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天主教跟基督教兩者有什麼不同?
請條例..

2005-09-16 17:21:16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6 個解答

一、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創始和派別

天主教乃救主基督所創立,是從宗徒們傳下來的教會,遵守基督所教導的一切教義、誡命和淨化聖化人靈的聖事,沒有改變、加添或刪減。基督教是於公元十六世紀初葉自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最初的教派有三支:一是路德教派,路德原是德國天主教奧斯定修會的一位神父,他曲解教義,主張人只靠信德即可成義得救,不需付任何善功。因拒絕教會的多次勸導,終於一五一七年在德國威登堡教堂發表了他自己的信仰主張,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為路德教派。二是加爾文教派,加爾文法國人,生活於瑞士日內瓦,與馬丁路德同時,除同意路德所講的「人只靠信德即可成義得救」的主張外,還提出他個人的主張「人的成義得救早由天主所預定」,結果也由天主教分裂出去,自成加爾文教派。三是英國教派,由英王亨利八世開始,他因欲休加達利納皇后、另娶宮女寶蘭為后,未蒙教宗允准,遂於公元一五二一四年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立了英國國教,自立為國教教宗。

上述三個教派各自成立後,每個教派內的信徒,又因在信仰上意見紛歧,遂又各自分裂,漸漸產生了許多新教派,例如從路德教派又分裂出福音堂、美以美會;從加爾文教派又分裂出惟一神派、清教徒、公理會、長老會、浸禮會等:從英國國教又分裂出聖公會、高級教會、低級教會、自由教會、牛津公教會等。基督教之各教派,在過去四百餘年內,已分裂為一百多大小不同的教派。在歐美各國,基督教各教派統稱為﹁誓反教﹂,乃因當時路德教派在德國得勢後,嚴禁天主教舉行彌撤聖祭。數年後,即於一五二九年,斯倍爾國會又宣佈恢復天主教舉行彌撤聖祭之自由,當時國內有五個歸依路德教派的王侯和十四座城市的路德派信徒,群起誓死反對,稱自己為誓反教派。自此以後,自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都稱為誓反教,以示與天主教分離之意。待日後他們來到中國傳教時,因為中國環境與歐美不同,他們覺得誓反教之名有欠和善,遂以基督教之名取而代之,稱為基督教。

二 、基督教與天主教的不同之處

基督教各教派在信仰天主〔上帝〕和基督救主這些大前提上實與天主教並無不同;但在奉行天主〔上帝〕和救主基督所啟示的教義,誡命和淨化聖化心靈的聖事上卻大有不同。茲略誌如後:

1. 在成義得救的大事上,基督教各教派除聖公會外,其他各派都主張人只靠信德就可成義得救,不需要行善功。天主教卻按基督的教誨,主張人的成義得救,一面要靠信德,一面要遵照天父的旨意去生活行善功。

2. 在天主三位一體的基本教義上,天主教完全信奉不渝。基督教中有的教派接受信奉,有的教派如惟一神派和耶和華見證人派則予以否認,他們只信有一個天主,不信一個天主有三位:父、子和聖神。關於耶穌所立的七件聖事,天主教都一一遵行。基督教除聖公會外,其他教派只奉行聖洗聖事。對聖體聖事,他們則稱之為聖餐,只舉行耶穌在最後晚餐成聖體聖血時所舉行的禮儀,以資紀念,但並不相信餅酒於祝聖後即已變成耶穌的體血。對其他聖事,如堅振、彌撒聖祭、告解、病人傅油〔終傅〕、聖秩、婚配等聖事都予以刪除。在婚姻上救主基督曾鄭重聲明,不許離婚。天主教世世代代謹守不渝。基督教各教派卻准許離婚。

3. 關於教義來源,按天主和救主基督的傳授,教義的來源有二,即聖經和聖傳,稱為信德寶庫。天主教自宗徒時代迄今,世世代代忠心保管此寶庫。基督教各教派卻只承認聖經為教義惟一根源,對聖傳卻拒不接受。

