名樓,號為天下絕景。崔顥詩最傳,而太白奇句得於此者尤多。今樓已廢,故址亦不復存。問老吏,云在石鏡亭,南樓之間,正對鸚鵡州,猶可想見其地。”可見樓址在南間已不可考見。

“作箇”:為什麼。今四川方言中猶存。字或作“咋個”。這句詩可譯為白話:為啥音信竟斷絕了?

“南浦”:在舊武昌城南三里,源出京首山,西入大江。吉時商旅往來多在這裡停泊。

李白的這首詩為商人婦作。古時長江下游居民多經商遠出,曠男怨女,往往用民歌唱出內心的哀愁。李白往來長江中下游,熟悉人情風土,其聲而作歌行,一從金陵上巴峽,一自江夏下揚州,描寫女子誤嫁和切盼遠人早歸的心情,纏綿宛轉,表達了詩人對商人婦的同情。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挂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注釋】

“戴天山”:又名大匡山,在四川省江油縣境。

“溪午”句:時已中午而不聞鐘聲,暗示道士外出。

“青靄”:青色的雲氣。

 

 



《江夏行》

憶昔嬌小姿,春心亦自持。
為言嫁夫婿,得免長相思。
誰知嫁商賈,令人卻愁苦。
自從為夫妻,何曾在鄉土。
去年下揚州,相送黃鶴樓。
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
使妾腸欲斷,恨君情悠悠。
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
未知行李遊何方,作箇音書能斷絕?
適來南浦,欲問江船。
正見當壚女,紅妝二八年。
一種為人妻,獨自多悲悽。
對鏡便垂淚,逢人只欲啼。
不如輕薄兒,旦暮長追隨。
悔作商人婦,青春長別離。
如今正好同歡樂,君去容華誰得知。

【注釋】

“江夏”:唐天寶至德間改鄂州為江夏郡。

“揚州”:隋開皇九年(589)改吳州為揚州。地當運河、長江交會衝要,唐時為對外貿易港之一,商業、文化都很繁榮,有“揚一益二”之稱。

“黃鶴樓”:原在今湖北武漢市江南岸山上,武漢鐵路大橋興建時拆除。陸游《入蜀記》:“黃鶴樓,舊傳費褘飛昇於此,後忽乘黃鶴來歸,故以名樓,號為天下絕景。崔顥詩最傳,而太白奇句得於此者尤多。今樓已廢,故址亦不復存。問老吏,云在石鏡亭,南樓之間,正對鸚鵡州,猶可想見其地。”可見樓址在南間已不可考見。

“作箇”:為什麼。今四川方言中猶存。字或作“咋個”。這句詩可譯為白話:為啥音信竟斷絕了?

“南浦”:在舊武昌城南三里,源出京首山,西入大江。吉時商旅往來多在這裡停泊。

李白的這首詩為商人婦作。古時長江下游居民多經商遠出,曠男怨女,往往用民歌唱出內心的哀愁。李白往來長江中下游,熟悉人情風土,其聲而作歌行,一從金陵上巴峽,一自江夏下揚州,描寫女子誤嫁和切盼遠人早歸的心情,纏綿宛轉,表達了詩人對商人婦的同情。

 

 

2005-10-06 16:26:4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諮議參軍 7 · 0 0

