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跟諸葛亮有關係的故事~
有誰知道阿.....
因為我做報告要用到......
要正史的喔~不是三國演義的~
2005-09-15 18:23:15 · 8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因為這些回答都不是我想要的.........
所以讓大家來投票
2005-09-22 17:02:59 · update #1
草堂春睡
劉備三顧茅廬第三次,孔明正在草堂上睡午覺,劉備不敢驚擾,一直站者等到到孔明醒了,此遇形容孔明如同一隻沉睡的臥龍,一直等到劉備來,他才覺醒
三顧茅廬
劉被為了拜訪孔明,不辭天寒路遠,一直到第三次才見到孔明的故事
草船借艦
孔明在赤壁之戰前,利用濃霧,在船上綁草人,利用曹操多疑的個性,不敢出戰只敢放箭,借了30多萬支的箭。
三氣周瑜
周瑜忌妒孔明才華,認為其智謀必為江東之害,因此多次設計要除掉孔明,但反而都被孔明反將一軍,最後因為肚量太小,受傷後又受孔明三次之氣而憤死,死前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
七擒七縱
孔明為了平定蜀國後患,因此出兵南蠻,南蠻王孟獲多次中計被擒,但都不肯誠心歸降,孔明為了蠻族能誠心歸順,將南蠻王孟獲抓了七次,又放了七次,直到南蠻王誠心歸順。
出師未捷身先死
杜甫感嘆孔明六出祈山,還沒有完成伐魏的大業,就因日夜操勞而星落五丈原,英年早逝。
走馬薦諸葛
原本使劉備軍師的徐庶,因被曹操囚母,用計賺往許都,臨走前向劉備推薦了好友諸葛亮
新官上任三把火
諸葛兩初出茅蘆,三次用火計大敗曹軍,使得原本對諸葛亮才能不服氣的官裕和張飛甘拜下風,也燒出了諸葛亮自己的名氣。
舌戰群儒
諸葛亮為了勸服東吳孫權和硫被聯合對抗曹操,因此一個人和東吳的群臣激辯,憑著優秀的口才和機智說得東吳群臣啞口無言,成功說服東吳。
木牛流馬
是諸葛亮伐魏時發明的交通運輸工具,不用人力就可以運送糧草的裝置,但並傳下來。
孔明燈
也就是現在放的天燈,傳說是諸葛亮為了傳遞戰爭訊息時所施放演變而來。
2005-09-15 18:34:1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都是演義的內容啊!
2008-06-02 09:49:1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岳 2 · 0⤊ 0⤋
第一個人好像有打錯字喔
2006-05-18 19:03:0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huang 2 · 0⤊ 0⤋
好難喔....看都看不懂....奇怪?
2006-01-17 11:51:28 · answer #4 · answered by 子砡 1 · 0⤊ 0⤋
諸葛亮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重定向自諸葛亮)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諸葛亮畫像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先生,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南縣)。三國時期蜀國大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由於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國演義》一書的渲染與宣揚,諸葛亮在民間成為智慧的化身,現有「事後諸葛亮」一說,意思是事後聰明。諸葛亮還發明了孔明燈和手推車(木牛流馬)。生平與功績公元181年諸葛亮出生於琅琊郡陽都,家世二千石。9歲母親章氏去世。12歲父親諸葛珪去世。由叔父諸葛玄撫養長大。197年叔父去世,諸葛亮和和弟諸葛均移居南陽郡隆中(今湖北襄樊西)。雖躬耕隴畝,仍志向遠大,自比管仲、樂毅。後與徐庶,崔州平,孟公威,石廣元等交好俱游學,曾求學於司馬徽,龐德公等當時名士,並娶名士黃承彥之女為妻。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即著名的「隆中對」,旋即出山輔助劉備。後來羅貫中將這一事實加以藝術描寫,遂成為封建社會君臣相得的典範。諸葛亮進入劉備陣營後,被派往東吳,負責聯吳抗曹,並最終成功促進孫劉聯盟建立。使得赤壁之戰中,孫權和劉備聯軍大破曹操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後,協助劉備平定荊南。後劉備入川,諸葛亮坐鎮荊州。但龐統的身亡使得劉備調諸葛亮入川,改命關羽負責荊州防務。諸葛亮在川期間,主要依靠從荊州帶來的舊屬,同時注意籠絡原來劉璋部下和益州豪強大族。對出身貧寒而有才**士人,也大力拔擢,被稱贊為能盡時人之器用。他法令嚴明,賞罰必信。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諸葛亮受任丞相、錄尚書事。