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末學首次發問。
佛遺訓,依法不依人,並以戒為師。
然法由佛流,現佛已不住,後由僧證,由僧傳,各有傳法,一一不同,
也因此感應由人,跟隨由人,畢竟宗別衍生。
因此試問,既然依法,又何必依止特定法師出家?
何不感應於某師,卻依止他師出家,而現世之現象,幾乎都是感應於某師,
便於某寺出家,甚而某師圓寂,難過不捨,念念不離,
縱然離寺另有因緣與發展,心中仍是惦念,印順導師圓寂就是個標準例子。
如同世尊之弟子阿難、迦葉等眾,怎不跟別人,偏偏跟佛?
畢竟於現世而言,沒有僧授,哪來法傳?但人有愛執、離苦、著相、貪癡,
喜好自是依人喜好,感應當是依人感應而擇。說依法不依人,竟有些牽強。
末學不才,疑惑難解,於現世中真要依法不依人,難矣,也許真被相所迷,
末學竟有種感覺,依法不依人不過是種自欺欺人的說法。
於是,於現世中,問三:
一、當世,果真依法不依人嗎?
二、沒有僧授,哪來法傳,依法不依人真可行嗎?
三、遠師離苦之心該如何對治?
請諸位學長教導之。末學探討的是現世之象,並非於空地辯證,
因此答題請就實相觀點,以現世現象論之,避免空談。感恩合十。
2005-09-27 21:44:43 · 10 個解答 · 發問者 Wisdomer C 2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感謝謠止於眾學長回覆。
只是末學問題點並非您指之所在,有其他意義面,
學長並未回到問題重點,煩請學長再看過。感恩合十。
2005-09-27 22:38:16 · update #1
感恩小普學長回覆。
就因必須遠師,所以離苦,所以衍惑。
如何對治?感恩合十。
2005-09-27 22:49:19 · update #2
感恩風之天羽學長回覆。
觀照自身,性本無體。覺照己性,六趣皆離。
所以學長已六趣皆離?
末學要的已說明過,避免空談。感恩合十。
2005-09-28 00:46:33 · update #3
至今回覆之學長仍是空談,並未就實相回覆。末學提過於問題內容提過,既然依法,又何必依止特定法師出家?何不感應於某師,卻依止他師出家,而現世之現象,幾乎都是感應於某師,便於某寺出家,甚而某師圓寂,難過不捨,念念不離,縱然離寺另有因緣與發展,心中仍是惦念。有心答題之學長,請就實相觀點,以現世現象論之,避免空談,感恩之。
2005-09-28 00:50:23 · update #4
補充,末學上述所再度重複之內容,是引發末學疑問的重點之ㄧ,所以本題末學想論的是實相,是引據經典之法理或自身覺照經驗之法理,而非是空談之道理。感恩。
2005-09-28 00:53:35 · update #5
感謝諸位先學、學長們的熱心解答,末學感觸良多,收穫良多。
末學的學生原依止某師學習,而某師恰巧亦曾是吾師,吾師持戒清淨、樸素如心如行,而後學生因緣之故需遠師而離,幾個月下來,心中依舊掛念,憶離寺當日悲痛難過,吾師言依法不依人,學生向末學反應他的疑惑,幾個月下來末學思索有了解答,而最大感想是人易因境考而失了真法,著相著苦,因此提出與諸位大德、學長討論。【續】
2005-09-28 14:51:18 · update #6
一場討論下來,各人答案不一,答題學長的深度也因此試將了出來。遺憾的是仍有幾個學長未能體驗出末學問題之重點。而其中幾個答案深切重點,同了末學所感,感激不盡。惟實難以選擇最佳解答,因此末學選擇了最合末學心意的解答,在此並特為感謝「Mindfreedom」、「湯瑪斯」、「729」學長等等等,感謝提出解答,亦感恩「明心 give me 5」學長特別前來,末學感恩合十。(註,將軍學長,您所提供的那題,末學前日剛好看過,受益良多,感激教導)【續】
2005-09-28 14:51:46 · update #7
最後,既然末學已提前得到解答,因此就此將問題結束,感謝大家回應。
最後,聽說「龍王」颱風目前正向著台灣前進(末學人不在台),希望不要造成太大的災情,每次台灣有了災難,末學心中特別難過,風強雨大,希望在台灣的大家能各自小心。阿彌陀佛。
2005-09-28 14:53:38 · update #8
善知識,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仁者對依『法』的這個法字未為能明確的理解。
這裡依法不依人,簡單的說,是吾等在世間要依『生命法則』過生活。
仁者须『見』法,就對此句讚嘆不已。
