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歐洲"中產階級"?
2005-09-09 20:48:46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法國大革命前,法國的人民分為三等,或階級(身分):教士,約十三萬人;貴族,約四十萬人;和平民,包括其他所有人在內,約二千六百萬人。而每一個階級又分為子群或層,以致於每一個人均有屬於他自己心目的一群人[4]。而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中產階級又到底包括哪些人呢?這個部分也引起一些不同的看法。大致上,中產階級自從文藝復興時期及至商業復興,在歐洲逐漸形成一種獨特的社會階級之後,往往被主觀地認定為一群從事商業貿易活動,為尋求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的一群人;他們具有一定的財產,可能也擁有一些土地的所有權,甚至,部分更有力量及財富的中產階級,也能靠著各式各樣的方法與貴族或皇室合作,而取得特權晉升為貴族的一份子。以這個角度而言,中產階級與法國廣大的’’平民’’好像是不同地位的人。但是實際上,他們又是不同於特權階級的貴族與教士,於是好像又應該將其劃歸於第三階級。這樣的疑問是在認知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社會組成份子及階層時所必須釐清的。
其次,就以法國巴黎大學的雷傅博和馬蒂耶的分析而論,同樣認為在法國大革命發生之前,法國已經有一個所謂的’’中產階級’’存在。但是雷傅博又進一步地分析構成此結構的社會成分,而指出:
中產階級在此際並非一個同質的(homogeneous)組合;實際上,它包括有位於社會不同層次的人物在內,而居於最上層的是經營大宗貿易和銀行事業的大企業家;其次是經營製造業的商人;再其次是經營書籍買賣的出版商和書商以及技術工人,和從事自由業的律師和作家。如此看來,中產階級不同層次的人士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要求也就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居於首位的大企業家所關切的,主要在於公債的償還和特權的消除等問題;經營製造業的商人則比較注意關稅保護政策的實施;至於技術工人卻敵視資本主義的制度;而從事自由業的律師和作者以及出版商和書商等與思想傳佈有關的,在政治上的態度就顯得最為激進,因為一切變動似乎均對他們的事業發展有關,尤其革命的來臨更顯得是在為他們開拓一條錦繡前程。
由此見得,’’中產階級’’這一專有名詞在以上二位學者看來,所含括的範圍大部分是指從事商業貿易的資本家而已。
但是,根據新秀史家泰勒(George V. Taylor)曾做過一深入研究,其中的論點反對以上二位學者的言論,而指出:
’’中產階級’’這一名詞在十八世紀法國不該僅指非屬貴族的上層中產階級之資本家而已,也應包括有財產,然則並不從事生產事業的人;另外,還要指那些住在城市,有財產豁免權和政治特權的人,而這包括了一些貴族和一些非屬資本家的平民;最後尚要指那些住在城市裡,然而在鄉村附近收租,被農民視為外人和代表敵對利益的人[5]。
由以上兩派學者的論點看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中產階級,其組成的份子並不單純,而整體而言應以泰勒的論點為較客觀,而以此社會結構論法國大革命的起源,應該就不難脫離’’沒有錢的人跟富有的人普遍存在的緊張和社會敵對’’[6]的社會因素了。而若再以此觀察一七八九年由於’’大恐怖’’引起的全面農民暴動,則應解釋為是鄉村在反抗城市的延續,也就是說,是分布鄉村地區的農民不滿住在城鎮地區的地主之剝削所造成的,所以這次的農民暴動實際上也是在反抗,而非在維護中產階級的革命,因為擁有封建地主權力的人也常是中產階級的成員之一。
三.中產階級在大革命時期所扮演的角色
史家索勃爾(Albert Soboul)曾就法國大革命清楚表現變遷性的理由,堅持此次革命是中產階級發動的,而國民會議所作的也正好是中產階級所主導的,俾便根本改變法國經濟和社會制度,以利此階級有更加發展的空間和機會,他是以社會和經濟史的觀點來看待法國大革命。而指出:
中產階級…所要求的,比之爭取與貴族階級有一平等地位要多的多。他爭取自由;不僅政治自由,而且甚至更多,亦即要求經濟自由,要有企業經營自由與追求利潤的自由。
而又因索勃爾認定一七八九年革命發生前後是封建主義形態和資本主義型態
