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厚約100公里"
這100公里是在指哪裡到哪裡??
地殼以下就是地函,地函的"厚度約2900公里"
那...這2900公里跟岩石圈有關係嗎??
可以幫我解釋一下嗎.....!?
2005-09-10 07:59:51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Lin Lin 1 in 科學 ➔ 地球科學與地質學
依下面文獻 : 100公里岩石圈是指地表到上部地函的軟流圈(又稱過渡帯 )之前,因為地函上部軟流圈前冷卻比較早~~~所以地表下30~400公里的上部地函,是不流動的岩石圈~~~軟流圈剛好介於岩漿與岩石狀的黏稠物~~~所以岩石圈嚴格來說是400公里範圍內,剛好包含上不地函中的一部分,而2900公里是與上地核的分界~~~它是有一層叫莫荷面為分界面,所以你說她跟岩石圈有關嗎???如果嚴格來說沒關係~~~~因為地函分上下兩層~~~可是看成一個地函來說又有關係~~~~自己判斷吧下面文縣中也有相關的圖~~~~妳可以邊看文章邊看圖比較容易懂地球的構造及組成(一):地球的構造與區分地球是一個球狀物體,由固體、液體和氣體物質組成。地球外殼主要為由固體組成,外層稱為岩石圈(Lithosphere)。岩石圈表面為一層並不連續之水體所包圍,稱為水圈(Hydrosphere)。水圈之外圍再由氣體所覆蓋,稱為大氣圈(Atom sphere)。水圈以不連續包圍地球,當中含有吸收的氣體和岩石粒子。水圈的98%為海水,分佈於海洋之中,其餘小部份則在陸地上形成湖泊、河流或冰雪。另外還有一極小部份,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岩石圈是地外殼的固體或者為岩石部份。此三圈的限並不十分清楚,因為水和氣、氣和岩石、岩石和水圈常常混在一起。如大氣中常含水份與固體狀的岩石微粒;水圈常常吸收空氣並挾帶岩石粒子;岩石圈則常常吸收空氣與水,並與之發生作用而起變化。除了上述三者以外,在地表處尚有生物圈(Biosphere)包圍在外(圖2-9、圖2-10)。大氣圈包圍著地球的表面大氣中多含有水份和少量的岩石細粒,它的主要成份為氮78%,氧21%和微量的二氧化碳及少量的稀有氣體如氬、氖、氦、氪、氙等。其中,以氧與二氧化碳和地質的關係最為密切。在大陸殼地區,在玄武岩層之上有花崗岩,有些地區更有沈積岩與變質岩等覆蓋在它的上面(圖2-9、圖2-10)。(二):地球的內部組成及結構地球的內部組成可以用一個鷄蛋來作譬喻,當然鷄蛋要比真正的地球扁得多。鷄蛋的蛋殼相當於地殼,蛋白相當於地函,蛋黃則相當於地核。地球內部由內向外可區為內核、外核、地函(上、下)及地殼等部份(圖2-11、圖2-12)。1、地殼地殼為地球構造的最外一層,其下界稱為莫荷不連續面(簡稱莫氐面) (圖3-10)。地殼大部分由堅硬的結晶岩石構成,其上為一層薄的沈積岩石所覆,再上面則為海洋或湖泊的水所覆蓋(圖2-13、圖2-14、圖2-15)。地殼可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稱矽鋁層(Sial),由要由色淺質輕的岩石組成,成份以矽鋁元素為主,因為這一些層地殼的物理性質與花崗岩相似,所以又稱為花崗岩層(Granitic Layer)。下層稱為矽鎂層(Sima),由較深色重比較大的岩石組成,成份以矽鎂元素為主。這一層地殼的物理性質和玄武岩很相似,所以又稱為玄武岩層(Basaltic Layer) (圖2-13)。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的組成和厚度差異甚大。大陸地殼較厚,由二十至六十公里以上不等,平均厚度為三十五公里。海洋地殼平均厚僅五到七公里。大陸地殼上部由矽鋁層組成,其下為矽鎂層;而海洋地殼主要由矽鎂層組成 (如圖2-13)。2、地函地函位於地殼和地核中間,它與地殼為以莫荷面為分界面(圖2-11、圖2-12、圖2-13、圖2-14)。地函的厚度大約略小於二千九百公里,但是地函占有地球總體積的百分之八十三,總質量的百分之六十八。因為P 波和S波都可以通過地函,所以推測地函主要是由固體組成的(圖2-11及圖2-15)。地函可以分為上、下兩部,中間為一過渡帶。3、地核地核為由地面下2,900公里一直延伸到地球的中心深約6,357公里(兩極)或6,378公里(赤道)左右之處。地核占地球總體積的百分之十五,總質量的百分之三十二。地核的主要成份可能是鐵和鎳的合金,此為根據鐵隕石的成份推斷而得(圖2-14及圖2-15)。根據地震波分析,地核可分為兩部份:外部稱為外核(Outer Core),厚約2,220公里;內部則稱內核(Inner Core),從5,100公里以下到地球的中心,其半徑約1,250公里(圖2-11)。
2005-09-10 19:40:4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raywin 6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candy5660601.pixnet.net/blog
2014-06-24 13:05:4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