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城的範圍是指哪裡到哪裡呢?
2005-09-11 22:06:31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東門--凱達格蘭大道,國民黨部前(已改建)西門--西門町捷運站旁中華路上(已不在)南門--博愛路愛國西路口(已改建)小南門--中華路愛國西路口(已改建)北門--中華路忠孝西路口(尚存)所以古台北城大致上就是被中山南路-愛國西路-中華路-忠孝西路四條包圍著也就是現近似在捷運線圍起來的方形區域
2005-09-12 10:33:3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Generalist 7 · 0⤊ 0⤋
在遠古時期,台北盆地還是一個湖泊地形,經過了千萬年的沖積,才逐漸發展成盆地。三百多年前的台北,仍只是一個滿佈沼澤與叢莽的窪地,只有土著平埔族山胞划著獨木舟往來期間,並隨周圍高地而居,後來漢人因漁撈、商賈而至,但未見入墾,僅在淡水河畔從事漁耕生活而已!
直到1709年,大陸福建泉州墾戶陳賴章等申請入墾大珈吶(即今日台北市的中心區)等地之後,移民者才愈來愈多,且以大漢溪和新店溪匯流成淡水河之處為根基,見見發展成台北最早的市鎮-艋舺。除了以艋舺為中心的移民聚落外,大龍峒、松山、景美、士林等地亦紛紛出現重要的移民聚落。1853年,艋舺的泉州同安移民戰敗逃至臨淡水河畔的大稻埕,反促成大稻埕的迅速取代艋舺而繁榮崛起,成為新的商業中心。
1875年,清廷大臣沈葆禎奏請添設「台北府」,甫定府治於今日中正區一帶,開始興築依風水規劃的台北城。全城約做長方形,東西城牆(今中山南路與中華路)風水線交會於七星山,以大屯山為背、新店溪為水,城向做北潮南,其主軸直指北極星。四道城牆上分別建了東、西、南、北和小南門五座城門,城牆內便稱為城內。為促進城市繁榮,清廷相繼建設行政及金融等重要機關在此。
迨1895年日本殖民台北後,日人仍將行政中心設於城內,繼續建設經營台北,於是,在各主政者的刻意經營下,城內在百年間,即從空曠田野迅速據為全國政經文化中心。
2005-09-11 22:21:5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5 · 0⤊ 0⤋
台北古城所用城牆材料,全為堅緻石材,牆為方形,東西牆長412丈,南牆352丈,北牆340丈,城牆高1丈5尺,雉堞高3尺,合計高1丈8尺,牆上有道路寬1丈2尺,周圍1506丈,城外盡繞以壕溝,並築東、西、南、北、小南等五門及門樓,添設砲台,各門樓名稱為:東門﹝照正門,後來稱景福門﹞,原通錫口﹝松山﹞,現存。西門﹝寶成門﹞,原通艋舺新起街,後來被日人拆除。南門﹝麗正門﹞,通景尾、新店,現存。小南門﹝重熙門﹞,原通艋舺、八甲,現存。北門﹝承恩門﹞,通大稻埕,現存。
圖片參考:http://myweb.hinet.net/home4/dipper/ch3/tpcs002.jpg
圖片來源:http://myweb.hinet.net/home4/dipper/ch3/3-8.htm
2005-09-11 22:21:5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清仔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