請參閱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91614611
2005-09-28 05:14:4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生命愛徒 7 · 0⤊ 0⤋
「依法不依人」的乖謬解讀即是︰「只要依佛經所言而行,不用依任何的『人』。」
如此一來,孔子可免周遊列國(如此辛苦為何),老子亦不用沾提道德二字(不授即知)
。殊不知佛經打開即見一段話︰「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早已隱喻了「聖賢」
、「真理」、「師長」的重要性,缺一不可,否則傳道、授業、解惑的大任自不用擔
荷在「師」的身上,因為眾生自可「無師自通」。蓮華生大士,在善逝前,四大天王
捧天馬之足下降,蓮華生大士坐上天馬,騰空而去,留下一句:「敬師、重法、實修
者得之。」由此觀之,依法又依人,方是正知見,捨人或捨法爾等,皆因偏見而生。
2006-11-21 02:32:3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晨曦 2 · 0⤊ 0⤋
答題學長者,以將軍學長與Mindfreedom學長兩者,真正理解末學之問題重點矣。
2005-09-28 19:18:26 補充:
而實相對治方法之教導,以湯瑪斯學長為最,感恩不盡。
2005-09-28 15:16:0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Wisdomer C 2 · 0⤊ 0⤋
違規停車,依法不依人
2005-09-28 11:25:29 · answer #4 · answered by 楞嚴咒 6 · 0⤊ 0⤋
一、當世,果真依法不依人嗎? <
二、沒有僧授,哪來法傳,依法不依人真可行嗎?
三、遠師離苦之心該如何對治?
~~~~~~~~~~~~~~~~~~~~~~~~~~~~~~~~~~~~~~~~~~~~~~~
一題答:
當世的現像也有依法不依人,
只不過是在行者 心中,
你看不到罷了.
二題答:
依法不依人當然可行,
萬法唯心,
只要心行如是就好了.
何必一定要千里去尋呢?
三題答:
在藏經裡有答案,
離苦之事,
一切要靠自己來,
連阿難都不能佔點血緣方便,
正所謂的[從門入者不是家珍],
又[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自古誰能自始自終,全靠恩師.
2005-09-28 10:37:14 · answer #5 · answered by walk 7 · 0⤊ 0⤋
迷時:
善知識如鑰匙善開我如來藏心!
所以: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悟時:
自悟自度。
應該〈究竟〉:
皈依自性佛!
皈依自性法!
皈依自性僧!
南無阿彌陀佛
2005-09-28 13:19:42 補充:
六祖壇經【傳香懺悔第五】「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從今日起,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凡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
2005-09-28 13:21:33 補充:
「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皈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皈依。」
《以上敬覆善知識垂詢》
2005-10-01 11:16:18 補充:
*****將軍老師的開解*****
善知識,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仁者對依『法』的這個法字未為能明確的理解。
這裡依法不依人,簡單的說,是吾等在世間要依『生命法則』過生活。
仁者须『見』法,就對此句讚嘆不已。
****************************
*** 末學認為重點在這句 ***
仁者须『見』法,
****************************
尤其:『見』法!
的『見』字!
涵義深遠!
