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中國瓷器的"南青北白"是什麼意思?

2005-09-14 08:15:29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milkfish 7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5 個解答

南青北白話越窯

  “南青北白”是人們對唐代制瓷業的高度概括和評價。南青即指越窯青瓷,北白即是邢窯白瓷。

  越窯之名源於浙江上虞、紹興等地。唐稱越州而得名。后宋人趙氏在《候鯖錄》記載:“秘色瓷器,越州燒進,為貢奉之物,臣庶不得用”,令世人神思遐想:越窯秘色瓷百尋不見,籠罩神秘之感,越窯也因秘色瓷的難覓蹤影而受人青睞。尤其改革開放以來,浙江民營經濟的迅速發展,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家以其濃烈的鄉土情感廣收越窯青瓷,使市場上的青瓷價格一路上揚,十年前和十年后的價差竟有十倍之巨。尤其是1987年陝西法門寺地宮發現16件越窯青瓷,並被同時出土發現的皇室供奉物品賬冊上注明的秘色瓷,終於揭開謎底。越窯青瓷在市場上更加搶手,尤其那些工藝、造型、釉色俱佳的青瓷精品。價格一揚再揚,不少收藏愛好者隻能以覓一塊瓷片而解渴。

  十幾年前的市場上,越窯青瓷尋常可見,價格低廉,幾十元、上百元便可買得,數百元可得精品,上千元便可得大器精品。作為標本品種,我曾買過一個唐五代越窯水盂(如圖),器形古朴、內外拉坯痕明顯,釉面發色稍差。說它唐五代的產品,主要依據為水盂外表飾有雙圈開光圖案,水盂口沿也以雙圈點綴,框內畫有花卉圖案,這種雙圈開框是越窯青瓷五代時期的典型工藝。水盂內外施釉,內無支燒印痕,燒制工藝較前先進了一大步,從它的底足圈上明顯留有四個墊燒點,粘附著粉紅色顆粒狀遺痕,是胎體中氧化鐵的反映。整個水盂呈青綠色,局部綠中泛黃,局部綠中泛灰,這種色差是施釉不均或燒制時受熱面的差異造成的。整件器物釉面稱不上肥厚,放大鏡下看釉面密布細小開片,開片縫隙處滲透土沁。作為水盂,較近代相比,體形大而肥,視覺上有敦實之感,握於手中飽滿潤滑,既可實用,又可把玩。

  越窯以秘色瓷為顛峰征服世人,作為“貢窯”綿延三百年之久,自然引來歷史上許多文人的詠嘆:陸龜蒙的“千峰翠色”早已為人傳誦,而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論述喝茶的碗說道: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壽州洪州次,同時他還將“南青北白”作了比較:“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南青北白”如此比較,可見越窯在那個歷史時期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至於越瓷精品秘色瓷,朝廷當然要下令大臣與庶民均不得用之了。

 

2005-09-14 08:17:1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EASON 5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25 05:29:2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這有類似的

▶▶http://qoozoo04480609.pixnet.net/blog

2014-06-22 17:57:1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唐代北方的白瓷發展到「邢窯白瓷器,天下貴賤通用之」。而南方的越窯在唐時、進入了第二個生產高峰期,形成南青北白的流行趨勢,也產生了「祕色青瓷」,在唐朝即有很多文人舞文弄筆地稱頌著。
唐代的南青北白
瓷器的發展,至唐代,以南方浙江沿海產製的越窯青瓷,與北方產製的白瓷,形成所謂的「南青北白」。唐代的「北白」有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窯場所產的白瓷,已達到胎釉堅緻細白、薄如蛋殼的境地,尤其以河北邢窯所產如銀類雪的白瓷為首。展出的器物有唐代〈白瓷鏤孔貼花暖爐〉、〈大小獅柄水注〉、及造型豐滿的〈蓋罐〉……等。此外,在唐末五代興起的遼白瓷,則承續唐、五代遺風,並融合契丹民族特有的風格,遼〈白瓷印花方碟〉、遼〈白瓷水注〉、遼〈白瓷刻貼花龍柄提梁壺〉,全器胎釉細白潔淨,壺身滿工鱗紋,提梁為充滿張力的三爪龍身,龍首嘴流,褐點雙睛栩栩如生,此類提梁壺在赤峰乾瓦窯有類似瓷片出土。

2005-09-14 08:17:56 · answer #4 · answered by Tezuka Chen 4 · 0 0

“南青北白”是人們對唐代制瓷業的高度概括和評價。南青即指越窯青瓷,北白即是邢窯白瓷。

2005-09-14 08:17:02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