4. 關於聖經的卷數目錄,天主教的聖經共計七十三卷,其中舊約四十六卷,新約廿七卷。基督教的聖經卻只有六十六卷,其中新約廿七卷,舊約卻只有三十九卷,因為他們把舊約中希臘原文的巴路克、多俾亞傳、友弟德傳、智慧篇、德訓篇、瑪加伯上及瑪加伯下七卷予以刪除,不承認這七卷為聖經。
聖經是天主的聖言有客觀的正確真意,為此在解釋上有應守的客觀標準,個人不能主觀的自由解釋,以防聖經原意變質,猶如國家的憲法不能由每個國民自由解釋一樣。天主教對此標準,非常尊重謹守;基督教各教派卻拒不接受,主張每個教徒都可自由解釋聖經。倘若兩人的解釋彼此不同、甚至不和諧時,他們認為雙方的解釋都是正確的,每人都可按看自己的解釋去瞭解聖經。就因如此,基督教內才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教派,各行其事。

5. 關於敬拜天主及救主基督之禮,天主教非常注重禮儀生活,俾能促進天人感應,為此每主日為教友舉獻彌撒聖祭,每年復活節前舉行聖週特別典禮;為敬拜望體,常年內屢次舉行聖時及聖禮降福;為恭敬耶穌聖心,每月舉行首星期五敬禮;為喪葬舉行追悼禮儀等。這些禮儀能激發參禮者敬拜天主和救主基督之心,使人體認到天人感應之親切,加強信仰生活。基督教各教派卻不重視禮儀生活,即在主日禮拜中也只有讀經、講道、唱聖詩而已,其它禮儀生活,則付諸闕如。

6. 在信仰內容及教務行政上,世界各國天主教會信奉同一教義,遵守同一誡命,領受同一淨化、聖化心靈的聖事,參與同一祭祀天主的彌撒典禮,又在同一元首基督在世代表─羅馬教宗的領導下,向普世萬民宣揚基督福音,引導他們歸信天主,獲得基督的救贖大恩。基督教各教派則不然,在教義及聖事上各教派彼此不同,在教務行政上更是各自為政,各行其事。

7. 對耶穌基督的母親瑪利亞,天主教予以適當的敬禮,第一,因為她是耶穌的母親,她養育了耶穌,當耶穌代人贖罪受苦受難時,她在精神上分擔了耶穌的痛苦。耶穌基督都很敬愛她,我們作基督信徒的,對她也該予以尊敬。第二,因為聖母瑪利亞擁有許多美德,如服從天主、謙卑自下、忍耐寬仁、慈善助人等,是我們為人處世的榜樣,值得我們效法敬重。不過天主教恭敬聖母瑪利亞、與恭敬天主和救主基督不同,天主教恭敬聖母瑪利亞,並不認為她是神明主宰如同天主成基督一樣、能降福免禍,只認為她是我們在基督前的中保,她在耶穌基督前說話有力量,她能為我們轉求、為我們求得天主的豐富恩寵,加強我們的信仰生活,能更虔誠的事奉天主和救主基督。基督教各教派並不恭敬聖母瑪利亞,他們認為聖母瑪利亞與其她一般婦女一樣,為什麼要恭敬她?有的教派還反對恭敬聖母,甚至譴責、曲解天主教恭敬聖母之本意;有的教派還公開誣蔑說: 「天主教不崇拜上帝,不崇拜耶穌基督,只崇拜瑪利亞,天主教是瑪利亞教。」社會上有許多人受到這種誣蔑宣傳的誤導,令人遺憾。

8. 關於供奉聖像之事,天主教許可在教堂或教友家中供奉聖像,比如耶穌苦像、耶穌聖心像、聖母及其他聖人聖女像等,供教友瞻仰敬禮;其目的非為引人尊敬該像本身,乃為助人引發睹像思人之心,比如目睹耶穌苦像,內心就會想起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代人贖罪之大恩;目睹耶穌聖心像,就會想起耶穌聖心愛人之深;目睹聖母像,就會想起聖母的慈悲為懷。天主教供奉聖像,猶如我們供奉父母的照相一樣,供奉父母照相之目的,乃為賭像思親,天主教供奉聖像之目的也是如此。基督教各教派反對供奉聖像,認為是崇拜偶像,罪惡行為;不過他們卻把十字架供奉在他們的教堂頂上,令人瞻仰尊敬,不認為是偶像崇拜,這種矛盾作風,令人莫解。