兩種不同的社會經濟,故強調’’法國大革命的歷史任務是在摧毀封建制度的整個結構,以確立移轉到資本主義的社會”。這與社會史家韓普遜(Norman Hampson)不同[7]。他認為由於法國在十八世紀中葉以後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制度仍然不理會欠缺土地擁有而無莊主特權的中產階級,如律師、銀行家、商人和製造業者,在財富增加以及社會影響和野心方面的擴大,照舊依據法律、傳統和習俗,一成不變加予此一階級種種限制和歧視。以致於在社會階梯的爬升過程中,中產階級面臨了阻礙,造成對貴族特權階級的不滿。但兩者皆是強調法國大革命的起源是肇始於中產階級與貴族不可妥協的對立所造成的衝突和鬥爭,而中產階級同時也是主導這次革命的主要領導階層,也因為他們具有一定的知識與才幹,所以才得以成為廣大無知民眾的領導人,並且形成一股具有同樣意識的革命力量。
但是,這樣的看法卻遭英國史家柯本(Alfred Cobban)強烈地質疑。柯本堅持法國大革命並不是上升中的中產階級的傑作,反而是下降中的失意政客之成績。他曾指出:
具有革命傾向的中產階級主要是下降中的公務員、律師及其他專業人士,而非從事商業和企業的商人[8]。
因為法國大革命的中產階級應該不外乎是地主、收取地租的人和政府官員才對,而這些人對資本主義毋寧採取敵視的態度。所以,由此可見,中產階級是否真為法國大革命的領導階層,仍需存疑。且首先需了解此時的中產階級所含括的範圍為何?再根據修正派史家[9]的看法,法國大革命前夕的社會衝突,根本就是來自窮人與富人的對立,亦即一邊是無土地的農民以及未來低層人民(Sans-Cullottes)構成之無產大眾,而另一邊則是有土地財產,成分屬於複合性質的上層秀異階級的對立。這種上層秀異份子則囊括了自由派的貴族階級,以及佔據重要地位的中產階級,所以這是種’’既是中產,又是貴族’’的複合式階級。但是不管是馬克思主義派或是修正學派皆有一個基本假設:法國社會在大革命前夕已在變動,也在變動得更現代化,更「中產階級化」,而革命爆發更加速此一變動的速度和範圍。所以,中產階級所扮演的關鍵角色,無論這裡的中產階級的內涵為何,他們對革命的影響都極大。即使說中產階級向來被劃歸為第三階級,但是並不代表中產階級就是革命的支持者,同時也可能是極端反革命的成員之一。所以,當在革命爆發之後,中產階級這個今日眾所認知為領導革命的陣營,也會因為各自利益的不同,遂有不同的意願:有的傾向於積極改革,有的卻願與貴族特權階級達成妥協,遂轉而為保守改革。如此一來,革命進行的時間愈久,中產階級激進派與保守派之間的裂痕愈形擴大,導致這兩派與下層人民及激進革命份子的分別關係也愈見分歧[10]。
再者,依照研究法國大革命的新秀學者卡普勒(Jeffry Kaplow)的分析,法國大革命的發展過程大致上可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革命前時期,亦即一七八七到一七八九年之間,而其特色是貴族在反對國王及其內閣所提出的改革財政計畫,以致種下革命主因。
第二階段為中產階級控制全國性會議的時期,亦即一七八九年到一七九一年之間,而在此屬於中產階級的議員或代表,在自由派的貴族和教士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完成其各種改革方案。
第三階段涵蓋了一七九一年至一七九四年所發生的各種傾向於民主措施之事件,而其特色表現在低層人民逐漸走入政策決策的過程之中,以致有’’恐怖時代’’(the Terror)的來臨,遂使各階層的人民均蒙其害。
第四階段是指一七九四年羅伯斯庇爾(Robespierre)[11]的垮台到一七九九年拿破崙掌握政權之間,而所見到的無非是中產階級再度以一七八九年到一七九一年的改革為架構來鞏固其權利,而同時激進左派的人也被剝奪所有的權利。
由他的分期看來,法國的社會階級在政治變動中所佔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而來源自幾個小型革命,亦即經由’’貴族反抗’’(revolte nobiliare),’’中產階級革命’’(revolution bourgeoise),到最後的’’全民革命’’(popular revolution)逐漸開展而成的[12];也可以說是經貴族反抗國王及其親信大臣的專權,中產階級反抗貴族的獨占,以及下層人民反抗中產階級的自私等形式。而這其中,中產階級所扮演的角色,由首先的帶動引發革命,再到後來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趨向於反對革命,其中的過程也可看出各個階層因為自己的權益問題,而進行劇烈的變動和改革。於是,當我們在探究中產階級所扮演的角色時,絕對不可一味獨斷地認為中產階級是絕對支持革命與支援革命者的,如何能達到維護自身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四.