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文化史!!
在十三世紀到十四世紀的
[文藝復興的起源??]
2005-10-04 15:25:20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第三章 文藝復興
--------------------------------------------------------------------------------
文藝復興的起源——到奧納多﹒達﹒芬奇——宗教改革——哥白尼——自然史、醫學與化學——解剖學與生理學——植物學——科爾徹斯特的吉爾伯特——弗蘭西斯﹒培根——刻卜勒——伽利略——從笛卡爾到波義耳——帕斯卡爾與氣壓計——妖術——數學——科學的起源
文藝復興的起源
十三世紀以後,西歐的學術發展有一段停頓時期。黑死病與百年戰爭帶來了經濟與社會紊亂,安定的生活與平靜的研究都不可能,把經院哲學帶到頂峰的心靈活動,好像也有衰竭之勢。
雖然如此,人類的學術觀點,仍處在不斷改變的過程中。在整個這個過渡時期,我們可以找出各種思想的細流,這些細流洶湧地匯合起來的時候,就形成文藝復興的洪流。前章已經講過,由於鄧斯﹒司各脫和威廉﹒奧卡姆的哲學的影響,經院哲學的思想已有逐漸解體之勢,而奧卡姆由教皇的監獄脫逃,依附於巴瓦裡亞的路易皇帝,尤足表現教會的權力遇到重大的反抗,而民族的權力不管好歹已經不顧教會當局的大一統主義的傳統確立起來。
文藝復興的精神首先出現在早先受到摧殘現在又逐漸恢復元氣的意大利。也許在羅馬建築遺跡中生活的人們很容易重新對古籍發生熱愛。一個強悍的北方種族已經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殖民地,變成了上層階級。這個階級沒有因為意大利各城邦的內戰而滅絕,雖然當時及後來內戰都使得貴族大傷元氣。但在別的國度,北方種族還要更純粹一些,所以意大利在學術上先進的原因,應該到別的地方去尋找。十三世紀的方濟各會修士巴馬的塞利姆本(Salimbene of Parma)提供了一個線索。他指出,意大利與其他國家有一個重要的不同的地方。他說,在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地區,只有城市的人在城裡居住,「武士與貴婦們」則住在他們的莊園上,以便管理他們的閉關自守的封建領地;但是,在意大利,上層階級卻在城裡擁有住宅,大部時間是在城裡度過的。
土地的主人常住在他們的領地上固然可以使鄉村得到一些好處,可是在交通不便的時代,鄉居生活使人們沒有多少機會交流思想,推動智慧的發展與創造。另一方面,在意大利北部,有閒的智識階級的城居生活,卻為文藝復興的誕生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環境。
文藝復興絕不限於文學。有許多因素結合起來造成了一次空前未有的智識發酵,雖然文學是最早而且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文藝復興的前驅者是彼特拉克(Petrarch,1304 -1374年)。在他身上我們看見一種與構成但丁詩歌基礎的中世紀經院哲學迥然不同的精神。彼特拉克首先倡導恢復良好的古典拉丁語,以代替經院哲學派的非正規拉丁語;更重要的是,他竭力要恢復要求理想自由的古典思想的真精神。
彼特拉克的調子走在他的時代的前面,但十五世紀初年由於人們對古典文獻的興趣不斷增加,有許多希臘人從東方來到意大利,他們能用現代語教授古語。1453年,土耳其人佔領君士坦丁堡後,加速了這個過程,於是許多好教師帶著手稿,來到他們新建的家裡。手稿的搜求成了時髦的風尚;意大利和北歐的禮拜堂與修道院的圖書館都被搜掠一空,豪商貴族則命令他們東方的代理人不惜重資來收買藏在東方或君士坦丁堡陷落時散失了的希臘書籍。這樣,古代哲學和科學的語言,經過八九百年之後,就重為西方學者所熟悉。
比這種語言更重要的是它裡面所包藏的自由探討的精神以及「古典學問」在幾百年的中古精神以後給歐洲重新帶來的從事各種各樣的研究的動力。雖然由於當時的思想方式習慣於宗教的權威,人們在世俗文獻方面也容易接受權威,而且過度看重希臘哲學家的學說也是有危險的,但人文主義者畢竟為科學的未來的振興舖平了道路,並且在開擴人們的心胸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只有心胸開闊了,才有可能建立科學。假使沒有他們,具有科學頭腦的人就很難擺脫神學成見的學術束縛;沒有他們,外界的阻礙也許竟無法克服。