9. 關於祭祖之事,天主教過農曆新年時,遵照中國傳統禮俗舉行祭祖典禮,因為按先哲立禮之本意,祭租乃為提倡孝道,發揚祖先遺留美德,以達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之目的。這與天主十誡第四誡頗相符合,故在中國人中傳揚基督福音也有助益。基督教各教派反對舉行祭祖典禮,認為在祖先牌位前舉行祭拜,是崇拜偶像之罪惡行為。

10. 關於創造宇宙萬有的真神主宰之名稱,天主教方面,當明朝末年利瑪竇神父剛到中國傳教時,曾用中國經書上所用之「天」或「上帝」之右,以後改用「天主」之名。基督教方面則用「上帝」之名,最近又用「神」之名稱。關於天主三位一體中之第三位,天主教從聖經原文譯為「聖神」,基督教方面則譯為「聖靈」。聖經上有許多人名或地名,由於音譯之故,天主教與基督教所譯者,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不同者頗多,茲略舉數則:地名方面,耶穌誕生之地,天主教譯為白冷,基督教則譯為伯利恆。耶穌成長之家鄉,天主教譯為納匝肋,基督教則譯為拿撒勒。人名方面,耶穌的宗徒如伯多祿、保祿、瑪竇、馬爾谷和若望,是天主教按拉丁文所譯者;基督教方面則按英文譯為彼得、保羅、馬太、馬可及約翰。其他不同譯名尚多,茲不多贅。

2005-09-16 17:26:3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黑色契約 6 · 1 0

聖經是一個字都不能刪減,神只有一位,著都是聖經上所記載,自行去判斷,

2005-09-21 11:56:0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jack 1 · 1 0

基本上用最簡單一般人看的懂的說法
基督教----傳道者---是牧師及傳道可以結婚
天主教----傳道者---神父與修女不能結婚
基督教---相信只有上帝是唯一真神
天主教---相信上帝及馬利亞和十二門徒都可列為神的等級以及配合風俗會拿香祭拜祖先
基督教---的教會中只有十字架禱告結束時會講阿們
天主教---的教堂中十字架上會有釘上受難耶穌的人像禱告結束時會在胸前畫十字架
基督教---唸聖經
天主教---聖經外匯唸玫瑰經等..星期五只能吃海鮮

2005-09-18 08:49:2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小花 1 · 1 0

新開的天主教論壇,歡迎大家加入
論壇:http://tss6.vgocities.net/upload/forum.php

2012-06-21 19:48:26 · answer #4 · answered by Uranus 1 · 0 0

全都亂七八糟的,看不懂.....

2005-09-18 07:45:12 · answer #5 · answered by 景皓 2 · 0 0

基督宗教-----
天主教是廣義基督教的一支,以羅馬教宗為領導者,最早在西元4到五5世紀左右已經成形,成為西歐地區基督教發展的中心,其後在11世紀與東正教徹底分裂,更確定了其所及範圍。狹義的基督教即新教,在16世紀的宗教改革中出現,與天主教不同,新教缺少一個統一的領導中心及教會組織,各教派之間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及主張。

新教(基督教)有一個與舊教(天主教)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對於人與神之間的關係的看法,天主教認為教會教士是很重要的,是藉以聯繫人與神之間的重要橋樑,也因此設有龐大的教會組織,而神父(father)這個對教士稱呼,正可以顯示其所扮演的神人之間的重要角色。但新教主張,人可以直接透過讀聖經,以及個人的信仰和祈禱,來與上帝溝通,所以基督教只有牧師,其作用只是從旁幫助人了解上帝,但並不具有絕對關鍵性的角色。也因此,平常會看到一般基督徒跟人傳教,但不容易看到天主教徒來傳教(因為那是教士才該作的)

除此之外,二者之間儀式上也有差異,大致說來,天主教各種象徵性的儀式較為繁複,基督教較為簡單(但各派之間也各有不同)。此外,新教對於物品、圖象(如聖物、耶穌及使徒相)的崇拜也較天主教少,所以一般天主教堂比較華麗(如彩繪玻璃之類很多,或特別高聳,以作為人與神的橋樑的象徵),而基督教的教堂比較樸素。還有,天主教崇拜聖母瑪利亞,而基督教大多不崇拜。