中產階級對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就馬克思史學派學者馬蒂耶的觀點[13]而論,他認為低層人民如工人或農民均屬於沒有知識的無知之徒,最多只能進行短暫的反叛行動,而無法超越關心和解決切身及日常生活問題,去構想一套眼光較遠的方案來作為大規模革命的指導以改變整個社會秩序;換句話說,他們必須依賴於居於較高地位的另外階級之人來啟蒙、來為他們開路,所以馬蒂耶認為法國大革命的起源並不能視為一開始就是低層人民普遍而持久的反叛或革命行動,而革命之所以發生的原因,主要還是在於貴族反抗王權及其後的中產階級反抗貴族壟斷,以致破壞原來法國舊王朝的社會結構和平衡,而所導致的政治及社會真空的狀況,方才能給予一個機會來讓低層人民介入政治決策中,而開始一次遍及法國各地的真正全民革命,但這已經是革命後期的事情了。所以,由此可知,在馬蒂耶眼中,中產階級因為具有一定的知識,又因其對社會中特權階級的不滿,以及感受到他們在政治及法律上在在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所以產生一種比較具體的反抗意識,而中產階級也以這樣的反抗意識引導低下層人民,並引發他們對這種反抗意識產生共鳴,使得革命後期的’’全民革命’’有發生的可能,這得歸功於中產階級對他們的影響。
另外,與馬蒂耶同屬一派的雷傅博[14]又曾堅持,法國大革命的發動者並非中產階級,也非低層人民;反之,此次革命的起源應歸之於身居社會結構上層的貴族階級在一七八七年到一七八八年間,經由巴黎貴族會議和各省的貴族會議,依照傳統和法律的正常管道,對於國王及其內閣的決定所遂行的盃葛和反抗行動。所以說,這是一個由上而下的革命,而非一次由下而上全民參與的自發革命行動。而在這之中,其中某些貴族是出身自資產階級的,或是常與中產階級、資本家合作而思鞏固自己的權利的。所以,這些人的不滿皇室及中央政策,又可與中產階級的感於社會不公平而欲反抗相結合,視為其中的一項。
而後,又可見得貴族階級因意識形態的歧異而分裂為保守與改革兩派,保守的一派稱為''貴族黨''(Aristocrats);而改革的一派則為’’愛國黨’’(the Patriots)。其中愛國黨日漸與中產階級的意識型態接近,與保守派分裂,遂予中產階級在一七八九年五月一日召開的三級會議中有機可趁。而且這時法國又正好遭逢一次嚴重的經濟危機,造成社會騷動不安,人民對舊有制度愈形不滿。這時,屬於中產階級的知識份子,如低級教士、律師和新聞從事人員,就分別出版具有煽動性的政治小冊子[15],闡揚那些使貴族階級更趨於分裂的中產階級型態,這樣的行動對於貴族的團結有幫助,也對中產階級形成確切的意識形態有助益。而這種屬於第三級的中產階級份子所作的各種行動,在在表現出有一共同目標;也就是這一近似階級亦是多少已經在中產階級人士的心目中根植和滋長,所以能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另外,中產階級之所以援引及動員成市勞工階級和鄉村農民階級作為後盾,是因為他們時時擔心來自貴族階級的反撲。所以,也可以說,因為中產階級明瞭勞工及農民階級沒有清楚的階級意識[16],所以不太能夠構想一個思想一致、行動一致的階級而威脅到中產階級主導革命發展的領袖地位,故廣大的勞工及農民之所以能夠參與革命,甚至後來變為革命的主體[17],這與中產階級對之的影響確有關連。亦因中產階級的引介,得以使之參與政治或經濟的決策。
而就中產階級所依恃的’’人民主權’’的觀念,及其所一貫強調的自由的概念來說,中產階級的種種作為雖然皆是出發自保護自身的利益,且對於真正的’’自由’’與’’人民主權’’的認知,也未必全面,但是這樣的觀念行至後來,屏除’’大恐怖’’時期,人民的濫用自由來說,中產階級所提出的這一套一貫主張,對於日後法國政治、社會及經濟的發展都有深刻的影響;包括他們對無產階級平民的批判思想,亦有所影響。且無論是在國民會議或是三級會議、立法會議中,中產階級所要求的一些權利,無論是強調對商業貿易的維護自由,或是對關於平民百姓的種種管制及政策等,即使看似完全是中產階級在維護己身利益的作為,但是實際上對於日後的商業發展及各項經濟策略,又何嘗不是一種變革?故我認為,中產階級對大革命的影響範圍實擴及各個面向。
五.結論
正如享譽國際、備受推崇的近代史大師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在其著作<革命的年代>(The Age of Revolution)中,就將一七八九年的法國大革命和同時期發生的(英國)工業革命稱為”雙元革命”(dualrevolution)。他宣稱:
這場雙元革命改變了世界,並且也還在繼續使整個世界發生變革。而發生在一七八九~一八四八年間的這場偉大革命,不僅僅是”工業”本身的巨大勝利,而且是資本主義工業的巨大勝利;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勝利,而且是中產階級或資產階級自由社會的大勝利;不僅僅是”現代經濟”或”現代國家”的勝利,而且是世界上某個特定地域(歐洲部分地區和北美少數地方)內的經濟和國家的巨大勝利。
由他的這一段話,我們不難看出中產階級在這一段歐洲變革期甚至到後來影響全世界,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何等重要。也許其中變革的因素有來自各個層面,非單只是源自於中產階級的努力或提倡,但是中產階級由於接受了自啟蒙動以來的新式思想,而又根源於他們能意識到諸多社會不公平面而引發革新企圖,無論這些革新市只為了維護此等階級的自身利益,或是真的為了大眾的權益,總之,我認為中產階級對這個時代的影響仍然值得我們注意。
同時,如果我們注意到法國大革命時期居住在城市裡的那些資產階級份子,我們也不難發現他們的確可以說是革命的領導者,無論這個革命是小型的或大型的。他們在爭取本身權利,事誠有之,即是痛恨貴族享有特權,亦事出當然。但是單純的階級利益之衝突,不能算是使他們捨身忘命發動政潮的主要動機。因為他們事業成功,可以與貴族通婚,也可以買爵捐官。只是他們在就體制下,感到精神上的苦悶。又自啟蒙運動以來種種天賦人權、國民公約的觀念透入人心。思想知識與社會環境、生活習慣發生距離,是現代社會裡驅使中產階級參加革命最有效的條件。而以後銀行家和富商出資捐助市民暴動,律師以辯才參加組織。例如:西野(Sieyés)以教團成員參加革命,密辣布(Mirabeau)以貴族自降為平民代表,丹敦(Danton)與羅伯斯庇爾(Robespierre)大多數的革命家一樣,從律師[18]出身,馬拉(Marat)由醫生改作新聞記者。以上這些人都不易以他們的階級利害,解釋他們的心境與行動。同時中產階級(bourgeoisie)是一個極為廣泛而不著邊際的稱呼,上自至富的巨商,近乎特權階級,下至小本經營的工匠,皆可稱為中產階級或市民階級,大革命固然使中產階級抬頭,同時也使不少中產階級的成員遭到清算。所以,當我們在討論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中產階級時,除了注意到他們對革命的影響和貢獻,我們必須更進一步地去理解中產階級內涵到底包括哪些?而各個不同層面的中產階級又對革命有什麼不同地影響?這些都是必須加以釐清的部分。如此,才不會陷入以偏概全的觀念裡。這同時也是我在做這一份報告的時候,最感到有收穫且最重視的部分。當然,我不能肯定這一篇報告是否夠詳細?但是,我確信已經盡力去探討各個學者對法國大革命起源及對社會結構的看法。尚有不足之處,還請多加包涵!
2005-09-09 20:50:4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這家不錯lv333。cC買幾次啦真的一樣
勏僚
2014-05-31 06:43:0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1 · 0⤊ 0⤋
>這家不錯*****買幾次啦真的一樣
剌倧凡动
2014-05-24 03:41:1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台灣首家合法娛樂城開幕囉!
體育博彩、真人對戰、現場遊戲、彩球
投注高賠率,歡迎您來體驗!
官方網站 aa777.net
2013-12-04 14:16:53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一號先生的回答很詳盡 不過中產階級的應該算是 歐洲全體-(貴族+教士+平民)=中產階級 歐洲本來就有階級存在 中產可以說是上不致貴族 下不同平民(自認為) 的一群人 還有台灣都翻做中產階級 但在這段歐洲史 用中產階級會帶給人觀念上的誤解 因為就像一號說的 並不限於工革後的新興資產家 中間階級這個名詞會比較中性 ...以上是我們老師觀念XD
2005-09-13 13:01:46 · answer #5 · answered by 施施有兩種 1 · 0⤊ 0⤋
中古世紀的歐洲大致分為教士、貴族還有騎士的上等階級,跟農奴以及平民組成的下等階級。隨著工商業的復興創造出了一個新的階級──中產階級,大多由平民商人所組成的中產階級發展出了完善的商業組織如行會、銀行等等,而之後的歐洲世界也從原本的教權轉移到由君主以及中產階級主導。但是民生問題也隨之而來,像貧富差距以及階級對立等等。人民除了要相政府納稅,教會的各項聖禮,儀式等等也都要付費。加上教廷反對借貸生息也不利工商的發展,這樣的生活使的人民對教會的怨怒越機越深。
2005-09-10 06:05:43 · answer #6 · answered by 光暄 7 · 0⤊ 0⤋