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何解,感恩善知識
2005-10-04 16:18:40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善知識,如法句經經文:
昔佛在王舍城竹園中說法。
時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五通。卻後七日皆當命盡。
自共議言五通之力。反覆天地手捫日月。
移山住流靡所不能。寧當不能避此死。對一人言。
吾入大海上不出現。下不至底正處其中。
無常殺鬼安知我處一人言。吾入須彌山中。
還合其表令無際現。無常殺鬼安知吾處。一人言。
吾當輕舉隱虛空中。無常殺鬼安知吾處。
一人言。吾當藏入大市之中。
無常殺鬼趣得一人。何必求吾也。四人議訖相將辭王。
吾等壽算餘有七日。今欲逃命冀當得脫還。
乃覲省唯願進德。於是別去。各到所在七日期滿。
各以命終猶果熟落。
市監白王有一梵志卒死市中。王乃悟曰。四人避對。
一人已死其餘三人豈得獨免。王即嚴駕往至佛所。
作禮卻坐王白佛言。近有梵志兄弟四人。
各獲五通自知命盡皆共避之。
不審今者皆能得脫不。佛告大王人有四事。不可得離。
何謂為四。一者在中陰中。不得不受生。
二者已生不得不受老。三者已老不得不受病。
四者已病不得不受死。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間
無有地方所 脫之不受死
『是務是吾作 當作令致是
人為此躁擾 履踐老死憂』
知此能自靜 如是見生盡
比丘厭魔兵 從生死得度
王聞佛言歎曰。善哉誠如尊教。
四人避對一人已死。祿命有分餘復然矣。
群臣從官莫不信受。
心得:
『活在當下』,隨時『感受、領悟、覺醒』,該作的作好即可。不须逃避也無從逃避。
如佛陀遺教,
世尊欲令此諸大眾皆得堅固,以大悲心,復為眾說:「汝等比丘,勿懷悲惱,『若我住世一劫,會亦當滅。會而不離,終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無所益。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自今以後,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是故當知,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解脫;以智慧明,滅諸癡暗。」
世實危脆、無堅牢者,我今得滅,如除惡病。此是應捨之身,罪惡之物,假名為身,沒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滅之,如殺怨賊,而不歡喜。
汝等比丘!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復語,時將欲過,我欲滅度,是我最後之所教誨。
2005-10-05 09:33:31 補充:
禮敬Mindfreedom善知識,善問,向您頂禮。
2005-10-05 10:09:25 補充:
禮敬五初善知識,吾等皆是同行善知識,末學當如是答一題即可,下回必加改進。
2005-10-05 05:31:5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生命愛徒 7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18 18:18:0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
本來想答的,沒想到寫出來之後,被將軍老師一步先登了。
那麼末學就修改矣,免得班門弄斧啊,呵呵。
再觀,四道題每一道都被將軍老師答了,哎呀哎呀,
大善知識啊,留點給後學們表現嘛,老師該以壓軸的姿勢登場,
一來先讓大夥有表現機會,二來也避免「大師一出誰與爭鋒」的場面哩。
開開玩笑,開開玩笑,學長莫見怪啊。
2005-10-05 05:34:0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Wisdomer C 2 · 0⤊ 0⤋
禮敬的小普善知識
謝謝抬愛
比起大師級,起步早二個月,卻落後甚多
慚愧萬分,精進不及,該當懺悔
2005-10-04 17:53:57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