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三公制度是什麼??謝謝
2005-09-13 19:23:45 · 8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秦漢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 秦代的中央政制稱為「三公九卿制」,是一種「丞相集權制度」,丞相對國家任何政事,均可管治,其權力極為龐大, 為文武百官之長。兩漢大致因襲其制,唯名稱及職責 有變更,茲略述秦代及西漢初期的三公九卿制內容如下: (1) 三公:A. 丞相:是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輔佐皇帝總理百政,有左右丞相之分。(丞相一職始於戰國時期的秦國,秦稱丞相或相國;西漢稱相國、丞相或大司徒;東漢稱司徒或丞相。) B. 太尉:為協助皇帝總領全國軍事的最高長官。(太尉是由戰國時期「國尉」發展而來,由太尉到郡尉、縣尉,是為中央至地方的軍事領屬系統。西漢初沿置太尉,至武帝建元二年罷。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馬冠軍將軍之號。到了東漢,司馬與太尉官職常更迭互置。) C. 御史大夫:相當副丞相,總領圖書秘籍,四方文書奏章以及監察和彈劾百官之職,故實權有時超越丞相,彼此互相制約,是故丞相府及御史府常被稱為「二府」。(御史大夫是由戰國時各國的御史發展而來的。當時在國王身邊主要是記事。秦統一後隨著組織機構的擴大,設了御史大夫為眾御史之長。西漢成帝時,御史大夫更名大司空,哀帝時再改為原名,是後此兩種稱呼互相更迭。) (2) 九卿:A. 奉常:掌宗廟禮儀,即管皇家祭祖的一個家務官。(西漢景帝時改稱「太常」。)B. 郎中令:是負責宮廷警衛之官,守衛宮廷門戶。(西漢武帝時更名「光祿勳」。)C. 衛尉:掌管宮門衛屯兵,統率衛士,負責皇城警衛。(景帝初一度更名大夫令,後復原名。)D. 太僕:管理皇帝的車馬及馬政。皇帝出行,親自為皇帝御車。E. 廷尉:負責司法審判及管刑獄。(景帝時一度更名大理。)F. 典客:管與少數民族的交往事務。(武帝時改稱「大鴻臚」。)G. 宗正:掌皇室親屬事。(西漢平帝時更名「宗伯」。)H. 治粟內史:管全國農田穀物及財政經濟等事務。(景帝時更名「大農令」,武帝時改稱「大司農」。)I. 少府:掌山海池澤之稅及皇室雜務、宮中供奉等。
2005-09-13 19:27:4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今日最中肯 7 · 0⤊ 0⤋
推薦您前往黃金俱樂部遊戲網!
提供您詳盡的說明
您可以先進行遊戲下載:
網址:http://99點5888th點net
誠心服務!會員溫馨!永久服務!
第一:全程直播遊戲的公平與公正性【亞洲唯一直屬會員代理】
第二:點數儲值和託售皆在十分鐘之內完成【全台娛樂城速度最快24小時不分周末】
第三:二十四小時專業客服務線上服務全年無休【大大小小問題都可以馬上做詳細解答喔】
電子機台.真人遊戲和你一同玩樂
麻將 百家樂 5PK 德州撲克 水果盤 賓果
輪盤 21點 10點半 骰盅 牌九 鬥地主 13支
全年網站優惠活動不間斷!
快去註冊會員!免費:http://99點5888th點net
2014-08-06 22:24:3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線上遊戲天堂 http://ts999.tw