人文主義由在意大利跟隨新學大師們學習的人帶到北歐。最早的一位是約翰﹒彌勒(Johann Muller,1436-1476年),他生於哥尼斯堡(Konigsberg),以後被人稱為雷紀奧蒙塔拉斯(Regio-montanus)。他首先把科學和人文主義結合起來。他把托勒密和其他希臘人的著作翻譯成拉丁語,1471年在紐倫堡(Nurnberg)建立了一座現象台,他製造了靠重力推動的鐘和幾具天文儀器。他的天文年歷是現代航海年鑒的前驅,曾為西班牙及葡萄牙探險家所使用。至今在英國,威爾斯和奧特裡﹒聖馬利(Wells andottery St Mary)教堂裡還保存有幾具中世紀的計時鐘。
但德國文藝復興的主流卻通過研究聖經,促成了宗教改革。德國在學術上有了新的精力與興趣,但沒有採納意大利人的自我修養的理想,也沒有採納意大利人的高雅的異教精神。在法國,意大利的精神比較契合,所以那裡的運動,比在條頓國家更富於人文主義和審美色彩。
北歐文藝復興的重要人物是愛拉斯謨(Desiderius Erasmus,1467-1536年)。他生於鹿特丹(Rotterdam)而名聞各國。在他看來,人文主義主要是用知識的教養影響去和當代的惡習作鬥爭的手段:修道院的文盲、教會的不法行為、經院派的炫學以及公共道德和私人道德的墮落等,都在他所謂主要惡習之列。經院派的神學家任意曲解片斷經文,愛拉斯謨卻起來把聖經的真義和早期教父們的教訓,傳授給人。
在一個短暫的光明時期裡,梵蒂岡竟成了推動人們研究古代文化的中心。這種局面在教皇列奧十世(Leo X,1513-1521年)時達到最高峰。1527年,帝國軍隊佔領了羅馬,這個學術和藝術生活的新世界就遭到毀壞,不久教庭就改變從前的開明領導的政策,在它不能理解或控制的時候就盲目地加以反對,以致成為現代學術道路上的障礙。
大約在公元一世紀末,中國已經發明了紙,據說這是蔡倫的功績,而木板印刷則出現於八世紀。造紙的技術隨著後期十字軍輸入歐洲,約一百年後活字版的發明就使舊式模板印刷變成了實際而有用的技術,因而代替了在羊皮紙上抄寫的笨拙方法,使書籍得以廣泛流傳。
同時,人們對地理的發現又再一次發生了熱烈興趣。一位軍事工程師達﹒豐塔納(Giovanni da Fontana),在描寫十五世紀中葉的「自然界的萬物」的時候敘述了許多地理事實與奇談。儘管當時的航海技術還處於原始狀態,歐洲所認識的地球的面積仍然很快地增加起來。使用十字標竿或圓形星盤來測量太陽中天的高度,可以粗略地算出觀測地點的緯度,但對經度還無法作滿意的測定。英國的第一幅海道圖,據說是1489年的地圖。
葡萄牙人,在阿拉伯和猶太天文學的指導下,首先開始探險。由於航海家亨利王子的倡導,他們在1419年發現了亞迪爾島(Azo-res),以後又發現非洲西海洋,先是要感化異教徒,並尋找一條不受穆斯林干擾的通往印度的道路,後來是為了獵取奴隸與黃金。1497年,達﹒伽馬(Vasco da Gama)繞過好望角首先到達了印度。亨利王子在聖﹒維森提角(Cape St Vincent)附近的薩格雷斯(Sagres)建立了一所觀象台,以便編製更精確的太陽赤緯表。葡萄牙人獲得成功以後,其他國家的人也都紛紛起來競爭。希臘人關於大地是球形的學說,幾世紀以來為天體演化說學者所熟知,現在更成了公認的信念。從這個信念出發,人們自然而然地就產生一個想法:由大西洋向西行駛便可到達亞洲東岸,印度和中國的豐富的商品便可由海道直接到達歐洲。事實上,希臘人自己早就提出過這個見解,其中就有波賽東尼奧。經過多次失敗之後,成功的人物與時機終於到來。克裡斯托弗爾﹒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生於意大利北部利古裡亞(Ligurian)海岸的科戈勒托(Cogoletto)港。他克服了許多障礙之後,終於得到斐迪南(Ferdinand)和伊薩伯拉(Isabella)的贊助,從安達盧西亞(Andalusia)的帕洛斯(Palos)港出發,於1492年10月12日到達了巴哈馬(Bahamas)群島。二十四年之後,麥哲倫(Magalhaes即Magellan)的船隻費時三年轉來,環繞地球航行一週,證明了大地實在是球形的。早期環遊地球的航行家不幸總是由東到西,因而總是遇到逆風。如由西到東那就容易多了。
