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幾年前,幾乎每座橋都會有憲兵站崗,可是近年來都看不到了。
奇消失原因為何?當時站崗目的又為何?
2005-10-06 10:54:16 · 10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政治與政府 ➔ 軍隊
在民國82年有一件憲兵槍殺命案
那就是光復橋事件
而光復橋就是在台北市萬華附近的一座橋
當時也是發生在我們連上(225營)
當時在民國82年8月(好像)的晚上02-04的衛兵橋哨有大正大副
當時大正在打瞌睡!(老鳥)
大副正在把風!(菜鳥)
就當時剛好有歹徒正在觀察3-5次後!就馬上搶走大正的槍!也就馬上把大正給斃了
但是當時大副明明可以去救大正..馬上向歹徒開槍反擊~結果也沒有做
原因是因為大副那時才剛下部隊沒多久~看到那一幕時~害怕躲在橋哨的後面!
當時歹徒也看到大副躲在橋哨後面~就把大副也給斃ㄌ!但是還好大副命大
只受到槍傷
後來大正死ㄌ~大副也沒有盡到橋哨衛兵之職責移送軍法審判無期徒刑!!
之後憲兵司令部也受到國防部之命令立刻把所有大台北地區之橋點哨撤掉
剩下台北橋.萬板橋.華江橋這三座橋改成橋哨據點(也就是改成橋哨車巡...不過現在還有沒有我就不知道ㄌ)
這就是橋哨衛兵消失的原因ㄌ!!
希望我的解答你能夠滿意
2005-10-06 14:47:2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如果沒記錯的話.....大正跟大副都是忠貞510同梯,並無老鳥跟菜鳥之別
2007-06-21 10:52:4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ㄚ育 3 · 1⤊ 0⤋
我要更正最佳回答的回答.
第一.事件是發生在民國八十四年六月十三日.
第二.正副哨都是510梯次.(當時應都為菜鳥)
第三.什麼打瞌睡還有什麼把風,正副哨本就是交替站崗. (虧您同為憲兵)
光復橋橋下據點正對面的銅鑼燒口衛真多真好吃 .
2007-07-16 10:17:4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I 2 · 0⤊ 0⤋
剛好在我家附近,那陣子鬧很大。風聲鶴戾
2006-09-07 21:24:07 · answer #4 · answered by 奧 3 · 0⤊ 0⤋
編號003是對的,當過憲兵的都知道這件事,確實是因為光復橋搶槍事件才會撤掉橋哨的
2005-10-10 09:53:26 · answer #5 · answered by 虎爺 7 · 0⤊ 0⤋
現在實施精實案,各單位的兵力都逐漸的減少,朝量少質精的方式進行,憲兵目前以防衛首都為主,以防範對岸的斬首行動,不是在任務以內的需求就裁撤掉,應與槍殺事件無關!
2005-10-07 18:30:38 · answer #6 · answered by 小朱 3 · 0⤊ 0⤋
跟時代背景與戰爭型態改變也有關係,裁軍也有關
2005-10-07 17:47:12 · answer #7 · answered by ? 3 · 0⤊ 0⤋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那件命案被搶走的槍枝已經找到了。似乎是某民宅發生火警,消防隊據報滅火,事後清查火場發現原來是個地下兵工廠,還找到一把M16,於是拿是檢驗才查出是被搶走的槍枝,而兇手也被抓到了。
2005-10-07 10:16:05 · answer #8 · answered by ESCAPE 3 · 0⤊ 0⤋
進台北的橋樑上有憲兵的原因其實是和當年的「湖口兵變」有關當年由於有「疑似」駐湖口裝甲兵部隊將要北上「兵諫」老蔣的情報結果是桃園基地F-86掛彈緊急起飛待命往台北各橋樑一律駐兵防守但是當時台北地區駐軍沒有一個是裝甲兵的對手正當情況緊急到不行的時候湖口方面傳來一切平安的消息兵變還沒正式開始就結束不過到底有沒有湖口兵變這件事情一直到今天都有不同的說法不過事實是事件結束後當時的裝甲兵司令蔣緯國撤職國防部提出一個「大台北地區衛戍計劃」這套衛戍計劃除了防範敵軍入侵首都外,也有防止軍事政變的功能憲兵所屬各橋哨都會對進入「台北衛戍區」的大小軍車進行檢查,並立即向國防部回報軍車人員、武器數量而且橋上據說都裝有炸藥如果不幸發生叛亂或是共軍進犯前線部隊無法敵擋時最後會把台北地區的聯外橋樑全部炸掉可是目前隨著憲兵撤守到底會不會炸掉也不知道了至於撤掉就是因為有憲兵被摸掉啦現在犯人也沒抓到
2005-10-06 11:22:29 · answer #9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因為怕被搶槍~憲兵**掉~很久就沒有橋上憲兵站崗,是因為發生在蔣介石時期的湖口兵變怕軍隊北上打台北,所以憲兵才進駐橋上只要有有軍車過進台北就要橋上憲兵哨檢查,以前往台北ㄉ橋下會有炸藥怕南下兵變時可以炸橋以防萬一,自從發生憲兵在橋上屢次被槍殺搶槍時,過沒多久就撤掉ㄌ
2005-10-06 11:17:33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