運動遊戲
實況棒球、籃球、足球、冰球、網球等多種經典賽事
即時遊戲
百家、21點、牌九、二八杠、骰寶、龍虎、輪盤、牛牛、番攤
對戰遊戲
麻將、德州撲克、二八杠、吹牛、鬥地主、13支、暗棋、接龍
電子遊戲
5PK、7PK、水果盤遊戲、5輪遊戲、極限飆速、趙雲救主、西遊戲、金瓶梅、中國美人、英雄
彩球遊戲
大樂透、六合、時時彩、今彩539、3星彩、4星彩
最新優惠活動
1. 運動遊戲連過5關,彩今再加碼10%
2. 新會員加入,有機會獲得500元禮券與精美讀卡機
3. 遊戲積分可兌換汽機車、3C、精品等多種大獎
****體驗試玩喔~!
線上遊戲天堂 http://ts999.tw
2014-01-25 21:59:5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秦代丞相為百官之首,擁有『開府』的權力。所謂『開府』就是開設幕府,可以自行任免府中官員作為宰相的私人秘書。丞相的出身大多是從民間而起,率領三公九卿形成『外朝』,與皇帝的『內朝』形成對比。地方官員每年上繳賦稅與回報政績的對象也是宰相,稱之為『上計』。這樣的政治設計的好處是,丞相出身於民間,因此民間的聲音可以傳遞至朝堂之上。且丞相擁有的權利極大,遇到英明神武的皇帝,宰相自然聽命辦事﹔但若是遇到昏庸無能的皇帝,丞相也可以代掌朝政,使國家機器不至於出現問題。正因為丞相的權力極大,若遇皇帝的政策有問題的時候,丞相可以率領百官封駁彈事,拒絕執行,與皇帝形成對抗。於是設立了御史大夫作為監察機關,以監察百官。
御史大夫是由戰國時各國的御史發展而來的。當時在國王身邊主要是記事。秦統一後隨著組織機構的擴大,置御史大夫為眾御史之首,地位『貳於相』,與丞相、太尉一樣擁有『開府』的權力,『銀印青綬,掌副丞相』。由於御史大夫的主要任務在於擔任皇帝與丞相之間的詔書傳送者,故對丞相起監視與制衡作用。加上此職多由皇帝親信出任,其權力有時更超過丞相監督百官。只不過,御史大夫雖然身分尊貴,品秩卻是很低,雖然說地位等同於副丞相,不過在品秩方面卻遠遜於丞相,僅於九卿同為二千石左右,與丞相的萬石不能相比,而御史中丞以下的諸御史官員,品秩更是低微。這樣的設計,最主要是因為御史大夫主要負責彈劾與糾舉百官過失,若是身分不夠尊貴,則無法直接與皇帝溝通,若品秩等同於丞相,則會形成為保地位而不敢盡責糾舉百官過失。另一方面,御史大夫倘若糾舉丞相過失,使丞相因過錯而丟官,御史大夫則可以接替擔任丞相的位置。於是御史大夫在擁有僅次於丞相的身分,卻沒有與身分相同的品秩的情況下,自然會覬覦丞相之位而盡監察之責。丞相在御史大夫的監視下,自然也不會掉以輕心而盡心治國,給予可趁之機。
太尉起源於國尉,主要掌管軍事大權。地位與身份與宰相相同,為『紫衣金綬』,品秩為萬石,可開府,但是平時並沒有行政權力,只有在戰爭的時候才有軍事權力。
2005-09-14 11:50:53 · answer #4 · answered by 潛龍子 7 · 0⤊ 0⤋
可參見秦朝官制。中央官制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衛尉(皇宮保衛)、郎中令(警衛)、太僕(宮廷車馬)、廷尉(司法)、典客(外交)、奉常(宗廟禮儀)、宗正(皇室內部事務)、少府(山河湖海稅收和製造業)、治粟內史(財政稅收) 御使大夫:掌圖籍章奏,監察、彈劾百官,輔佐丞相處理事務
2005-09-14 04:34:09 · answer #5 · answered by 光暄 7 · 0⤊ 0⤋
三公:1. 丞相: 是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輔佐皇帝總理百政,有左右丞相之分。(丞相一職始於戰國時期的秦國,秦稱丞相或相國;西漢稱相國、丞相或大司徒;東漢稱司徒或丞相。) 2. 太尉: 為協助皇帝總領全國軍事的最高長官。(太尉是由戰國時期「國尉」發展而來,由太尉到郡尉、縣尉,是為中央至地方的軍事領屬系統。西漢初沿置太尉,至武帝建元二年罷。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馬冠軍將軍之號。到了東漢,司馬與太尉官職常更迭互置。) 3. 御史大夫: 相當副丞相,總領圖書秘籍,四方文書奏章以及監察和彈劾百官之職,故實權有時超越丞相,彼此互相制約,是故丞相府及御史府常被稱為「二府」。(御史大夫是由戰國時各國的御史發展而來的。當時在國王身邊主要是記事。秦統一後隨著組織機構的擴大,設了御史大夫為眾御史之長。西漢成帝時,御史大夫更名大司空,哀帝時再改為原名,是後此兩種稱呼互相更迭。)