還有一個差異,是關於「預選說」的問題,不論基督教或天主教,都認為在世界末日的時候,有些人會得救上天堂,其他人下地獄。天主教認為,人在世間的表現,包括信仰虔誠、做好事、是可以影響神最後的選擇的,因此人可以藉著教會的幫助遵行一些儀式、多向神父慚悔、多作好事來使自己可以上天堂,甚至在中古末期一些惡劣的教宗,還發行「赦罪券」來賺錢,宣稱買了之後罪就可以被赦免上天堂。宗教改革的起因,也與這種情形有關,因此像路德、喀爾文這些改革家,主張「預選說」,認為神既然是全知全能,那麼祂早就已經決定好誰得救,誰不能得救,而非人的力量可以改變,所以人只能好好努力信仰以及生活,
讓自己看起來更像是被神選的人。這看法在後來很多新教派中存在,但應該不是所有的教派都如此認為。

基督新教各教派在信仰天主〔上帝〕和基督救主這些大前提上實與天主教並無不同;但在奉行天主〔上帝〕和救主基督所啟示的教義,誡命和淨化聖化心靈的聖事上卻大有不同。茲略誌如後:

1. 在成義得救的大事上,基督教各教派除聖公會外,其他各派都主張人只靠信德就可成義得救,不需要行善功。天主教卻按基督的教誨,主張人的成義得救,一面要靠信德,一面要遵照天父的旨意去生活行善功。

2. 在天主三位一體的基本教義上,天主教完全信奉不渝。基督教中有的教派接受信奉,有的教派如惟一神派和耶和華見證人派則予以否認,他們只信有一個天主,不信一個天主有三位:父、子和聖神。關於耶穌所立的七件聖事,天主教都一一遵行。基督教除聖公會外,其他教派只奉行聖洗聖事。對聖體聖事,他們則稱之為聖餐,只舉行耶穌在最後晚餐成聖體聖血時所舉行的禮儀,以資紀念,但並不相信餅酒於祝聖後即已變成耶穌的體血。對其他聖事,如堅振、彌撒聖祭、告解、病人傅油〔終傅〕、聖秩、婚配等聖事都予以刪除。在婚姻上救主基督曾鄭重聲明,不許離婚。天主教世世代代謹守不渝。基督教各教派卻准許離婚。

3. 關於教義來源,按天主和救主基督的傳授,教義的來源有二,即聖經和聖傳,稱為信德寶庫。天主教自宗徒時代迄今,世世代代忠心保管此寶庫。基督教各教派卻只承認聖經為教義惟一根源,對聖傳卻拒不接受。

4. 關於聖經的卷數目錄,天主教的聖經共計七十三卷,其中舊約四十六卷,新約廿七卷。基督教的聖經卻只有六十六卷,其中新約廿七卷,舊約卻只有三十九卷,因為他們把舊約中希臘原文的巴路克、多俾亞傳、友弟德傳、智慧篇、德訓篇、瑪加伯上及瑪加伯下七卷予以刪除,不承認這七卷為聖經。
聖經是天主的聖言有客觀的正確真意,為此在解釋上有應守的客觀標準,個人不能主觀的自由解釋,以防聖經原意變質,猶如國家的憲法不能由每個國民自由解釋一樣。天主教對此標準,非常尊重謹守;基督教各教派卻拒不接受,主張每個教徒都可自由解釋聖經。倘若兩人的解釋彼此不同、甚至不和諧時,他們認為雙方的解釋都是正確的,每人都可按看自己的解釋去瞭解聖經。就因如此,基督教內才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教派,各行其事。

5. 關於敬拜天主及救主基督之禮,天主教非常注重禮儀生活,俾能促進天人感應,為此每主日為教友舉獻彌撒聖祭,每年復活節前舉行聖週特別典禮;為敬拜望體,常年內屢次舉行聖時及聖禮降福;為恭敬耶穌聖心,每月舉行首星期五敬禮;為喪葬舉行追悼禮儀等。這些禮儀能激發參禮者敬拜天主和救主基督之心,使人體認到天人感應之親切,加強信仰生活。基督教各教派卻不重視禮儀生活,即在主日禮拜中也只有讀經、講道、唱聖詩而已,其它禮儀生活,則付諸闕如。