223年(章武三年),劉備病篤,臨終托孤於諸葛亮。劉禪繼位,他以丞相輔政,又領益州牧,封武鄉侯。對於諸葛亮何時當政有爭議。有人認為劉備一直十分看重諸葛亮,一直委以重任。另外有些人認為直到劉備去世,諸葛亮才實權推行自己的主張。諸葛亮主政後,先重建孫劉聯盟,建興三年(225年)蜀漢南部的南中地區少數民族在孟獲率領發動叛亂。諸葛亮即親率大軍,深入不毛,採取參軍馬謖建議,以攻心為主,打擊為首分子,儘量爭取當地上層大姓和民眾支持,有的被起用為地方長官。一年多後,這些地區的統治得以穩固,為後來的北伐提供了物力和兵力。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參軍馬謖極受器重,北伐中馬謖為先鋒,違反節度,為魏將所敗,亮流涕處死,並以用人失察自請貶官。建興十二年(234年)54歲的諸葛亮於第六次北伐魏國中病故於五丈原,歸葬定軍山。著作西晉陳壽撰《諸葛亮集》二十四篇,十萬四千多字。 明王士騏撰《武侯全書》 清張澍撰《諸葛忠武侯文集》 《隆中對》 《悼周瑜》(亮本傳及瑜本傳未見,唯演義有載,恐非亮作,當為羅貫中之藝術添加) 《前出師表》 《後出師表》(《後出師表》疑為後人偽作,陶元珍所著魏晉史叢考的第一篇《世傳諸葛亮後出師表辨證》(全文)加以考證。) 《誡子書》 《誡外甥書》 《將苑》(又名心書,多數學者認為非諸葛亮所作,多為後人托諸葛之名而作) 《馬前課》(絕非諸葛亮著作) 《便宜十六策》 後人評價陳壽 在《三國誌·諸葛亮傳》的後面稱他「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 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 化肅然也」尚馳《諸葛武侯廟碑銘序》所說「至令官書廟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內,每有風行草動,狀帶威神,若歲大旱,邦人禱之,能為雲為雨,是謂存與沒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貴於生。」[《唐文粹》]呂溫《諸葛武侯廟記》說,諸葛亮「大勛未集,天奪其魄。至誠無忘,炳在日月,烈氣不散。長為雷雨。」[《唐文粹》]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曾作名為《蜀相》的七言律詩表達了其景仰之情,詩曰: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狀多智而近妖。諸葛後裔根據古代史料,有關諸葛亮後裔三代之後裔孫下落均無記載。1992年,浙江蘭溪諸葛村發現《高隆諸葛氏族宗譜》,據此記載,自宋代以來諸葛亮後裔一直生活在浙江蘭溪一帶。現在諸葛亮的後裔主要聚居在建德、蘭溪、龍游三市縣相鄰的50公里範圍內的11個村鎮中,那裡有諸葛亮的後裔八千余人,多是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孫。諸葛亮後裔聚居浙江是從其第14代孫諸葛利任五代時壽昌縣縣令開始的。五代時的壽昌即今浙江建德。諸葛利生子諸葛青,諸葛青的長子諸葛承陰的後代於南宋時遷到泉麓村。泉麓村現屬蘭溪市,現該村有109戶569人,其中450人是諸葛氏後裔。諸葛青之次子諸葛承枯的後代從壽昌遷到石鼓阪腳,石鼓阪腳即今浙江省建德縣李家鎮石鼓村,現那裡有諸葛後裔292人。諸葛青之四子諸葛承突的後代從壽昌遷到浙江省龍游縣華龍村定居,目前這裡有諸葛後裔49戶230人。諸葛青的三子諸葛承載的後代於南宋時遷居到浙江高隆定居,高隆之名,取諸葛亮高臥隆中之意。高隆即今蘭溪市諸葛鎮。諸葛後代散居在高隆周圍的7個村落生息繁衍,到了明朝人們便開始稱高隆為諸葛鎮了,這個稱呼一直叫到現在。現在的諸葛鎮有諸葛後裔2500人,是諸葛後裔最集中的地方,現已成為諸葛後裔的活動中心。諸葛鎮保存有始建於明代的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在大公堂內的寶樓上珍藏著 《諸葛氏宗譜》,這本宗譜共修過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後一次在1947年,當時的國民黨元老陳果夫為這部宗譜的最後修訂寫了序。
2005-09-17 16:58:11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7 · 0⤊ 0⤋
兩人說的全都是演義不是正史
2005-09-16 05:57:53 · answer #6 · answered by 潛龍子 7 · 0⤊ 0⤋
不是說要正史嗎?
怎麼1樓ㄉ大大還說小說的內容阿...
2005-09-16 07:54:04 補充:
草船借箭 ,三氣周瑜 ,七擒七縱 ,舌戰群儒 ,木牛流馬
"只能"說都沒有這些東西
不過倒是有"隆中對"
2005-09-16 03:54:04 · answer #7 · answered by ? 2 · 0⤊ 0⤋
你把陳壽叫起來問問
2005-09-15 20:12:26 · answer #8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