這些發現新地的偉大航行,開擴了當時人們的心胸。這雖然是最直接的效果而卻不是唯一的效果。由於與新地貿易的擴展,本國的工商業得到很大的刺激,於是歐洲的物資和人民的總財富都增加了。這種增加由兩方面而來。首先是新市場與新的供應來源所造成的顯著的財富增長及其直接間接的經濟影響。其次,從新近的經驗來看這裡也牽涉到貨幣的因素。貨幣是一種籌碼,它本身不是財富;但流通貨幣的總數的變動,常會影響物價,而造成重大經濟變化。貿易與工業的發展,常常因為通貨和信用不能隨之擴大,而受到阻礙。通貨缺乏可以造成總的物價水平的下降,這種情況與通過改進製造方法造成的物價的真正低廉不同,它使工業不景氣因而阻遏文化與學術的發展。但是,自從新大陸開發以後,由於新大陸盛產黃金和白銀(各國都是選定其中一種作為貨幣的本位),通貨數量就遠遠超過擴大貿易所必需的程度。貨幣因多而賤,於是物價上升。當物價上升時,工商兩業都能獲利。不但如此,工業上的固定費用(按貨幣計算的費用)就不那麼大了;例如在十六世紀時,隨著例行地皮租金按貨物和勞務計算的實際價值的不斷下降,這種租金已經變得微乎其微。因此,製造與貿易變得同樣有利可圖。財富與隨著財富而來的研究學問的閑暇時間也就擴大到在中古時代物資有限的情況下所不能達到的更大的社會範圍內。
值得指出的是,人類歷史上有三個學術發展最驚人的時期:即希臘的極盛期、文藝復興時期與我們這個世紀。這三個時期都是地理上經濟上發展的時期,因而也是財富增多及過閑暇生活的機會增多的時期。在希臘,這種生活建立在奴隸制度基礎之上,文藝復興時期,這種生活是靠了得自印度群島的資源,十九世紀時,這種生活是靠了工業革命。在希臘,學術全盛時期來臨以後不久就出現了政治的解體,而且這個民族的人數相對來說,始終是很少的。近代文藝復興之後,有四百年時間,歐洲各國的力量大大增長,人口也增加不已,於是才智之士參加學術事業的人數也日益增多,因此,研究科學的人就比古代希臘哲學家多得難以數計。我們在稱讚現代科學的成就時,記住這個事實也許是有好處的。不但如此,我們很難斷定這一知識增進的過程是不是可以繼續不斷;事實上我們很難說,在可能出現的社會和經濟條件之下,是不是會有充足的聰明才智之士湧現出來,來使這個過程繼續下去。
常有人說,在我們把我們所瞭解的、促成文藝復興的幾種傾向找出來,並且給予應有的評價之後,我們仍然不能不感到,用幾個明顯的原因去解釋心理態度在這樣短的時間內的驚人變化,實在不能算是完全成功。克雷頓(Creighton)主教就這樣說過:
「把促成這種變化的一切因素與見解聚攏在一起,觀察者仍然覺得在這一切背後,還有一種生氣活潑的精神,這種精神我們只能很不完全地捕捉住。它有力量把其餘的因素摻和在一起,使其突然成為一個整體。這種現代精神以可驚的速度形成,我們還不能充分地解釋其過程。」
要答覆這些論點,也許可以指出三點。第一,黃金的流入,和由此造成的總的物價水平的不斷上升,對於文化的刺激影響,還不曾被人充分瞭解。第二,我們必須記著我們所掌握的記錄,實在只是當代極小的一部分學術活動的記錄。那時把自己的思想寫在紙上的人已經很少,而他們的著作能夠傳到我們手中的更是不多。在意大利城市生活中,知識及由知識帶來的觀點的改變,必定是得之於口授,而非得之於書籍的閱讀,人與人之間直接交際的影響必然非常之大。第三,當幾個因素共同作用的時候,最初總的效果只是各個因素的效果的總和。但是,到後來,各個因素的效果就互相重疊,互相加強;因與果彼此作用和反作用。造成十六世紀的變化的物質、道德、學術等各種因素便是這樣的,它們有些突然地經過了臨界階段。財富的增加增進了知識,新知識又轉而增加財富。整個這個過程產生累積效果,並且加速度地前進,終於形成不可抗拒的文藝復興的洪流。
http://member.giga.net.tw/shinyun/g/i/005.htm
2005-10-05 07:01:2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lilyoct16 7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az331.pixnet.net/blog
2014-10-30 09:47:1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1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