6. 在信仰內容及教務行政上,世界各國天主教會信奉同一教義,遵守同一誡命,領受同一淨化、聖化心靈的聖事,參與同一祭祀天主的彌撒典禮,又在同一元首基督在世代表─羅馬教宗的領導下,向普世萬民宣揚基督福音,引導他們歸信天主,獲得基督的救贖大恩。基督教各教派則不然,在教義及聖事上各教派彼此不同,在教務行政上更是各自為政,各行其事。

7. 對耶穌基督的母親瑪利亞,天主教予以適當的敬禮,第一,因為她是耶穌的母親,她養育了耶穌,當耶穌代人贖罪受苦受難時,她在精神上分擔了耶穌的痛苦。耶穌基督都很敬愛她,我們作基督信徒的,對她也該予以尊敬。第二,因為聖母瑪利亞擁有許多美德,如服從天主、謙卑自下、忍耐寬仁、慈善助人等,是我們為人處世的榜樣,值得我們效法敬重。不過天主教恭敬聖母瑪利亞、與恭敬天主和救主基督不同,天主教恭敬聖母瑪利亞,並不認為她是神明主宰如同天主成基督一樣、能降福免禍,只認為她是我們在基督前的中保,她在耶穌基督前說話有力量,她能為我們轉求、為我們求得天主的豐富恩寵,加強我們的信仰生活,能更虔誠的事奉天主和救主基督。基督教各教派並不恭敬聖母瑪利亞,他們認為聖母瑪利亞與其她一般婦女一樣,為什麼要恭敬她?有的教派還反對恭敬聖母,甚至譴責、曲解天主教恭敬聖母之本意;有的教派還公開誣蔑說: 「天主教不崇拜上帝,不崇拜耶穌基督,只崇拜瑪利亞,天主教是瑪利亞教。」社會上有許多人受到這種誣蔑宣傳的誤導,令人遺憾。

8. 關於供奉聖像之事,天主教許可在教堂或教友家中供奉聖像,比如耶穌苦像、耶穌聖心像、聖母及其他聖人聖女像等,供教友瞻仰敬禮;其目的非為引人尊敬該像本身,乃為助人引發睹像思人之心,比如目睹耶穌苦像,內心就會想起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代人贖罪之大恩;目睹耶穌聖心像,就會想起耶穌聖心愛人之深;目睹聖母像,就會想起聖母的慈悲為懷。天主教供奉聖像,猶如我們供奉父母的照相一樣,供奉父母照相之目的,乃為賭像思親,天主教供奉聖像之目的也是如此。基督教各教派反對供奉聖像,認為是崇拜偶像,罪惡行為;不過他們卻把十字架供奉在他們的教堂頂上,令人瞻仰尊敬,不認為是偶像崇拜,這種矛盾作風,令人莫解。

9. 關於祭祖之事,天主教過農曆新年時,遵照中國傳統禮俗舉行祭祖典禮,因為按先哲立禮之本意,祭租乃為提倡孝道,發揚祖先遺留美德,以達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之目的。這與天主十誡第四誡頗相符合,故在中國人中傳揚基督福音也有助益。基督教各教派反對舉行祭祖典禮,認為在祖先牌位前舉行祭拜,是崇拜偶像之罪惡行為。

10. 關於創造宇宙萬有的真神主宰之名稱,天主教方面,當明朝末年利瑪竇神父剛到中國傳教時,曾用中國經書上所用之「天」或「上帝」之右,以後改用「天主」之名。基督教方面則用「上帝」之名,最近又用「神」之名稱。關於天主三位一體中之第三位,天主教從聖經原文譯為「聖神」,基督教方面則譯為「聖靈」。聖經上有許多人名或地名,由於音譯之故,天主教與基督教所譯者,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不同者頗多,茲略舉數則:地名方面,耶穌誕生之地,天主教譯為白冷,基督教則譯為伯利恆。耶穌成長之家鄉,天主教譯為納匝肋,基督教則譯為拿撒勒。人名方面,耶穌的宗徒如伯多祿、保祿、瑪竇、馬爾谷和若望,是天主教按拉丁文所譯者;基督教方面則按英文譯為彼得、保羅、馬太、馬可及約翰。其他不同譯名尚多,茲不多贅。

2005-09-18 04:29:41 · answer #6 · answered by Taru A Cin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