2005-09-28 05:47:52 · answer #6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我看完之後的感想是,不要去著相。人能學法當然要有因緣才行,這包括你說的某寺某師。有師父教導很重要,你自己依法去修行也很重要。師父是一個助緣。當然要感恩懷念,可是執著不放就不對了。人要面對現實,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恩師走了是事實,未來就應該自渡。迷時師渡,悟時自渡。不應該貪愛師父還在時的情形。不應該因愛別離而心生煩惱,以及生出微細嗔。斷十二因緣法勾鎖的方法之一,是在觸受上斷貪愛。師父在世時和一般人一樣,是色法及心法二者所合成。在定中依序放大微觀這個身體到最後,到極微色,再放大微觀下去是虛空。就是< 色即是空 >。師父的身色原來是空。師父會生老病死,原來是無常、苦、無我。師父的心念可以在哪找到?嗯,心念是刹那生滅,活著的時候找不到,往生後也找不到一個心念說這個就是師父。那還執著什麼?●依法不依人是事實,佛陀說八正道是古仙人道。修行証悟的方法,不論是如世尊、僻支佛的自悟,或是阿羅漢、菩薩的聞思修,都是依法不依人。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沒有師父教,也可以自修及到處參訪請教。
2005-09-28 05:29:05 · answer #7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法是指能讓人明心見性,開悟證道的一切事物,當然也包括任何一部經典, 以及佛陀所說過的任何一句話,光是這句:依法不依人,如果你能因而開悟見性 那就是了 人指的是特定對象,就好比沒有什麼特定的經典一樣, 不依人,也就是不依靠任何特定對象,反過來說,任何人事地物都是能讓你開悟的因素 這就是本人對依法不依人所下的註解 正確嗎?還是一句:依法不依人 (from:jack)皈依僧, 不是皈依現出家相的那位出家人, 而是皈依他所代表的『僧 -- 佛法的傳承者』這樣的形像. 三皈依之後, 是不是只對皈依的師父才要尊敬? 不是這樣的, 而是對每一位出家人都應該要尊敬, 尊敬他什麼? 不是他這個人, 而是他能夠延續僧寶, 讓佛法延綿不斷絕的精神象徵. 今天一位出家眾有過失, 我們要知道的是, 他的過失在那? 我們該如何避免? 要怎麼做才能更好? 另外一方面, 我們還要感謝他示現這樣的過失及犯錯的後果讓我們明白, 給我們足夠的警惕, 並約束自我, 以後不要再犯. 所以我們可以談的, 不是這位僧眾人格怎樣之類的, 而是我們怎樣由這樣的經驗中習得教訓, 然後把這些修定過後的做法, 讓以後的人明白, 減少日後犯錯的機會. 而, 僧眾的本身, 所代表的正是這種經驗的傳承, 所以我們要尊重他們, 但不代表就要為他們的過失護短. 但若這位僧眾真的沒這樣的過失, 我們就該為他排解, 這才是身為護法的居士所該做的事. 僧眾, 對自己所負擔的責任要確實明瞭, 在修行的路上, 要更加的注意, 確保自己能夠延續佛陀身為天人師的責任. 一方面, 可以讓佛教、佛法綿延不斷, 更可以避免未能體認佛教的大眾, 因為一些過失而起謗佛、謗法、謗僧的過惡, 更可以讓更多的人, 藉著佛教的德行之風, 皆悉調伏. 若未能夠體認自己對十方該負的責任, 而接受十方的供養,那, 只好來世披毛帶角還, 這是有心出家的人, 應該要有的體認. (from:羅睺羅)
2005-09-28 05:20:19 · answer #8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發問者師兄:
用國小來比喻
當您到國小註冊上學(進入佛門) ,依您的理論,學校發給您課本(經典),告訴大家校規(戒)就好了,何必請老師來上課
而全世界這樣多教師,偏偏是他教到貴班,不是有緣嗎
不論老師教授的知識是對是錯,他們總是比學生懂得多,所以要尊敬他們
可是教授的範圍不超出課本和校規,不然就是誤導學生
話說回來,回答師兄的問題
1.小弟反而請問您,您已從國小畢業,離開了教您說國語(依法)的老師(依人),您就不會講國語了嗎?
2.自修,不跟老師學當然可以,不過自修總是容易繞一大圈,也不知道修的對不對,有沒有走偏,最好還是給老師教一教
3.國小畢業,離開了六年來的每位老師(包括印順導師),他們傳授的知識已深植您心,將這些知識實踐下去,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感恩了
希望師兄您能看得懂,這是小弟僅能想到的最簡單比喻了
恭敬合十...
2005-09-28 05:12:03 · answer #9 · answered by ? 7 · 0⤊ 0⤋
一、當世,果真依法不依人嗎?
當依法!人所行銷的是自己還是法,應該明辨。
二、沒有僧授,哪來法傳,依法不依人真可行嗎?
僧授法,正義明,則依法。僧授法,正義隱,則「不依此人法」之法。
三、遠師離苦之心該如何對治?
觀照自身,性本無體。覺照己性,六趣皆離。
是故,明心見性,是學佛之初始(級);則可學文、則可修行。
***********************************************************
既然是來討教實際學習方法,就簡單問,不然,感覺像是這裡,
又天外飛來來一個傻大個說。
***********************************************************
都說不依人了,所以我把法說給你聽,引據經典之後依自身覺照經驗,印證就是那幾行,自己去玩,你不能離六趣再上來問,乖~~~~
對了!這個 ↓ 也是法,在佛經上也有的論點,去印證自己是不是有緣人
2005-09-28 07:48:36 補充:
別亂叫學長,別亂攀關係;入學考試都有問題,怎麼可能是我學弟呢~而且我根本就沒跟過法師或師父,怎麼可能還有學弟呢~呵呵呵
2005-09-27 23:44:36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