李白(七0一~七六二),字太白,出生在碎葉(唐朝時設北庭都護府管轄,今哈薩克境內),生於唐武后大足元年,卒於肅宗寶應元年,年六十二歲。大約五歲那年,李白隨父遷居到蜀中的江油,年少;的李白博覽群書,很快學會了寫詩作文。那時,蘇 為益州長史,對李白的才華相當訝異,他說:「是子天才奇特,稍益以學,可比相如」。大約二十五歲,李白開始漫遊蜀中的名勝古蹟,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七二五年)春,李白告別四川,沿長江而下,漫遊各地,他說自己年輕遊揚州時,「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上安州裴長史書』),又曾在今湖北安陸住過相當長的時間,所謂「酒隱安陸」,在此期間,他既和友人元丹丘,元演在中原到處遊覽飲宴,更「學劍來山東」,寓家任城(今山東濟寧),與孔巢父,韓準、裴政等會徂徠山,酣飲縱酒,號竹溪六逸。可見其生活的一斑。李白的這段漫遊時期,正當開元盛世,他的許多詩都已充份顯示他的藝術才華。天寶初年,他應召八京,賀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唐玄宗對他很重視,讓他供奉翰林院,起草詔誥。後來李白被高力士所讒,玄宗賜金讓其還山,浮遊四方,與杜甫成為莫逆之交。
  天寶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加入永王李璘的隊伍,想協助他平亂,從來,肅宗忌之,殺李璘,李白因「從逆」被補,理當殺頭,由於得到朝中大將郭子儀的營救,才免除死罪,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遇赦而還,開始了一生中最後一次漫遊。這次漫遊歷時三年多,地點主要在今安徽省南部。相傳他醉欲撈水中之月,因溺死。
軼事:
  皇帝「御床賜宴」
李白初到長安時,是十分榮耀的。據說,他面見皇帝那天,玄宗降輦步行迎接他的到來。一見面,玄宗就說:「你沒有官職,而我竟能知道你的名字,可見你一定是個道德修養極高的人。」在交談中,玄宗見李白對答如流,寫的詩篇絢麗多彩,人又長得儀表非凡,甚為高興。他讓李白坐在七寶御床上,設宴款待他,這叫做「御床賜宴」。由於有一碗湯太燙了,玄宗還親自拿起湯匙,為他調涼點,這叫做「御手調羹」。
高力士是唐玄宗最寵信的太監,皇太子管他叫「阿哥」、王公大臣管他叫「阿爹」。朝中的許多大官都是靠拍他的馬屁才爬上來的。然而,李白卻十分鄙視他。有一天,皇上想讓李白寫些東西,正趕上李白喝得酩酊大醉,內侍們急忙把他弄醒,扶入宮中。李白坐下來,伸出腳,對高力士說:「脫靴!」由於玄宗在場,高力士只好耐著性子給他脫了。這件事可把高力士氣壞了。因此,他伺機要對李白進行報復。有一天,他見楊貴妃正在興沖沖地吟唱李白寫的《清平調詞》,她唱到「可憐飛燕倚新裝」這句時,高力士乘機在一旁煽動說:「這李白真是膽大包天,他竟敢在詞中將你比作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那趙飛燕雖然才貌出眾,但後來由於作風放蕩,被皇帝廢黜了。李白的這種比喻,顯然是別有用心的!」這樣一來,楊貴妃也恨起李白了。從此以後,他們串通起來,經常在玄宗面前說李白如何如何不好。玄宗也慢慢對李白冷淡了。在這種情況下,李白深知,長安已不是他所能待的地方了。他上書皇帝,請求離去。玄宗也樂得做個順水人情,說了一些不痛不癢的話,送了他一些錢,就把他打發了。李白也不在乎,「高歌大笑」著走出了長安。
評價:
  李白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創造性地運用一切浪漫主義的手法,描寫社會上的各種現象,抒發個人的種種感受,歌頌中國的壯美河山等等。正如一位詩歌史專家所說:在中國詩歌史上,還沒有一個浪漫主義詩人像李白那樣廣闊而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的面貌。在藝術上,他以磅礡雄偉的氣勢、熾烈奔放的情感、豐富奇麗的想像、大膽驚人的誇張、清新自然的語言,創造出了瑰麗多彩的藝術形象,達到了「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效果。從而把浪漫主義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李白的詩歌成就對唐代及以後詩歌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是中國人民最熟悉最熱愛的詩人,也是世界人民喜愛的詩人。他的詩歌已被譯成許多國家的文字,廣泛流傳。
寵奴才脫靴
李自不僅看不慣宮中的生活,而且也看不起那些只顧謀求個人私利的權貴,甚至連皇帝及其身邊受寵的「紅人」都不放在眼裡。時間一長,有些人便製造謠言,在皇上面前大講李白的壞話。其中說李白壞話最多的兩個人,是高力士和楊貴妃。
李白的詩歌善於運用豐富的想像、奇幻的神話傳說來表達他的感情、思想和理想,因此有「詩仙」之稱。李白的作品全部收在《李太白全集》中。

2005-10-06 16:22:0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