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這二句成語用的並不貼切,用簡單明瞭的方式來說的話....一個人一輩子做了99件好事,偏在死前做了件壞事,一個人一輩子做了99件壞事,偏在死前做了件好事,我發現許多人對開始做好事的壞人很寬容,對做了壞事的好人卻很嚴苛,這是什麼心態?沒錯,在死前那一刻,他的心態轉變了,大家常常就只看那一小片段,他的心是向善或向惡,給予鼓勵或是指責,那其餘的人生呢?一直拿刀砍殺的人才有機會「放下屠刀」,根本無節可保,持續守著節操的人才有可能「晚節不保」,哪來屠刀可放?我當然希望大家都是好人,都做好事,但有幾人能真正單就功過持平而論,沒有偏頗的來看待?

2005-09-24 03:43:07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愛的朱大哥 5 in 社會科學 心理學

4 個解答

人的一生原本是應該蓋棺論定,評其功過,看是瑕不掩瑜,或者是過大於功。但在還沒有闔眼之前,我們會以他目前所處的狀況來判斷一個人。當一個人放下屠刀時,他“此時此刻”變好了,所以他是好的。而晚節不保的人,他“此時此刻”的狀況是不好的,所以要給予指責,讓他可以在輿論的壓力下變好。放下屠刀是很難的。一個做惡多端的人,可以放下他過去的習性,性格大逆轉,這很不容易,給予讚賞是應該的,也是一種鼓勵,讓他可以繼續保持。晚節不保也很難。畢竟一個人能夠維持那麼久的好形象,就更應該知道某些事能做某些事不能做,一個清明理智的人做了不該做的事,會受到大家的苛責,這是跟大家對他的期待有極大的反差之故。倪敏然的婚外情案,若在他生前爆發,就會令大家指指點點,對他的人格持負面評價;但在他死後發生,那種責備的程度就銳減了。這是因為人死後,我們才有辦法持平地去論斷。人活著的時候,我們會以眼前的這一刻來判斷,因為這個人還會繼續活下去,好的表現予以讚揚,不好的表現給予批評,才能讓人可以改過遷善。

2005-09-24 04:45:5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我同意宇宙盡頭的看法。一昧在乎他人的眼光有何意義。
就像是我看了「辛德勒名單」後,很討厭辛特勒,後來又看了「帝國毀滅」,對於辛特勒這個人又有了不同的看法。
你能說他對還是錯,在當時的德國人心中,他是一個英雄,雖然到最後的下場很慘。

2005-09-30 21:33:3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呵呵~~我看的角度可能比較不一樣因為中國人的成語本來就是因為每個人看的角度不一樣而產生的~~當然基本上都是勸人向善的~~人本來就有一種心態就是"最後留給我的印象"來去對一件事或一個人做評斷這種判斷本來就是一種不公平的方式,會讓人產生一種假象讓"好人變壞人" ,"壞人變好人"~~其實人對人的評價本來就是不一的,"老蔣"與"老毛"在世人的功過評價在海峽二岸就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極端,但他們是不是在他們掌權時為當下的社會做努力,我想是都有的,但功與過的論定是要以人數多寡來論定嗎?????我想還是只有一句話,不管"放下屠刀"還是"晚節不保",只要自己當下對的起自己,至於剩下的後人評斷......甘我何事!!!!!除非你自己有要想讓別人讓你有好的評價~~(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像小丸子裡的"卑鄙的藤木"勒????"呵~~~)

2005-09-29 23:05:5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小賴 5 · 0 0

關於朱大哥所提的問題頗有深度,耐人尋味。
小弟的一時感想如下:
「放下屠刀」與「晚節不保」,講的是指「當下」、「眼前」這一段時間。
而實際上應如朱大哥及streaming所言:應單就功過持平而論、原本是應該蓋棺論定。
當有一顆樹往東邊生長了99年,再向西邊長了一年,然後就死了。事實上:這顆樹仍向東偏了98年,這不是用文字的形容詞就可以改變的。
文字像把刀,隨人拿、任人用,當然還是需要用人的心來看清事實。
以上純屬個人愚見,僅供參考。

2005-09-25 10:06:19 · answer #4 · answered by 清仔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