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貝多芬知道拿破崙稱帝後和稱帝前,對他評價的轉變,可否簡單告知?

2005-10-04 15:33:49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1 個解答

一七九七年,拿破崙派遣伯納道將軍擔任法國駐維也納大使,當法國革命軍三色旗在法國大使館陽台升起時,所有維也納市民大為震撼。貝多芬以往就曾表態贊成共和理念,從那刻開始他公開宣布他對拿破崙的景仰。從此,貝多芬經常接受伯納道將軍的款待,市民經常看到他的身影出入於法國大使館。貝多芬後來譜寫「英雄交響曲」,打算向拿破崙致敬,據史學家推論,也是採納了伯納道將軍的建議。

  一七九九年底,拿破崙奪取了法國政權,建立了執政官政府,擔任第一執政,宛如早年的羅馬皇帝,並頒布了新憲法,此舉贏得貝多芬的喝采,因為他認為拿破崙將建立責任政治。然而不久後,貝多芬便心萌悔意,因為一八0二年,他看到拿破崙與教皇庇護七世簽訂了亞眠合約,恢復了法國教會的諸多特權。貝多芬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感嘆地寫下:「每件事似乎又回復到往日的軌跡上。」對於拿破崙的所作所為,貝多芬開始質疑。

  一八0四年十二月二日,拿破崙加冕稱帝,貝多芬聽到此事之後勃然大怒,原本貝多芬在「英雄交響曲」手稿封面上寫有提獻給「波那帕特」的字樣,他抓起封面一撕兩半扔在地上,第一頁重新改寫。兩年後,這首交響曲出版問世,取名為「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位偉人而作」。就此,貝多芬對拿破崙的崇拜已經破滅。第三號交響曲有一大特點,就是第二樂章很不尋常地採用了「送葬進行曲」的曲式,一般認為反映了當時貝多芬哀莫大於心死的心境。不過,貝多芬潛意識中,對於拿破崙還是有一分眷戀,包括他採用拿破崙出身的義大利文來為「英雄交響曲」命名。一八0五年十一月二十日,貝多芬指揮自己的歌劇「蕾歐諾拉」首演,當時拿破崙已經率軍攻陷維也納,派了不少軍官為貝多芬捧場。一八0八年,時任西發利亞國王的拿破崙胞弟傑倫還提出豐厚的薪俸,邀請貝多芬擔任卡塞爾皇家唱詩班和管絃樂團指揮。奧地利皇室大為緊張,湊了一大筆錢,讓貝多芬繼續留在維也納。拿破崙家族對於貝多芬還是頗有正面幫助。

  然而,這份殘存的情誼,到了一八0九年就消逝無蹤了。當年法國與奧地利重啟戰火,五月間法軍以大砲密集砲轟維也納,貝多芬不得不躲進地窖避難,強大炮火聲使他的耳疾惡化,貝多芬對於拿破崙越來越厭惡。法軍攻陷維也納之後,拿破崙為了軍需以及彌補法國財政,向奧地利人課征重稅,平民需繳交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富人三分之一。貝多芬心不甘情不願地繳了稅,對著街上巡邏的法軍揮舞拳頭吼道:「如果我是將軍,而我的戰術就像我的對位法一樣精湛的話,一定會給你們苦頭吃。」

  年輕時期,貝多芬聽到法國大革命成功以及拿破崙征服歐陸君王確保革命成果的消息,數度熱淚盈眶,熱情地說:「看吧,現在他們正把自由的希望帶給全人類。」一八0九年之後,貝多芬年少的熱情已經被殘酷的現實澆熄,一八一三年問世的管絃樂曲「威靈頓的勝利」(亦名為「維多利亞之役」)就是這種心情的最後註腳。一八一三年六月,英國威靈頓將軍在西班牙維多利亞一役中,重創法軍。消息傳到奧地利和英國王室耳中,無不興高采烈。

  發明節拍器的音樂技師梅傑爾當時製作了一種自動機器能模擬交響樂。梅傑爾因此委託貝多芬創作一首謳歌威靈頓的樂曲,藉以將機器推銷到英國大賺一筆。貝多芬欣然答應。「威靈頓的勝利」演出大獲成功,貝多芬揚名於歐陸貴族之間。他還趁機舉辦募款音樂會,奧地利哈布斯堡皇室提供了貝多芬一間寬廣的皇宮大廳,結果有六千位貴族和議員出席,貝多芬獲得豐厚的款項。一八二一年,拿破崙病逝於聖赫勒拿島,貝多芬聽到消息之後,只淡淡地說了一句:「十七年前,我已經為他寫好了送葬樂曲了。」兩位世紀偉人的交遇,以這種悲傷的模式畫下句點。

 

http://studentweb.ncnu.edu.tw/93324027/

2005-10-05 06:50:2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lilyoct16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