2005-09-13 19:30:53 · answer #6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秦始皇在自己之下設三公九卿,組成中央政府。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之間相互制約,便於皇帝集權於一身。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廟禮儀;郎中令,掌管宮廷警衛;太僕,管理宮廷車馬;衛尉,掌管皇宮保衛;典客,處理少數民族事務及外交; 廷尉,負責司法;治粟內史,掌全國財政稅收;宗正,管理皇族內部事務;少府,掌管全國山河湖海稅收和手工業製造,以供皇室需要。 秦始皇設立的三公九卿制度,對以後歷代政治制度都產生了影響。
2005-09-13 19:27:06 · answer #7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秦始皇在滅亡六國之後,建立了大一統的封建集權王朝。秦始皇一方面創設了影響深遠的皇帝制度,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廣郡縣制;另一方面,又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如:統一文字、度量衡及貨幣,銷毀兵器,決通川防,廣修馳道以及「焚書坑儒」等等。隨著進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實行,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形成。 秦朝的統治極其殘暴,無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暴虐的刑罰,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特別是到秦二世當政時期,其統治更加黑暗。於是,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終於將秦朝推向滅亡之路。 秦始皇,贏政,趙氏(因生於趙國而取以為氏),名政,生於公元前259年,死於公元前210年,享年54歲。公元前247年,其父莊襄王(名子楚)死,贏政代立為秦王,時年十三,秦王政二十六年(BC221年),秦滅六國而統一全國,秦王政改稱始皇帝,定都於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秦始皇三十七年(BC210年),贏政死於巡行途中,年五十。二世胡亥嗣立。二世三年(BC207年)八月,宦官趙高殺胡亥玄立子嬰(胡玄兄之子)。是年十月(秦歷歲首,公歷為BC206年),子嬰降於劉邦,秦亡。 秦人祖先原為西方古老部落,周孝王時,其酋長非子為周人養馬於 、渭之間,被賜姓為贏(又稱秦贏)。周宣王時,秦部落酋長莊公及昆弟五人,奉周王命,率兵七千,大破西戎,被稱為「西垂大夫」。至西週末,秦襄公始建立奴隸制國家,因其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始被平王封為諸侯,並賜以岐西之地。春秋時期,秦德公遷都於雍(今陝西鳳翔);秦穆公時,國勢強盛,成為諸侯大國。戰國時期,秦孝公任用法家商鞅實行變法革新,為封建制經濟和封建政治制度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後,秦國日益強大,至秦王政,先後滅掉韓、趙、魏、燕、楚、齊六國,統一了全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秦世系1、秦仲——2、莊公——3、襄公——4、文公——5、寧公——6、出公——7、武公——8、德公——9、宣公——10、成公——11、穆公——12、康公——13、共公——14、桓公——15、景公——16、哀公——17、惠公——18、悼公(以上據《史記.十二諸侯年表》)——19、厲公——20、躁公——21、懷公——22、靈公——23、簡公——24、惠公——25、出子——26、獻公——27、孝公——28、惠文王——29、武王——30、昭王——31、孝文王——32、莊襄王——33、秦始皇始皇帝秦始皇二十六221秦始皇三十七公元前210二世秦始皇二十七(七月)210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子嬰二世二年(八月)207二世三年(十月)公元前206——34、二世(胡亥)--35、子嬰
2005-09-13 19:25:45 · answer #8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